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评论



分享

如此"安全用品"能守护生命?

2007-04-03   来源:工人日报    安全文化 > 安全交流 > 正文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一顶安全帽只卖1.9元,最贵的也仅卖4元……将一顶安全帽从不到一米的高度摔下,帽子就会破裂;使劲用手一掰,帽子就会变形。贵州省安监部门调查显示,目前全省建筑行业使用的工地“三宝”———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七成是假冒伪劣产品。

    建筑工人把安全帽称作“保护神”,指望这些劣质劳保品来保安全,其结果是悲惨的。

    不受保护的生命是脆弱的

    “安全事故猛于虎”。众所周知,建筑业是最危险的行业之一。随着高层建筑和高脚手架的增多,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引起的事故日益引人注目。据统计,仅今年1~10月,贵州省共发生建筑安全事故35起,死亡39人,重伤5人,其中,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占了一半以上。

    因防护用品不合格导致的安全事故比比皆是:4月12日,在六盘水市某建筑工地,一名工人被从天而降的石块砸成重伤;4月5日,在黔西南州某中学教学楼施工工地,一名工人从高处坠落,不治身亡;3月22日,在贵阳市某住宅小区工地,一名工人被从吊车上滑落的木方子砸中头部,当场死亡……。在这些重大伤亡事故中,死伤者大多使用的是不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

    凯里城区某建筑工地,民工罗某在一楼的沙堆施工时,走到水管旁喝水。突然,工地上空掉落下一块木板,正中其头部。罗某当场倒在了血泊之中,已经碎成几块的安全帽散落在地上。接到消息赶来的120,也无奈他受到的致命伤害。相关部门对该事故展开调查后发现,罗某佩戴的再生料安全帽是罪魁祸首。

    “只听见一声闷响,工地上就炸开了锅!”19岁的黄明永远忘不了老乡钟成从他身边消失的情景:2005年的一个下午,钟成系上安全带后,和他一起在50米的高空给楼房贴瓷砖。不幸瞬间发生了:钟成从空中坠落,当场身亡。原来,钟成身上的保险带断了。

    “安全帽”成了祸害帽

    记者暗访了贵阳市公园路的几家劳保品商店发现,价格低廉的“三无”产品充斥劳保品市场。在一家店里,有五种不同档次的安全帽出售,价格为3~18元不等。其中,8元以上的都贴有合格证和标明制造商的名称或编号、生产日期、安全帽类型、尺码或尺寸范围等相关信息,5元以下的则什么都没有。

    在另外一家劳保店,记者佯装成“包工头”,和老板搭上了话:“我想买50顶帽子和200双防护套。”老板一听精神来了,兴奋地说:“师傅,我家卖的安全帽和防护手套有十多种,你要得多,我们还可以优惠。”当记者问及这些产品是否有合格证,都来自那里时,老板一本正经地说:“我们的产品主要来自广东、福建、四川等地。数广东的最好,10元一顶,你要的话,价格可以商量。现在找钱很难,来买劳保品的人,大都不愿买贵的。大部分工地都买二三元一顶的帽子。我们这也有好货,因为贵,大多成了摆设。”老板拿出只卖2元的橘红色安全帽,他承认这是用回收塑料做的,就是把破烂的塑料盆、塑料桶切成碎粒后重新塑造。“这种安全帽肯定没有检验合格证书,但买的人到现在还没出过问题,你只管放心大胆地买。”

    为了测试安全帽的质量,记者拿起柜台上的两顶安全帽准备猛力一碰。老板见状慌忙阻止:“别碰,别碰,碰坏了就不好卖了。”

    记者走访了贵阳市几处建筑工地,发现不少劣质“安全帽”的踪迹。在不少老板和工人眼中,安全帽的“保命”作用被淡化了,成为用来应付检查甚至遮雨挡太阳的工具。

    11月28日下午,在贵阳市金阳新区一处建筑工地做工的张师傅告诉记者:今年10月,他在贵阳市沙冲路一个工地上做泥水工。一天,从七楼掉下一块砖,砸在他头上。他当时戴的安全帽质量很差,是塑料的,结果当场就被砸成几块,他也受了伤。此后,他对安全帽失去了信心,后来索性不戴了。“反正都是‘崴货’,戴不戴都一样。”建筑公司一位王经理告诉记者,他是负责买安全用品的,公司给正式员工买的安全帽基本是8元以上、有合格证书的。由于公司临时工轮换频繁,他们不可能也给临时工买贵的,所以就买2.5元一顶的塑料帽。

    谁来为安全用品强制“体检”

    11月29日,记者针对劣质劳保品的问题采访了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法规宣传处和质量监督站的有关负责人。据他们介绍,对产品的质量检测主要是针对本地的生产厂家,而贵州省内没有生产安全帽、安全网、防护手套的厂家,加之经费紧张,他们难以全方位、大面积地开展对劳动防护用品的质量检测。除非是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开展安全用品大检查时,他们才会针对性地对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检查。

    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协调处副处长徐文渊说,按照《建筑工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施工单位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安全帽、安全带等必备的安全防护用具,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然而,这些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有的企业只是在接受检查时做一些表面文章,过后又依然故我。按规定,劳动防护用品的生产厂家必须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资质,才可获准进行生产。目前,贵州省没有出台相关硬性法规对其进行约束,所以“谁都可以卖”,经营方面基本是放开的;安监部门不定期地会对建筑工地进行检查,防护用品是否按规定发放也作为监督的一项重点。如果企业因违规操作导致职工发生工伤事故,经安监部门发现必将严处。由于经费和人员不足,他们也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开展检查工作,不可能“每个角落都查到”。

    对于如何破解安保用品质量低劣的难题,徐文渊建议:一方面有关部门应该遴选有资质的厂家生产安保用品,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便于相关部门大力开展对劣质企业的监管打击力度,严格监控安保用品生产、销售诸环节,强制给安保用品“体检”,避免劣质产品流入市场,影响安全生产。同时,还要加强对用工者的教育,把监管环节前移,增加使用劣质安保用品的违规成本,让老板不敢把劣质安全帽发给工人。不能等出了安全事故,事后再来罚款、总结教训。此外,还要重视对在岗工人的教育、培训,传授安全用品的辨别常识,鼓励工人大胆举报劣质品。

    【记者手记】“生命重如山”

    接连几日对贵州建筑工地和建筑安全用品市场的采访调查中,记者感受到血淋淋的安全伤害事件带来的沉重和压抑,感受到建筑商们、工地老板们对工人生命的轻视与践踏。如果不是麻木不仁,他们会把二三元钱一个的安全帽发给工人使用吗?倘若我们把老板和工人换个位,他们会佩戴这样劣质的安全帽去冒“生命之大不韪吗”?

    建筑施工,特别是高空作业,稍有不慎就有性命之忧。面对这些在高危行业辛勤劳作的民工兄弟,我们焉能将其生命等同儿戏?而建筑材料市场上这些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更是把施工人员推向死亡的边缘,一旦发生事故,这些所谓的防护设备不堪一击。

    安全帽是保障工人人身安全的重要防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在谴责这些老板利欲熏心,为了私利不顾工人死活的同时,对于七成来自于市场的伪劣产品所暴露出的安全监管制度形同虚设、安全用品市场无秩序可言,也要提出质疑:谁来监管,如何监管?这是安全用品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保证安全用品市场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更是国家相关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需要向公众交待的大事。

    只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监督措施相结合,有关部门措施到位,动真格的了,才能让安全帽之类的安全用品真正为工人保安全。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