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分享

矿工如何跳出心理困境的怪圈

2007-07-17   来源:安全文化网    安全文化 > 安全交流 > 正文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煤矿工人能否走出现实生活和井下劳作中的各种心理困境,关键在于能否自救。善于自救者,即使在生活(或工作)的低谷中也可以趟出一条平坦舒畅的路,由“山穷水尽”走向“柳暗花明”,从而拥有健康平和的良好心态、赢得平安幸福的灿烂人生。因此,矿工朋友尤其是年轻的矿工弟兄更应该学会心理自救!
  
  下面我就简单介绍几种跳出心理困境的自救方法,相信对广大的煤矿工友们将会大有裨益:
  
  
  一、“远离现场”法当矿工陷入心理困境时,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自救策略是回避,即躲开、远离它,不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这主要是因为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脑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灶;回避了相应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灶转移到其他刺激上,引起新的兴奋灶;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自然而然地摆脱了心理困境。
  
  俗话说“耳不听心不烦”,正是说的这一道理。因此,当你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某一心理困境时,最先想到的应该是——主动“逃离现场”,千万不要在导致心理困境的时空中久久驻足(或忧心忡忡、犹豫不决)。比如,在井下工作中,班组长冤枉了你使你“勃然火起”或“郁闷不乐”,就请你赶快离开现场,到巷道的别处去暂时散散心、找工友聊聊天,等心境真正平缓下来以后再返回来干活,从表面上看,此法好像是在教你“旷工”,可这确实具有积极意义,否则,你若带着烦躁的情绪继续在那里支撑着工作,就极易造成事故隐患;科学与常识也告诉我们,情绪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同样,它对安全作业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据一项研究认为,有多达50%的事故与不良情绪有关。鉴于此,“远离现场”,走,还不失为上上策的!
  
  当然,自己的工友不幸因病或矿难而去世了,不要过度地伤痛,要及时地调整好心态,把自身的安全放在一切的首位,心无杂念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这都是有效的心理自救良方。以上这些可算作是客观地远离现场法。
  
  此外,还可采取主观逃离的办法。即通过主观努力来强化人本能的潜抑机制,忘掉或不去想不愉快的经历,在主观上实现兴奋中心的转移。注意力转移是最简单易行的一种“主观回避法”。在你痛苦愁闷的时候,集中精力动手去干一件您认为非常有意义的事(当然,最好是工友们也都支持您干这件事,并能经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或鼓励),所谓“一心不可二用”,道理就在这儿。
  
  二、“巧换角度”法当然,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任何客观现实都可以“远离”和“逃避”的。有的时候,同一客观现实或情境,从某个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心理,这时,人便陷入心理困境;但如果能巧妙地换一个角度来看,就可以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进而豁然开朗地走出心理困境:
  
  有个古代故事很有哲理性,在我国古代,有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伞,二儿子晒盐。为两个儿子,老太太差不多天天愁。愁什么呢?每逢晴天,老太太念叨:这大晴天,伞可不好卖哟!于是,为大儿子愁。每逢阴天下雨,老太太又嘀咕:这阴天下雨的,盐可咋晒啊?!于是,又为二儿子愁。老太太愁来愁去,日渐憔悴,终于成疾。两个儿子不知如何是好。幸一智者献策:“晴天好晒盐,您该为二儿子高兴;阴雨天好卖伞,您该为大儿子高兴。这么转个个儿一看,您就没愁可发喽。”果然,经智者这么一解释,老太太恍然大悟,从那以后,变愁为欢、心宽体健起来。
    
  以上这两则小故事告诉我们,在审视、思考、评价某一客观现实情境时,我们矿工也要学会巧换视角看问题,因为你这样做,常常会使痛苦不堪的心理困境化为乌有,继而甚至还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回报和快乐!
  
  三、“对镜数落”法在心理困境中,最麻烦的要属无法排解自己的忧郁、愤懑和自责。因为,由此而产生的自己生自己的气便会接踵而来。要知道,在所有的气愤之中,最伤人的便是“生闷气”。
  
  因此,若遇到此种情况时,你一定要找个“环境幽雅、闲人免进”的清净地方,把自己想要说的,甚至是想要骂的,痛痛快快地说一遍、絮絮叨叨地骂一回,说出来、骂出去,心里会好受许多;如果是自己由于违章而惹出了祸端(无论是导致工友受伤,还是自己“挂彩”),那也不妨自己对着镜子狠狠地数落一番,相信不久,你的气就会自动消除了,你的心境也会逐渐平和下来,恢复到正常状态。
  
  当然,“大肚能函,断却许多烦恼碍;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曾无了局;经年袒乃腹,看胸怀洒落,却是上乘”;“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几副笑佛楹联也许会给咱们矿工留下深刻的思考内容。
  
  即便如此,结果若还是不行的话,那您就得再找好友或者家人深谈一次,甚至是主动去找心理医生聊聊看看了,而且这样做相当重要。
  
  四、“自我安慰”法伊索寓言说,一只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于是,那只狐狸便不再感到苦恼了。心理学便借用来,把以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事实,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以求得到心理自我安慰的现象,称为“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
  
  不错,在自我安慰时所谓的理由不过是“自圆其说、自我解嘲”,但却有维护心理平衡、实现心理自救之效。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儿:矿上评“先进工作者”(或优秀学习标兵、劳模什么的),不能每人一份,您为此而茶饭不思也太不值了;要知道这次评不上还有下次呢,再者说,先进工作者和先进工作者也不完全是一回事,有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且团结同事、工友,又乐于助人、积极募捐就不会“掉价”,你又何必为此大伤脑筋而愁坏身体?!你心爱的电动摩托车丢了,嗨,这年头儿,谁还没丢过车子!就当这月的奖金没发过,何况“破财免灾”呢,只要不耽误不影响工作就行了!你不妨自己跟自己打气说:“想开点儿,没啥大不了的!”
  
  广大工友们会说,这“自我安慰”法不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吗?!
  
  正是!要知道,在某些时候,精神胜利法不该被瞧扁了。因为有些不如意的事情摆在那里,如若能改变,当然该向好的方向努力;如若已成定局,无法挽回,那就该宽慰自己,接纳自己,承认现实,积极地摆脱心理困境,追求精神胜利。这总比垂头丧气、痛不欲生、精神恍惚地去面对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更好吧?!你好好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