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 业务合作 | 联系方式



评论



分享

大众安全意识的民俗承传与现实表现

2008-01-03   来源:安全文化网    安全文化 > 安全交流 > 正文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中华几千年古老文化,始终贯穿着安全这一主题。人们避凶喜吉,求福求正,就是对安全的重视。无论是主观的塑造鬼神,还是客观地改造自然,都遵循着“天人合一”的和谐原则,这体现了合理利用自然的科学精神,其实质是为了民族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免遭自然的惩罚。中华民族文化有一个非常可贵的特点,就是热爱现实人生,从不否定和逃避现实人生,对自身真实地活着感到很有意思而特别珍惜生命。因此,中国人总希望活得平安、活得悠然、活得长久、活得美好。晋陶潜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吟唱的就是这个意境。由于这种健康心理的支持,中国人做什么事情,首先最关心的是做这件事情有无风险,即过程是否安全可靠,结果有无意义。不是四平八稳的事情是不情愿做的(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缺乏世界级的冒险家的民族心理缘由)。所以出门要预测,看天气、问风寒;修房造屋要看风水,破土动工要看时辰,婚配要看“八字”,迎娶要择日子,以待良辰吉日等。几乎所有的行动都要事先知其吉凶,吉者可为,凶者不可为,或改日改时再为。这些是什么?都是数千年沿袭一贯的民族的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不是说这些习俗都可以提倡,但也不能说它们都一无是处。举这些例子只想说明,中华民族的安全意识不是太差,只是不太科学而已。绝不像有的人所说的那样“没有安全意识”。殊不知中华民族的安全意识,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因袭和心理基础的。可以说中国人对安全的重视,对自身生命的珍惜是无与伦比的,倘若加以正确引导,用现代科技知识去武装,必将幻化成一股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强大力量,大大促进安全工作的开展,为安全生产和生活创造良好的主观条件,实现主体安全的目的。其实,民间风俗安全活动是一种资源,人们应该换一种思路去对待它,很好地开发它,科学地利用它,适时将科技与民族文化相融合,兴许会变消极因素为一种激励安全的动力。这是基于对民俗安全文化的消极和无为部分,而提出的移风易俗的设想,要对民俗安全文化进行挖掘和再创,将其引向科学而达到合理利用的目的。

    安全文化作为与人的意识有关的社会现象,是“人”在劳动中与创造自身同时创造的一种文化,多少年来,一直照顾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其中不乏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科学的因子,除了被现代自然科学吸收的部分外,许多非自然科学的东西尚存于民俗民风中,有的甚至被视为迷信的东西而加以挞伐,使社会自发的安全文化活动被迫缩小到狭窄的范围内,甚至成为一种隐蔽的有副作用的反文化活动,使工矿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受到干扰。

    据报道,某企业一名青工,看了算命书后就不去上班。一打听,方知命书上说他这几天不宜出门,出门有险。对这个青工的做法,如果一味地指责,丝毫改变不了他的迷信,但可以换个说法去做他的工作,首先肯定他的珍惜生命的可贵之处,引导他用科学的方法来善待生命,那么他就会乐意接受而有益于安全工作。又如,某大型企业,设备从国外引进,工艺先进,职工队伍学历较高,管理层知识密集,但在谋求安全上也常见一些荒唐的做法。该企业有两座高30多米的尿素合成塔,都已用了二十五六年,其老化十分明显。虽然正常情况下一座生产,一座备用;不料两座塔的内胆同时出现泄漏,正所谓屋漏偏遇连绵雨,该厂尿素生产系统处于停停开开的状态,这种情况持续了近一年,给该厂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对设备进行反复检修又无法修好的持久战中,因检修人员每天三班,轮番的工作在随时都可能发生氨或甲胺中毒的塔罐里面,尽管安全部门采取了完备安全防护措施,且配备比作业人员还多的安技人员跟班监护,承担检修的单位仍然有人不时在入塔前要杀鸡祭祀,以鸡血绕塔一周洒祭,祈求平安。每做此事,在场各方人士均视而不见,领导既不制止也不加评说,任其所为。试想,如果对此说三道四,肯定会引起检修人员的不满情绪,既不利于检修的进行,还真的可能出事。他们这样做,至少表明他们有安全意识,他们希望工作中不受到伤害。因为不同的人获得安全的方法不同,希望安全的表达方式也不同,只要他有需要安全的自觉要求,不管他怎么做,都应得到尊重,在这种前提下,以科学的方式确保他的平安无事。

    现实生活中,不科学的安全活动及象征这一文化的载体,如门神、财神、桃符等,一直沿袭下来,这反映出文化之流难以割断,这就是大众安全意识有利于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