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评论



分享

从心理学角度谈安全事故的预防

2006-08-02   来源:安全文化网    安全文化 > 安全交流 > 正文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作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笔者仅从劳动心理学角度对如何预防安全事故谈几点想法,旨在抛砖引玉。

    一、事故发生前操作人员的心理状态有哪些呢?

    一般来说,事故发生前操作人员不良的心理状态有以下几种:

    (1)习以为常,思想麻痹。这种人往往认为自己干这种工作多年,对工作中的反常现象反应迟钝、不敏感,习以为常并不感到有什么危险,开始了习惯性作业,但结果却酿成了事故。

    (2)受情绪的影响,思想不集中。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操作人员情绪起伏特别大而导致事故发生的。例如操作人员与同事或家属发生过争执,夫妻不和睦而心里不痛快,受过批评而有情绪,或遇到特别高兴的事感情冲动等。

    (3)技术不熟,能力不强,但又不肯虚心学习,盲目自大而造成事故。

    (4)能力有限而自尊心又特别强。过于自尊,不肯向别人求教,生怕损害了自己的威信,从而造成了事故。

    (5)依赖别人,心存侥幸。这一点很明显的是在工作中看到了问题,心想反正有人管,或者那不是我的事。

    (6)心情紧张,注意力分配不当,判断错误,顾此失彼,忙中出错,从而引发事故的产生。

    二、事故发生者个人特性以及情境因素是事故分析的一个重点

    事故发生后,对事故调查不仅应当把精力放到寻找设备和机器的原因上,而且还应对事故产生的深层原因、情境因素与人的心理产生联系的中间机制进行分析。这当中,事故发生者的年龄、性别、生理状况、性格、个性、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等应当进行调查,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什么。是人?是物?还是情境因素?在人的因素中是不良态度引起的,还是技术不熟练引起的?等等,最后再提出预防的措施。无论是安全管理的专职人员还是车间的管理人员,如果我们重视了这方面的工作,就可以迅速地辩识出危险源和危险人员,从而有效化解危险。

    三、从心理学角度把握安全教育工作

    从心理学的角度,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第一要从人的态度入手而不是从人的行为入手。态度虽然不是行为本身,但它具有行为的倾向性。一旦发现员工在这方面的态度不够严肃认真,就必须进行引导和教育。当然,还要注意教育时机的问题。因为人的态度具有稳定性,一旦形成某种态度后,就会产生一种行为定势。因此当人的态度结构还未完全稳定时就着手进行教育是最佳的办法。而当人的态度结构稳定后,要想转变,就得花费更大的精力,因此,车间新员工的入厂安全教育应该是第一位的;第二,注意分析操作人员的个人特征,车间的管理人员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建立员工安全档案,对某些具有易发事故性格特征的员工有针对性地进行诱导和教育;第三,要发挥车间领导干部和熟练工的模范带头作用。公司的年轻员工很多,进入劳动集体之后,一般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当干部的和当师傅的在劳动安全方面的行为一定要严肃认真、一丝不拘,这样才能上行下效,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四、建立良好的劳动环境和人际关系坏境

    人的心理是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劳动者所处的外部环境必然会对劳动者的心理产生影响。在一个劳动集体中,如果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较好的劳动环境,安全生产形成一种风气,那么这种群体规范往往会比正式的规定更有效地去影响员工的行为。劳动者在这种环境中会自觉地按照群体的规范去进行操作、劳动。反之,劳动者非但不能受到约束,而且还可能使自己已有的安全生产观念淡化。因此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必须使个体与群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借助于群体的力量和规范去诱导每个成员向着正确的方向努力。

    心理卫生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生命,预防和重视不健康心理也是久泰员工迈向职业化进程的一项重要要求。我们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安全预防机制,使安全文明生产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