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是狠抓落实。"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从当前安全生产工作情况来看,抓落实是一种必须坚持的工作作风,是我们最基本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厅党组确定2006年为全省交通系统"安全生产落实年",提出重点抓好组织机构、责任体系、管理制度、安全保障、专项整治、监督检查"六落实",就是强调落实的极端重要性,就是把落实放在了第一位。
那么,如何确保"六个落实"到位呢?下面,结合工作实际,谈点个人的看法。
责任落实是根本
所谓"责任",可以表述为"居其位,谋其政","谁主管,谁负责"。具体到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302号令等法律法规都有明确规定,概括起来就是:各部门正职对本部门安全生产负全责;各单位行政一把手是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者,副职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各岗位工作人员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各单位要切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安全部门督促抓、业务部门共同抓的工作格局,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这些并不复杂,关键要认真,要实事求是。要根据各单位工作特点和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不能搞"一成不变",到处照抄照搬。责任制不能一定了之,责任状也不能一签就完,还应建立责任跟踪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追究制度。总而言之,就是要建立强有力的落实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有的功能和效用。"责任"仅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而不落实到行动上,就等于没有落实责任。从当前我省交通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的要求来看,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的量化考核,加大目标考核力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要一查到底;对严重忽视安全生产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进行责任追究。追究责任必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要坚决贯彻"四不放过"的原则。
组织落实是基础
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上上下下,工作量多、任务重、责任大。能否实现安全生产,取决于人、物、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协调,而抓好各方面关系的协调和工作落实,就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有人抓,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组织机构的完善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首要条件,只有组织完善了,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才能落到实处。目前,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及行业管理机构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普遍不足,部分安全管理人员还是兼职,组织建设仍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应切实加强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做到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人员、责任"三落实"。
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业务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在抓好组织机构的同时,还要抓好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注重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的监管能力。
安全生产委员会是组织建设的有效形式,大部分单位都成立了这样的组织机构,省厅根据工作需要,也调整和充实了厅安委会组成人员,并下设公路、水上交通、道路运输、铁路运输四个专业委员会,加强对全省交通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安全生产委员会组成人员大都来自各个岗位、方方面面,是一个松散型的组织,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落实,关键要看组织的运行状态和运行效果。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切实解决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指导安全管理职责履行情况,切忌满足于一般化要求、一般化号召,以文件来贯彻文件,以会议来落实会议,把安全生产管理流于形式化。
制度落实是保证
美国杜邦公司的研究表明:每30000起不安全行为方式,孕育着3000起被忽视的隐患;每3000起被忽视的隐患,孕育着300起可记录在案的隐患;每300起可记录在案的隐患,孕育着30起严重的违章操作;每30起严重的违章操作行为,孕育着一起安全事故。在杜邦看来,事故的发生,4%源于人所不及的不安全状况,96%的事故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就是说,许多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按照杜邦的安全理念,抓安全重在强化安全管理,而强化管理关键是要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
从我国交通安全生产法规体系的建设来看,法律有《安全生产法》、《公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港口法》等,法规有《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内河水上管理条例》等,还有有关部门根据交通工作实际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可以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规保障体系。制度建设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从这一点来讲,我们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
对已有的安全生产法规制度,要坚决贯彻落实,毫不放松。制度措施再好,如果不去贯彻落实,或者贯彻得不坚决、不到位,那么制度就成了一纸空文,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从实际情况看,确实有一些单位、一些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制度的落实不在意,抓得不够有力,他们往往把安全生产的制度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写在本子上,许多规章制度在走过场中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必须转变工作作风!要以更实的措施抓好制度落实,要把国家和省已出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认真进行梳理,看哪些落实了,哪些还没有落实,哪些落实还不到位,对没有落实和落实不到位的,要逐条逐项制定落实计划,采取有效办法,确保落实到位。制度的落实关键在生产一线,要通过"压力传递"效应,强化职工安全生产意识,让职工牢记法规,依规行事。
监管落实是保障
当前,交通生产企业主体受市场化影响,正在加速进行股份制改造和合资合作经营,使原来单一的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出现了结构上的多元化,传统的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面临新的挑战。加之交通运输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日益繁重,大量农民工参与交通运输生产和交通建设,使交通安全监管难度加大。在这种形势下,做好监管工作关键是建立健全交通监管制度,理顺监管机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切实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要切实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摸清情况,查明问题,全面了解自己分管行业和部门的安全状况。分析情况、查找问题必须进行量化分析,做到胸中有数;发现问题就要扭住不放,督促整改,跟踪检查,直到彻底解决。
交通系统点多线长,安全生产涉及方方面面,做好监管工作还必须突出重点,对重大危险源、事故易发部位,加强重点监控,重点检查督导,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从近年来发生的交通重特大事故看,道路旅客运输、危险货物运输、水上交通以及危桥、危险路段、公路施工是安全生产的重点领域;客运车辆、危货车辆、旅游船舶、桥梁隧道施工、冰雪路面是安全生产的重点部位;春运、"五一"、国庆节、雾雪天、夜间和汛期是安全生产的重点时段;营运驾驶员、船员、高空和隧道作业人员、港口作业人员是安全生产的重点人员。这些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时段、重点人员,是我们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应认真研究安全管理的措施和办法,重点加强安全监管,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投入落实是前提
有研究表明:GDP人均1000至3000美元这个区间,是安全生产事故的易发期。从世界工业化进程看,发达国家一般都经历了事故多发、趋于稳定、本质好转这样一个发展过程。目前,无论从GDP看,还是从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看,我们都处在事故的"易发期"。但是,这不表明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以推卸责任,不能成为目前安全生产现状不尽人意的一种解释。工业化进程中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固然较多,但这些因素通过努力都是可以控制和解决的,"易发期"是可以缩短的,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做。
必要的安全投入是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应针对当前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的问题,下决心加大安全投入,加快技术装备更新改造,努力提高安全保障水平。从交通行业来看,交通建设和运输经营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应自觉加大安全投入,努力弥补安全欠帐,改善生产条件。凡安全条件不达标的企业,必须限期整改,不按规定整改的,一律清理出市场。公路、航道、站场的安全设施投资要纳入建设项目概算,新改建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交通行业企业的技改基金要重点投向安全方面,制定年度计划,要考虑安全方面的因素。要加强安全技术研究,针对关键部位和重点环节的技术难题,组织开展科技公关,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整治落实是关键
专项整治是针对事故多发易发部位和环节进行的治理活动,通过彻底排查整改各类事故隐患,达到釜底抽薪、化险为夷的目的。隐患如虎,虎出伤人。古人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癣疥之痪,心腹之大患","一炬有燎原之忧,而滥觞有滔天之祸"等一类的警言,都说明了这个道理。着眼预防,专项治理、消除隐患,这是避免事故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各行业系统都针对安全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排查整改了许许多多的隐患,取得了明显效果。实践证明,在事故易发的重点环节和领域,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对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安全基础、遏制事故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省交通系统针对重大危险源和薄弱环节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如危桥、危险路段的排查治理,危险品货物运输专项整治,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渡口渡船专项治理,公铁立交专项整治,车辆超限超载治理,交通建设安全专项整治等。通过专项治理,确保了交通系统安全形势的稳定。今后还要坚持不懈、继续深化。整治活动要有针对性,要见实效,不能形式上轰轰烈烈,实质上不痛不痒。同时,要把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结合起来,通过深化专项整治,总结经验,形成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关键是要抓整改,对重大事故隐患要落实部门、明确专人进行跟踪整改,限期完成,不能搞一阵风,检查了就算万事大吉。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上一篇:隐患治理先从头脑入手
下一篇:州官放火式的管理思维当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