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25日,某煤矿实现安全生产1465天,安全产煤1600余万吨,顺利实现安全生产四周年。
是什么让他们成功打开“安全之门”,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带着疑问,笔者探寻着这个矿的安全发展之路,在基层区队领导、广大干部职工的感慨中,成功解开了他们取得成功的“金钥匙”。
钥匙一:得益于井下“双基”和质量标准化建设
在该矿下过井的公司级以上领导都有一个共识:这个矿的巷道以及综掘工作面是他们所见过的最好的!走在巷道里,如同走在柏油马路上,在综掘迎头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管线,严丝合逢的锚网,分类排放齐整的设备,环境怡人,感觉舒服。在下井口不远处,就是通往各个工作面迎头的胶轮车、平巷人车以及架空乘人装置、顺槽架空乘人装置,过去需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可以到达工作面,现在只需要十几分钟便可轻松到达,职工在路上的体力消耗几乎为零,到达工作面便可轻松快乐地投入到工作中,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这一切的一切都得益于该矿始于四年前的‘双基’和质量标准化建设。现在到达工作面就像到家一样,建设工作面就像建设自己的家园一样,在这样好的工作环境氛围下工作,安全生产怎会没有保障?”一位在掘进战线上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区队长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钥匙二:得益于先进文化理念的引领
“我是安全的主人”、“人是安全价值的核心”、“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在二号煤矿井下,这样的安全宣传标语到处可见。
发生在四年前的“2.21”事故,使该矿党政领导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安全伤亡事故难道真的不能避免吗?”“如果不能避免,为什么国外的伤亡事故如此之低?”“我们拥有如此细致的制度措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抓安全从哪里抓起?就得从根儿上;这个根儿是什么?就是人的思想。”该矿党委书记傅正文一语中的,“意识决定行为,这个根儿不除,始终都是安全工作中潜在的最大的隐患,观念不转变,安全工作永远都上不去!”
“症结”找准了,该矿党政一班人立即行动起来,将安全生产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政治任务抓在手上,在系统总结历年来矿井安全工作经验,吸收借鉴国内外安全管理科学理论、先进经验和优秀文化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具有济宁二号煤矿特色的“3D5F”安全文化理念与“福”群众安全文化理念,以此规范职工的思想和行为,同时掀起了“算好安全‘五笔账’”、“安全为了谁”等大讨论活动,深深触及每一名职工,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认真践行“十荣十耻”,积极主动远离隐患、远离危险、远离违章、远离事故,成为了自主安全人。
“原先下去安全检查,你对职工说‘违章了,不能这样干!’,他一准会反驳你‘这么多年了,一直都是这样干的,老师就是这样教我的,怎么就不能干了?’,现在可不一样了,你告诉他违章了,他会非常的感激你,‘哦,对,真是的呢!’立马就改!你说安全能抓不好吗?”在掘进战线上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至今仍坚守一线的班长感慨地说。
钥匙三:得益于有支业务素质过硬的职工队伍
记者在该矿看到这样一组数据:全矿有1783名职工获得中级以上技能、技术职称,8名同志被评为公司级专家和学科带头人,112名同志被评为公司级优秀技术技能人才,310名同志被评为矿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较四年前提升了15个百分点。
多年来,该矿始终坚持将安全培训工作当作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一项最大的福利来抓。在大力推进学习型区队、学习型员工创建,不断丰富手指口述、安全明星评选等载体,每年集中对全员进行安全轮训的基础之上,又拓展思路,投入巨资,启动四五级联动,将职工培训向区队延伸、向班组延伸、向现场延伸,成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累计完成各类科技创新成果1530多项,其中《较薄煤层高产高效工作面成套设备与开采工艺研究》等17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奖励,《煤泥循环炉脱硫灰改性及综合利用研究》、《矿井水井下集中处理与资源化循环利用研究》等7项获得行业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奖励,《PCAS灰砂岩粘稠剂的研制与应用》成果荣获全国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奖,粉煤灰注浆工艺、单侧架空乘人装置、井下自动清淤系统等6项获国家专利。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的提高,在为矿井安全提供坚实保障的同时,也给职工带来了较多的实惠,职工收入平均以12.6个百分点稳步增长。
基层一位支部书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与能力增强了,现在如果现场有隐患处理不完职工绝不会施工作业,过去那种冒险蛮干的现象得到了杜绝,区队安全管理工作比以前容易多了,现场安全状况得到了根本好转。”
正是拥有了安全生产“金钥匙”,煤矿职工才唱响了安全发展的凯歌,相信乘着科技发展观的东风,他们的安全之路将会走得更久、更长!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上一篇:浅谈安全工作犹如走钢丝
下一篇:安全管理要善翻旧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