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安全控制未遂是班组安全生产的目标,也是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实现的基础
班组是公司安全生产的基石,班组的安全目标是控制未遂,只有班组控制好,才能确保公司这座大厦安全稳固。
事故致因理论
要预防和控制事故,使事故损失降低到劳动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就必须掌握事故发生规律,根据规律主动地采取预防措施,才可能有效地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事故损失。这种研究事故发生规律的理论就是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1936年,美国的海因利希提出了多米诺骨牌理论(图2),并给出了如下规律:死亡(重伤)事故:轻伤事故:无伤事故=1:29:300(图1)。
从(图1)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无伤事故”累积到一定数量才会发生“轻伤事故”,“轻伤事故”累积到一定数量才会发生“死亡(重伤)”。要想不发生“死亡(重伤)”,不发生“轻伤事故”,就必须控制“无伤事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未遂。这正是要求班组控制未遂的理论依据,也是我们研究课题的现实意义所在。
未遂及其发生的原因
未遂是指已发生的威胁人身安全,但未造成人身伤害的危险事件,即海因利希事故致因理论中的“无伤事故”。
在海因利希多米诺骨牌理论的基础上,我国的安全专家做了进一步的发展,认为形成事故有以下几种因素,依次为社会环境和管理的欠缺(A1);人为过失(A2);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A3);意外事件(A4)。也就是说,社会环境和管理的欠缺(A1)是事故发生的基础因素,由此引发人的过失(A2),如设计、制造、教育、规章制度等出现问题,于是才形成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A3),两者综合作用构成意外事件(A4),从而最终导致人员伤亡(A5)。依据这一理论,导致未遂(发生了意外事件(A4),但未导致人员伤亡(A5))发生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A3)。
控制未遂的措施
从概率的角度分析,未遂是在前3个事件都发生的情况下才发生的事件,即:P(未遂)=P(A1)P(A2)P(A3)P(A4)。如果消除了事件A3,使A3的发生概率为零,则P(未遂)=0。也此可见,控制未遂的有效措施是设法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A3)。当然,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A3)不是孤立的,它是以前两个因素为基础的。如果没有社会环境和管理欠缺(A1)为背景,没有人为过失(A2)为前提,就没有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A3)的产生。因此,我们还要加强管理。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职业适应性选择。要选择合格的员工以适应职业的要求。由于工作的类型不同,对员工的要求也不同,尤其是对职业禁忌症应加倍注意。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首先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集体精神,这样才能使员工心情舒畅地工作,积极主动地相互配合。其次,公司还要关心职工的生活,解决实际困难,并做好职工家属工作,形成重视安全的社会风气,以社会环境来促进工作环境的改善。此外,良好的工作环境还包括安全、舒适、卫生的厂房、车间、设备区。
大力推行标准化作业,编制好“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减少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实现工作人员行为可控,工作质量在控的目标。
深入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加强小型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针对近年来人身安全工作中所暴露的问题,各单位在重视较大范围的停电修试工作现场安全组织、技术措施落实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小型、单一工作现场安全组织、技术措施的落实。
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
加大设备更新、改造资金的投入,分轻重缓急,合理利用生产大修改造资金和设备折旧提取资金,逐年有重点地对老、旧、技术水平低、可靠性差的设备进行改造,确保设备本质安全。
加强全过程管理,严把设计、订货、施工、验收关,要确保国家、行业、公司所制定的技术规程、技术标准、安全规程、反事故措施在设计、订货、施工环节中得到贯彻落实,确保新投运的设备安全、可靠。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生产安全管理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三个百分之百”要求,强化领导职责,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和每个员工。
以人为本,以全面提高生产人员综合素质为目的,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加大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要注重生产人员的岗前、转岗培训,从思想观念、人员素质、专业技能培训入手,使他们具备完成岗位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能够按流程和标准工作。
做好建章建制、整章整制工作,及时清理、修订、调整现有规章制度,确保规章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确保有章可循。提升规章制度的地位和力度,要依靠规章制度来统领整个安全生产工作。
构建企业安全文化,实现安全管理质的飞跃
企业的安全管理要经过4个阶段,即自然本质阶段、严格监督阶段、独立自主管理阶段、互助团队管理阶段。
自然本质阶段的特点是,企业的工作重点是为了生存,没有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安全管理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员工的安全靠自身本能,听天由命;严格监督阶段的特点是,企业建立了安全管理体系,制定了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领导和管理层天天督促安全,而员工依赖于监督才能保证安全,在此阶段伤害率已大幅度下降;独立自主管理阶段的特点是,员工意识到安全是自己的事情,有意识地保护自己,在此基础上经过培训,提高安全技能保护自己,但还做不到互相提醒,互保安全;互助团队管理阶段的特点是,员工能够互相提醒,共保安全。
目前,我公司的安全管理应处于布莱德利模型的第二阶段,或者说正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度。在此时期,员工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但还离不开监督。因此,在此时期让未遂反映到管理层,充分暴露出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就要求公司的安全管理尽快完成从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过渡,进入第三阶段,甚至是第四阶段。而要实现这一安全管理质的飞跃的有效途径就是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
企业安全文化是指在生产及经营活动中,保护人的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它是安全价值观与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安全价值观是安全文化的内在部份,是安全文化的思维模式和思维程序,是对外在部分的理解或解释。安全行为准则是安全文化的外在部分,是各种明确、具体的行为规范和各类标准、规定、规章制度等。
企业安全文化的特点
企业安全文化既是管理方法,也是指导原则和动力。它既受社会大文化传统的影响,又受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前景的制约。这种在文化传统、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作用下形成的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准则构成了安全文化的主要内容。企业安全文化管理不强制要求职工必须怎样想、怎样干,而是让他们理解和认识到自己应该怎样想、怎样干。企业安全文化体现了安全管理由行政管理、制度管理向以人为中心管理的转变。
企业安全文化的主要作用
企业安全文化的任务是为企业建立一套明确的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强化“安全第一”的意识,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
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组织及协调企业安全管理;促进企业生产进入有序运转的良性状态;企业安全文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思路
培养职工对安全目标的追求;建立、健全、落实以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为核心的各级安全责任制;完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抓好安全宣传教育,坚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重视安全生产奖惩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加强班组安全管理,筑起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奠定安全生产的坚实基础;培育安全献身精神既是安全文化的构成要素又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献身精神是安全文化的思想核心,是由共同的目标追求、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而凝聚起来的群体意识,表现为全身心地投入安全事业,默默工作,乐于奉献。
控制未遂是班组安全生产的目标,也是公司安全生产目标实现的基础,只要我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牢记“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原则,积极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就一定能实现三级安全目标,确保公司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下一篇: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