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五国汽车交通安全管理

2007-10-12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前年,在法兰克福车展的间隙,参观了德国大众汽车博物馆,在巨大的球形展厅中间,在脚下有一个世界各国最新发生的汽车事故死亡率的数字,我急步找到了中国的版图,万车死亡率是惊人的。

    作为中国人,我感到十分的愧疚,我深深的知道,这既有管理的原因,同时也有汽车驾驶人素质的问题,正像一位在中国多年的老外说的一句话:到中国我不会开车了。言外之意,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很少,管理基本靠人治交通安全管理是系统工程。世界各国都在探索建立一套在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交通综合管理系统,提高各种道路的利用效率,增加交通安全性,最终达到人、车、路的和谐一体。

    一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期,也往往是交通安全状况严重恶化的危险期。我国目前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也印证了这一点。

    美国是世界上汽车最多、号称“车轮上的国度”。全美登记在册的机动车达2.35亿辆,平均每10个人拥有8辆车。

    30年前到今天,美国汽车保有量增长3倍,而交通事故死亡率却从每年5万人下降至4万人。这一升一降,体现了美国交通安全管理的卓有成效。

    鉴于一人一车的特殊国情,美国重视向申领驾照者灌输安全和礼让意识。如果司机从开始就养成正确和良好的开车习惯,交通事故自然会相应减少。

    在美国行车,必须深刻理解“优先权”的概念。因为交通标志、信号灯和路标并不总能解决车辆间可能发生的冲突。

    在美国强调以人为本,不是一味偏向行人,而注重责任认定。美国法律认为,驾车是一种“特权”,而非基本权利。美国法律强制车主购买车险,无保险的汽车不许上路。

    美国交管部门在弯道、交叉道、学校、医院和贸易市场地段均设立减速地段;设立限速灯、文字、音响等指示、警告信号;在路面设置让驾驶员一目了然的安全指示图标;在事故高发地段公路交叉口则采取增设交通管制信号、延长交叉路口线外停车等候距离、增设红外线摄像头、扩大道口视野和增加机动车转弯道口等措施。

    新西兰交通管理部门最新统计显示,前年新西兰325人死于交通事故。一个有406万人口的国家而言,交通事故死亡率是比较低的,与新西兰的交通管理既严格又颇具以人为本的温情,有着很大关系。

    为保证驾车者遵守交规,新西兰交管部门执法非常严格,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配备了流动交警,随时对酗酒驾车和超速行驶进行查处,全国各地还大量设置了电子拍照系统,驾车者只要违规,很难避免缴纳高额罚款的惩处。

    新西兰近27万平方公里国土上,基本没有严格意义的高速公路,很多国道为双向双车道,最高限速为时速100公里,算得上高等级公路。结合实际路况设立的提示性标志,有效、准确、设身处地。

    新西兰没有汽车制造业,道路上绝大部分是从日本、欧洲进口的二手车。但新西兰车检非常严格。尽管是二手车,必须保证车况良好,所有车辆必须定期送检,到淘汰年限即报废。逃避车检者重罚。

    新西兰高水准的驾车文化令人赞赏。以首都惠灵顿为例,整个城市依山傍海,道路狭窄,单行道繁多,市内基本限速在时速60公里以内。很少见到驾车者有不文明行为,倒是常见他们相互礼让的情况。

    法国汽车普及率很高,几乎每个家庭有汽车。但因交通管理措施得力,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不足5000人。

    驾照考试制度是法国低交通事故率的基础。在法国考驾照,须通过交规考试和道路驾驶考试。交规学习通常需历时半年,考题涉及交规的每个细节和汽车机械常识。路考则在马路上进行,只要出现一个明显失误就会被判不及格。

    好的道路条件是降低事故率的重要因素。法国不仅道路状况好,更难得的是交通标志设置在世界上堪称首屈一指。什么地方需要让行,什么路段禁止超车,什么道路需要减速标得清清楚楚。

    法国警察是世界上最不严厉的警察,这是因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在当地深入人心,警方不把处罚作为交通管理的目的。但是,法国警察对严重超速和酒后开车却非常严厉,因为这两者通常是恶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在丹麦,当孩子两岁半时开始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并被邀请加入儿童交通俱乐部;六岁时在学校接受交通安全教育;8岁时知道为实现交通安全目标所应该采取的行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手段和措施。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区内没有一个公路立交,但极少有堵车的现象。城市主干道为2?3车道道宽度3.5m,较我国稍窄,同时还担负着道路停车场的任务。由于具有较高的国民素质和严厉的处罚措施,大家非常遵守道路交通规则,道路上的车流井然有序,基本上没有抢占车道超车的现象。

    丹麦总人口约500万,交通安全死亡事故从1970年的约2.4件/万人下降到2000年的约1件/万人。这和丹麦井然有序的道路交通以及他们对交通安全的高度重视是密不可分的,也是他们交通事故下降的根本原因。

    瑞典的交通安全教育从幼儿抓起,当幼儿2周岁时,幼儿园对他们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使他掌握交通法规最初步、最基本的知识。

    瑞典特别重视对驾驶员的教育,认为年轻驾驶员一般有以下特点:一是驾驶经验不足,多为非职业司机,驾驶经验相对较少,不能预见到危险情况的存在,在紧急情况下容易因缺乏经验、措施不当而造成事故;二是心态浮躁、行事莽撞,盲目超速、超车,引发事故。瑞典还重视对卡车司机的教育。因为实践证明,卡车司机常常超速、超载,极易引发重大交通事故。

    谈了5国交通安全基本经验,再反观中国交通管理现状,令人值得深思。

    中国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相当于一个小型县,居世界第一。

     据统计数据表明,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身车轮,每1分钟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

    据统计我国汽车保有量不到全世界2%,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则占全球的比例达到20%,据统计,2003年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50万人。其中,中国为10.4万人。

    多年来,虽然我国万车死亡人数不断下降,但是由于汽车保有量增长更快,据公安部的统计数字,2002年,我国万车死亡人数为13.7人,据日产汽车技术人员介绍,这个数字是日本的10倍以上。

    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原因众多。“2005汽车安全论坛”的与会认为,主要原因:一是国内的混合交通现状,国外经常是车撞车,死人的概率小,而国内经常是车撞人,死人的概率大得多;二是国内行人、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不多;三是不少国产车在安全性方面与国外存在差距;四是国内很多驾驶员没有养成正确的驾驶习惯,没掌握事故发生前后正确的操作方法;第五,国内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在设计规划上也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

    调查数据表明:中国的致死交通事故中,有八成是由于行人或非机动车违章造成的;而在日本,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机动车驾驶员。

    据2004年的数据,日本所有交通事故中,由驾驶员错误判断、操作失误等造成的占了88%,而由行人、摩托车等造成的仅占12%,与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这也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中国混合交通的危险,行人、摩托车以及非机动车的违章行为,是中国交通事故率、特别是致死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年4月,北京市交管局副局长王立向市人大代表称:2005年交通事故死亡1515人,比上年减少死亡116人,万车死亡率5.87,比上年下降1.23。已完成539件安全隐患的治理工作。目前,二环以内的交通信号全部纳入系统控制。

    去年4月,去日本世博会参观,在名古屋市上班高峰期间,路口斑马线规规矩矩站满了上班和上学的,“红灯停,绿灯走”已严格的成为有秩序、有纪律、有素质的一种社会象征。

    反过来,在我去的国内最多的大城市中,见不到上述情况,尤其在北京王府井的金街和广州的北京路,过马路的行人几乎无视红绿灯的存在。

    汽车给人们带来物质文明,也给人们带来交通灾难,在北京国际车展的背后,我们的管理者,我们的遵守者能否共同搭建汽车社会和谐的发展的桥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