关口前移抓防范 创新举措抓落实
安全工作难在面宽、重在基层、贵在落实。针对当前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仍然存在责任不落实,特别是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上有“误区”、管理机构上有“盲区”、处罚手段上有“禁区”、投入保障上有“白区”,安全工作执行力不强的实际,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狠抓源头监管,着力构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收到明显成效:截止2005年底,连续4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水上交通连续四年保持零事故率,2005年“四项指数”同比明显下降,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宣传教育抓警示。嘉陵区现有客渡船只71艘,通航里程101公里,省、县、乡道公路通车里程500余公里;现有各类工矿企业500多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1家,危化物品生产经营企业7家,安全生产压力巨大。区委、区政府居安思危、警钟长鸣,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大力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利用每年“全国安全生产月”、“119”宣传日等活动,通过新闻媒体、专栏、墙报和各种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安全生产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作法;特别是以一些事故教训为反面教材,以血的教训时刻警醒人们增强安全生产意识。通过开展安全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和“安全生产示范乡镇”建设、“安全社区”创建活动及举办安全培训等,在全社会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
──防微杜渐抓排查。“防范于未然,见之于未萌”是抓好安全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嘉陵区采取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相结合、全面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自我检查与交叉检查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每年都要对各行各业、各地各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开展10次以上地毯式大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登记造册,建档备查,督办限期整改,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防止了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突出重点抓整治。针对区内支小河流多、嘉陵江沿线乡镇涉面广、交通干线交错、地形十分复杂等实际,嘉陵区在抓好“十三条”线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重点抓了水陆交通、“三场一馆”(商场、市场、公众聚集场所、宾馆)消防、建筑施工、食品卫生等方面的安全工作。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关键时段、敏感时期,对重点行业、重点部门、重点区域进行专项检查和整治。针对过去农村客运市场上很多微型车辆不挂靠公司、不交纳保险、不办理相关手续而非法营运等行为,2005年集中开展了农村客运市场专项大整治。组织交通、交管、公安、交警等部门强力出击,出重拳、施猛药,在各乡镇的支持配合下,对乡镇从事农村客运的车辆进行了全面的排查摸底,对办证的长安车和非法经营的“黑长安”进行了分类,对非法经营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同时,组织交管、稽征、保险等部门采取对运输企业降低收费标准、搞好服务保障工作等措施督促微型车辆积极挂靠运输公司,按期交纳保险,合法营运,规范管理,并重新核定审批客运线路,统一喷印运政投诉电话,统一完善标志,实行挂顶灯营运,进车归点接受管理,全区农村客运市场进入了良性循环发展轨道。2005年共挂靠农村微型车178辆,清退农村客运市场黑车20多辆,农村微型车辆挂靠率达到95%以上。
──严格执法抓查处。各执法部门和乡镇政府协作配合,“上下联动”,加大查处力度,对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一是狠抓源头监管。在乡镇设立车辆检修站,重点抓好车辆的例查例检,滚动发班,码头的签单发航以及基层干部联系车船,联系企业安全的制度。对高危行业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新开办建筑施工和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只有具备了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并依法向有关部门申请,才予以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对没有按规定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核发营业执照。二是做到“四不放过”。加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查处力度,坚持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不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的直接责任人严管重罚、惩处到位,达到惩处一人,震慑一方的作用。对相关的国家工作人员依照问责制、行政不作为追究制度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追究责任。三是公正文明执法。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加大对执法不公、徇私枉法、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等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促进行政执法部门公正执法;通过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树立正面典型,查处反面典型,从源头上有效防止了重特大恶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积极探索抓创新。一是打破盲区,委托安全综合执法。上级执法部门人手少、工作量大,基层安全监管工作容易出现盲区。区委、区政府大胆探索,在全市率先实行委托安全生产综合执法。公安、交通、建设、农机、林业、水利、质监、海事、交管、卫生等部门明确了委托乡镇安全综合执法的权限和内容,授予乡镇安全管理四项职权(即检查权、纠正违章及批评教育权、责令整改权和现场处罚权),并依法实施了执法监督,公安派出所也给予大力配合,协助乡镇监管安全工作。区法制办对乡镇安全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进行培训,颁发了委托安全综合执法证,通过对安监人员的培训,使其既依法行政,又切实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乡镇安全监管人员在安全工作检查中,根据委托权限,对违法违章、故意肇事、不服查处等不安全行为,与主管部门一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理,为了协助交警取证,区政府还为各乡镇的安办配备了网E拍摄像机。二是归并码头,选聘专职管船人员,强化水上交通监管。本着“管而不死,活而不乱,有利安全,便于管理”的原则,嘉陵区将原有的近百个客渡码头和客渡船舶临时停靠点进行了调整、归并,对归并后的50多个码头和船舶临时停靠点都选聘了一名专职管船员负责签单发航等监管工作,既防止了码头、渡口监管上的漏落,又杜绝了“野”码头随意上下乘客行为的发生。同时,嘉陵区还组织海事、渔政等部门和相关乡镇对客渡船舶进行技术改造,对达不到要求的船舶一律停止营运。三是大力创建文明运输线,积极推进公司化经营。引导客运经营者走联合经营、区域经营、股份合作等公司化、规模化路子。由投资者购置车辆,统一招聘驾驶员和乘务员,统一制服、佩证服务,滚动发班,实行公司化运营,既满足了运力,又保证了运量,既节约了能源,又增加了营运收入。目前,嘉陵区已创建了嘉陵区大通镇、双桂镇、龙蟠镇至南充三条文明运输线。李渡镇、世阳镇等10余条运输线正加紧筹建,即将走公司化经营。四是建立了安全短信平台。为加强对“三主一员”的管理,指导、帮助运输企业采取每月数次手机短信群发的方式,将安全管理、事故动态、天气消息、道路路况等信息内容,及时发送给业主和驾驶人员,提醒其安全生产,谨慎驾驶,安全行车行船,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得到了增强。五是实行驾驶员“黑名单”管理制度。嘉陵区制定了《嘉陵区道路运输行业驾驶员“黑名单”管理实施办法》,将安全意识差、违法违纪突出、不服从企业管理等条件的驾驶人员录入微机“黑名单”建档登记,运管部门每月通报一次,并在驾驶员《道路运输证》年度审验时,查验“黑名单”记录,按照相关规定作出严肃处理。该制度的出台,得到了运输企业的支持,有效防止了驾驶员的违章违法行为,深受乘客好评。
──加大投入抓基础。随着基层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安全工作已成为基层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为迅速扭转安全生产基层薄弱、基础脆弱的局面,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基层的安全队伍建设,不断改善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和条件。2004年在乡镇设立了安全生产办公室,做到了有队伍、有经费、有制度、有手段,夯实了安全工作的基础。在经费投入上,仅2005年全区就投入各类资金600万元,重点整治了危桥险路、危岩险坡,完善了安全警示标识标牌,在重点路段添置了波形防护栏、防护墩等。为确保水上交通安全,嘉陵区配强了海事部门的力量,每年投入15万元用于海事监督艇在嘉陵江沿线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同时,明确了管船员的待遇(其月工资不低于300元),采取区、乡镇两级共同筹集的办法,补助管船员一定的工作经费。在区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区财政分一、二、三类给予乡镇安全经费补贴。全区每年用于安全补贴经费达到60万元。
──明确责任抓落实。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安全工作重在落实。为落实党委、政府领导不仅管生产,而且管安全的要求,嘉陵区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体系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安全工作责任,严格按照分条分块、分线分片的原则进行管理。一是落实县级干部责任。把安全生产责任细化分解落实到联系部门和乡镇的县级干部,确保了分条分块分线的安全工作都有县级干部具体抓落实。二是落实部门和乡镇责任。按照“属地管理”、“行业管理”的原则,各地、各部门“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签订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乡镇、部门、村社,落实到“三主一员”头上。三是落实企业责任。严格督促企业全面履行责任主体的法定义务,要求各企业把责任落实到科室、车间、岗位及特种作业人员头上。同时,区上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督查小组,定期不定期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部位的安全进行“地毯式”排查,严防死守,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定期不定期对各地各部门的安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明查暗防、专项督查,及时通报正反典型。在安全监管的关键时节,特殊时段,区委、区政府都安排巡查组深入乡镇、村社、车站、码头和企事业单位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也亲自挂帅,深入对部门、乡镇的一线带头检查安全。区委、区政府还把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纳入了一级目标管理,制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及考核办法,把规章制度的落实以及安全生产监管成效作为刚性指标,严格考核,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晋级、提拔、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兑现奖惩。对不履职尽责、安全监管不到位、疏于管理、隐患整改不力,存在突出安全隐患的乡镇及部门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警告或停职处理,严肃安全工作纪律。(四川省南充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何宗周 赵亮)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