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企业心声
正如调研座谈会的主持人,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宣教中心主任隋旭教授所说,这是一次完全意义的民间聚会,到会代表都来自企业:鞍山钢铁集团安全部部长赵云强、鞍钢新轧钢公司安环处处长李树斌,辽宁华锦化工集团纪委书记高培福、安全处长李晓刚、工程公司安全处长刘福庭,中石油抚顺石化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处长王启东,中石油锦西石化公司安环处处长刘月光,辽宁省国防科工办安全民爆处处长张军。参加会议的还有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伟光、评价中心安技二室副主任高成凤,现代职业安全杂志社副总编邱成。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是本次座谈会的东道主,院长王俊放下繁多的事务,上午接受本刊专访,下午参加会议并作总结发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辽宁华锦化工集团的高培福,以前在企业做了10多年的安全处长,现在是集团公司的纪委书记,已经离开安全管理岗位多年。虽然这样,但听到辽宁省安科院和本社要在沈阳联合召开“推动安全科技进步,落实项目、资金调研座谈会”,正在医院打吊针的他拔掉针头,带着两位安全处长从几百公里外的盘锦市匆匆赶了过来,手背上还贴着白色的胶布;还有东北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安全学者陈宝智教授推掉所有工作,前来参加会议,与大家共同讨论。早过花甲的人,讲到安全比我们这些20多岁的年轻人有精神多了。
同天津的感觉相比,虽少了几分温润和谦让,但多了东北汉子的直爽和激烈。来人不多,但是从下午1点半到5点,大家都侃侃而谈。面临共同的问题和困难之处,说的人拉大嗓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听的人感到有共鸣之处,就“噌”一下子站起来,一吐为快,最后还补一句:“兄弟,对不起!你接着说,接着说啊!”在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六楼会议室,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射进来,但大家都没有留意这初春的阳光,倒是听者专注的眼神和言者伴着有节奏的语调而颤抖的手指却更加清晰的进入了记者的视线。
与会的代表分别来自石化、冶金企业和军工行业,但是他们讨论最激烈的问题,恰恰不是行业和企业内部的技术问题,而是各个行业都相通的管理等软科学问题。与会者认为,当前的安全科研,不仅要关注各个行业的专业技术问题;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上,更需要安全科研发挥积极的作用。很多事故的原因并非直接的技术问题,而是隐藏在背后的,涉及管理理念、指导思想、工作目的、方法和途径等问题,还有职责误读的问题。代表们在发言时几乎都提到了,一方面安全的法律法规、操作规程不仅要有原则性的规定,还要有科学的量化标准、规范的程序,这些都是当前安全科研的抢手课题;另一方面,还要把怎样让领导真正理解安全,重视安全纳入安全科研的内容,使相应的研究成果能够成为立法建制的科学依据,使领导在法制的约束下提高认识,而不是在提高认识后再依法行事。关于这一点,从事日常管理的企业安全部门是难以胜任的。
科研立项要有的放矢
爆炸声声,成百上千的矿工命丧黄泉,有人还以“谁叫你不幸生在中国”作为掩盖罪行,搪塞过失的解释。国人在激愤之余不免感叹:难道发展经济就要让我们舍弃心中已弥足珍贵的对科学的信任和崇敬?科学,在老百姓心中是多么神圣,不仅希望它能解释为什么当前经济高速发展了,有些人却仍然看不起病、上不起学,更希望在它的滋养下人民能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科学技术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自身开拓更加舒适、高效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使人类不仅生命安全,而且使每一个人都保持在身体健康而又有效率的水平上。一句广告语说得好:科技以人为本。如果说易经起名、电脑算命这些打着科学幌子的伪招术仅仅诓骗了一部分不知实情的善男信女,那么一个耗资不小的科研项目得出的片面结论,就有可能违背初衷进而误导整个社会。西方资本主义早期,马克思针对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压榨,开始了关于资本主义造成的人性的扭曲和异化的科学研究,他得出的科学结论使资本家和代表资本家利益的政府将其作为治病良方,不仅有效的缓和了阶级矛盾,而且使工人的利益在立法、执法的过程中得到了相应的考虑,也使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等到了发展。这一重要的因素,为什么在研究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中没有加以重视。须知,我们从事的是安全科研,而安全科研是最积极的安全活动,如果连这一活动的结果都是消极的,谁还相信你说的那一套,今后还有什么理由要求全社会,尤其是企业搞安全活动。所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安全科研,其结论在逻辑上要遵循思维规律,在理论上要合乎科学原理和程序,尤其不能以消极的假说作项目,然后再去寻找有利于这一假说的材料来证明,最后得出于事无补的结论,还导致有限的科研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另一方面,无论是安全设备、设施还是安全技术上的研究开发,都必须以企业最突出最困难的问题为重点,也就是说,安全科研立项要有现实意义。
来自辽宁华锦集团的高培福和李晓刚从另一个角度表示了他们共同的观点:“在企业,关键是要提高本质安全,而提高本质安全,就必须推进科技进步。”这一观点与陈宝智教授不谋而合。陈教授认为,现在一出事故,就查“三违”;但劳动条件差,工人在里面作业不安全却不被重视。为什么要回避这个问题?大概是为了把事故责任推给一线管理者,推给受害者(工人)吧。这样不好。应该以人为本,为工人创造符合安全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的劳动条件。因此,高培福说,企业的本质安全就是工艺条件的原始设计和设备的基本性能能够满足生产运行的要求。而这一要求就是生产规律的体现,就必须从工厂的基础建设开始,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制定稳妥的设计方案,这就是所谓的安全预评价。对此,李晓刚以干了几十年的化工为例说,化工生产过程都是在高温、高压、密闭的条件下进行,生产所需的原料多是易燃易爆、有毒易腐的物质。因此,要想确保化工生产过程安全,就要对这些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事故及其后果,对生产所需原料的物理化学特性进行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可行的工艺设计方案和科学稳妥的安全防范措施。同时选择在材质上能满足工艺要求和适合原料特性的装置和设备。不仅如此,还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监督,按照设计中安全专篇的要求进行施工,避免在基础建设中埋下隐患。这些都是“三同时”的内容,其目的就是为了本质安全,即使有人违章了也不会受到伤害。而要达到上述要求,就必须以安全科技进步为基础。因此,安全科研要在这方面多多选题。
科研成果要有利于改变现状
在车间现场、在流水线上,伤到点手脚是难免的;工人素质太低,没有安全意识,不管怎么努力,也难解决问题;人均GDP在1000至3000美元之间是事故的高发期,这在发达国家都是难题,何况正处这个阶段的中国……听了这些自称是新发现,是理论突破,甚至是科研成果的结论性说法,在生产一线作业的工人有何感想?基层安全工作者心里又是啥滋味?他们的劳动,他们的尽职尽责还有啥意义?难道他们的努力仅仅是为了证明这些结论的正确性?
如果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问题会更多。试问:今天中国的安全问题所处的社会经济和人文背景,岂是一个用GDP就能全面的描述和概括?难道发展经济就一定要粗放式的违背生产规律?难道违背生产规律也成了规律?既然事故多发是规律使然,是现阶段不可避免的情况,是否可以废除安全法律、取消安全监管、停止安全科研,以更粗放的方式缩短GDP达到3000美元的时间,然后坐等安全的到来?仅仅是逻辑上的推理就已经让这个理论站不住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企业的实践有如铁证:事故多发决不是规律使然。以核电为例,现有的核电站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依靠安全科学技术保证了高水平的安全运行。迄今为止,核电厂的运行记录一直安全良好。世界核电数10年的发展历史以及我国核电20年的开发经验表明:核电是一种安全、清洁的能源。在现在的大背景之下,安全真的做不到么?然而,核电做到了,航天做到了,浏阳作到了,神华也做到了。这是因为什么?这是因为安全和发展本是统一的,没有安全哪来经济的真正发展。对此,执政党的态度十分鲜明,安全发展才是发展。总书记明确地告诫全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发展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要认识到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
正如鞍钢的赵云强所说,现在我国发展经济,有西方的经验可以借鉴,按道理在安全上不应该出那么多事儿,那不是走人家的老路吗?怎么还说是不可避免的呢!事实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非法生产才是事故多发的根源,加之安全监管机构改来改去、专业人员流失,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老的或过时或遗忘,新的又尚在建立和完善阶段;政府在安全管理方面监管不分,企业的主体责任因群龙无首难以落实,导致安全形势严峻,各类事故频频发生。而这些,按陈宝智教授的说法,都是安全科学应该研究的问题,都是安全科研很好的素材,都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症项目,都是可以注入资金并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朝阳产业,更是充满人文情怀的大有作为的宏伟事业。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因此,不是做不到,而是尚未意识到。尤其是作为安全科学研究人员,应该带头唱响“以人为本”的主旋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针对眼前的困难和问题,既重点突破又各个击破,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安全科技进步,让社会的每个角落,让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不再是一种奢望,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因为它有你们的科研成果作保障,而不是在这些成果面前更加沮丧。
对此,中央政府早有部署,前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科技兴安”;去年,国务院第116次常务会议又做出决定,要推动科技进步,尽快落实项目、资金。相信一个充满积极性的安全科研热潮,将会在中央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取得丰硕的成果和具有现实意义的进步。
安全科研不能忽视的问题
1.“三同时”因何难落实?
《安全生产法》和1996年劳动部《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而几乎所有的与会者对都叫苦连天,他们道出的真情却是:安全部门一开始不能介入项目的设计。项目都完工了才通知安全处,叫你去验收。等到验收时才发现,有些既成事实的不安全因素,要改动已经无能为力,这就使项目先天不足。在这一点上,大家都提到了环保。安全在法律法规、操作规程的制定何执法上远远赶不上环保,辽宁省国防科工办的张军说,军工的很多项目在预评价时,安全方面都参照环保的来。为什么?因为环保的规则制定得细,有操作性。一些企业老板对安全投入总喜欢讨价还价,环保、卫生都有具体标准,安全就看你砍价的能力了。当然,还是有做得好的,中石油锦西石化的刘月光说,在1998年之前,他们安全部门根本不能介入到项目的设计、施工中,到2000年之后,所有的技改、更新、委托设计的项目都必须经过安环处的签字,设计才能受理。安全、环保、疾控几方面配合密切,从设计审核、评价、施工到验收过程中的问题都能及时发现和整改,真正做到了全过程全方位。但我们想说,锦西石化能做到的,别的地方为什么就那么难?这是不是也可以建立课题进行研究呢?
2.安全机构为何不稳定?
安全队伍不稳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管职能从劳动部转移到经贸委,再到成立安监局,几经周折。无论政府还是企业,历次机构改革安全部门必挨一刀。现在中央政府的安监机构已经升格为总局,人员在充实、机构在逐步健全过程中。但是在企业里,机构改革的惯性做法还在继续,其后遗症仍旧制约着企业安全管理的良性发展。鞍钢新轧钢公司安环处处长李树斌说,鞍钢这么大一个企业,改来改去,现在只有3个人干安全了,上海宝钢,一万五千人的企业,也只有三四个人。据辽宁省国防科工办的张处长介绍,国防科工办138个企业,原来安全处有6个人,机构改革之后,自己就成一个光杆司令了。说到这里,有的代表一脸苦笑和无奈。以前对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有按职工总人数2‰~5‰的规定,但放权之后的企业,几乎就不执行这个规定了。《安全生产法》有对除矿山、建筑等五大危险行业之外的企业以300人为界限做了规定,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但是设置多少,怎么设置,没有规定。因为300人以上的企业也有大有小,各不相同。张军说,像兵器行业就有自己的规定,所以在人员队伍的建设上比较稳定。但也有例外,张处长曾检查过一个大企业,干安全工作就只剩下5个人了。
因此,在安全机构的设置和专业人员的配备上,是不是也在存着安全科研的机遇呢?
3.安全费用提多少、怎么算?
《辽宁省企业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企业安全费用的提取比率是区分不同行业,按企业当年销售收入的0.5%到2%提取,并且规定安全费用的使用范围在7个方面。但是企业认为还是太粗,不好操作。抚顺石化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处长王启东说,他们公司在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时候,全公司年销售收入260亿,照危化品的比率1%提取就是2.6亿,只要是和安全沾点边的都算上,好不容易到了3亿,才达到要求拿到证。辽宁省国防科工办的张军说,2005年辽宁省军工行业销售收入500亿,按规定应该提取5个亿,可是做安全的心里都清楚,提5个亿来搞安全,几乎是空话。有时候,企业里就把一些技术改造的项目也算到安全里,东拼西凑才勉强够。企业安全投入,不同行业如何提取,如何保证这些费用都真正用到了安全上,用到了最急需的地方?这就是有现实意义的科研项目,这就是需要走出机关大楼,走进企业才能搞明白的事。因为它不仅需要科学的具体标准,还需要科学地对资金进行有效的分配和监管。
张军建议,建立一个国家级安全保障基金。以前周总理在世时,大家工资才10几块钱,就是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国家仍然拿出4000多万来建立安全保障基金,用以改善劳动条件,这对当时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些原本就存在的好事情,现在也应该好好研究,拿出切合当前实际的方案,别再让GDP缚信了手脚。
4.如何用科学的指标考核领导的安全业绩?
与会者认为,现行的对领导人的考核,几乎都是经济指标,而安全指标非常少。中石化在吉化事件之后,全公司加强了对重大责任事故的追究,发生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分公司领导下课;发生死亡3~9人的事故,工厂领导下课;发生死亡1~2人的事故,车间主任下课。这个规定对各级领导的触动很大,所以今年的技术改造资金投入,安全都排第一,节能环保统统往后靠,细算起来,今年投入的力度就远大于1%的标准了。这是否可以看成是考核指标对安全的促进作用,值得深入研究。的确,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指标体系,使之充分体现安全的人性化原则,既有利于人的保护和经济发展,又能约束和考核领导,实在是横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然而,正是因为它难,才更具有挑战性,才为有志于安全事故的人提供了自主创新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5.注册安全工程师向何处去?
一开始,企业里的安全工作者对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的情绪非常高,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报名考试,两年了,考下来的结果却是:通过的都是刚从大学里毕业的年轻人,根本就没有现场经验;而一直在现场干了多年的老安全却没几个通过。来自抚顺石化的王启东说,当时公司里报考的人不少,结果,通过的尽是年轻人,还多是女孩,人家没有事情啊,习题全背下来了。安全处的人却没有几个通过,领导一拍板:安排了几个通过考试的年轻人到安全处。这可为难了安全处长:下现场怎么办?什么都不懂啊!鞍钢两年来约有250人参加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通过了30几个;但是在现场做的,一个都没有通过。与会者争先恐后感慨道:“连工程师都不是,通过考试还成为安全工程师了,真是荒唐!”安全评价师的情况也是如此。
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如何建立?这又是一个值得关注并亟待落实的科研项目。
安全科研是政府、相关机构、企业共同的责任
安全科研和安全监管一样,是有层次的。政府、安全科研机构、企业在安全科技上都有各自施展的空间:政府做好安全科技规划,制定政策营造环境;安全科研机构聚集安全专业技术人才,不仅是现阶段安全科技产品的主要研发机构,更应该安全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机构;企业一方面积极利用现有的科研成果,使之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一方面也应利用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本行业本企业的特点开展小改小革,保障安全生产。
有人说,现在安全工作就是拿个破渔网在捕鱼,补渔网上的漏洞都来不及。企业更希望的是政府部门或者作为技术支撑的科研机构来做所有的科研,开发出适合企业的安全科技硬件和软件产品,供企业使用,解决生产中存的安全问题。
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十一五”规划对“自主创新”的倡导,让崇尚经验的中华民族再次热情地拥抱科学。2006年才拉开“十一五”的序幕,“创新”就已经在中国成为最热门的词语之一。“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加强科技研发能力,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芯、福田汽车、珠江啤酒等一大批企业在自主创新的浪潮中脱颖而出。但是,在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号召中,节能、环保都提上了日程,安全,却又一次被忽视了。从这层意义上说,国人还没有真正改变对经济增长的热衷和崇拜。安全就是以人为本,只有当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对安全科研的热情高涨起来之时,才是真正的人本之时,才能让经济发展和人的生存和谐共荣。
相关链接
国务院常务会要求抓紧研究解决的12个问题
一、制定安全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指标及控制体系
二、加强行业管理,修订行业安全标准和规程
三、增加安全投入,扶持重点煤矿治理瓦斯等重大隐患
四、推动安全科技进步,落实项目、资金
五、研究出台经济政策,建立、完善经济调控手段
六、加强教育培训,规范煤矿招工和劳动管理
七、加快立法工作
八、建立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
九、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企业安全生产业绩考核
十、严肃查处责任事故,防范惩治失职渎职、官商勾结等腐败现象
十一、倡导安全文化,加强社会监督
十二、完善监管体制,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与会者图说:
赵云强:严格的监管可以有效的减少职工因为“惰性”、“惯性”和“侥幸”引发的事故。
高培福:我们企业安全管理最好的时候是有化工部没撤的时候;最不好的时候就是行业管理弱化的时候。
王启东:两年的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搞安全的中坚力量却少有通过。
张军:原有的规章制度规程,基本上满足不了《安全生产法》的要求,一些规章都是急急忙忙搞出来的,在企业根本没有可操作性。
陈宝智:安全应以人为本,安全既是自然科学,又是社会科学。能否做好安全,关键看你站在什么人的角度,替谁说话。
李树斌:安全的“三同时”没有环保叫得响!环评不通过,就开不了工,安全不通过,不管事。
刘月光:企业安全员的整体素质与工艺员、机械员的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王俊:安科院每年科研项目开题10多个,只有一两个能争取到经费,其余的都是自筹,但又必须要做,这是安科院的社会责任。
李处长:领导重视安全,不一定是重视安全部门。因为安全是各方面的事情。可是除了安全部门,有谁能把安全摆到桌面上?
刘福廷:容器带压堵漏是违章作业,但成功的实践又让人一干再干。对此,应该立项研究,给带压堵漏一个科学的说法。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