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介绍] 2003年8月3日9时50分左右,意大利邮船公司所属巴拿马藉集装箱船“意实”轮在盐田港锚泊时发生火灾,经深圳海事局及时组织施救,于8月6 日扑灭。“意实”轮为第五代集装箱船。在锚泊盐田港之前,先后在上海、宁波两港装货,共装载3709个集装箱,总重34290吨。其中有47个装载危险货物(36个在上海港装船,11个在宁波港装船)。积载时按《国际海运危规》的要求进行隔离。积载的甲板面清洁,箱体完好无损。集装箱固定绑扎良好。
8月1日,“意实”轮驶往深圳盐田港区。8月2日15时,在盐田港区4号锚地候泊。
8月3日上午9时50分,船长发现第四舱舱面31BAY位左舷有白烟冒出,立即下令船员采取应急措施。大副立即跑到31BAY位处,发现主甲板4号货舱面31BAY位第一层的左舷外档,BAY位号为311482的集装箱内起火。火焰从集装箱门底部接缝处冒出,已达到集装箱四分之一的高度;集装箱门顶部接缝处则冒出大量白色和黑色浓烟。大副随即查实,该箱内货物为液体过氧化甲基乙基酮。
船长立即向深圳海事局报告,并且立即组织船员用水泵打水灭火。但是火势未能受到控制。深圳海事局及时组织救援,将着火货物和危险货物安全转移离船,保护了船舶和其他货物的安全,未造成人员伤亡。这场火灾造成的损失是:“意实”轮第4舱面有烧损痕迹,损失轻微;10个20英尺和35个40英尺集装箱全损;49个集装箱内货物全损。火灾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000万元。
[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现场勘查和船员的描述,可以确定积载在BAY311482号位的集装箱是这次火灾的起火点。由于该箱号位的外部没有引发火源的条件,因此,起火原因应当从箱内货物的特性上查找。积载在该箱位的是一只在上海港装上船的集装箱,箱号为EISU3504664。内装货物为过氧化甲基乙基酮。在该箱右舷装有四个内装打火机的集装箱;前方位BAY29位对应位置积载的四个集装箱内装的也是打火机;后方位BAY37位积载的是装有易燃液体和腐蚀品的集装箱各两个。
过氧化甲基乙基酮,联合国编号为3101,属第五类•有机过氧化物。无色透明液体,受热和受振动引起爆炸的敏感性极强。过氧化甲基乙基酮要投入运输,必须用苯二甲酸二乙脂做溶剂稀释,在45%稀释溶剂中的自行分解温度为63℃,在1OO℃时会分解爆炸。读物品有多种异构体,有些结构状态对振动的敏感性特别强,稍有振动就会爆炸,因而储运要求特别严格。该物品遇氧化物、有机物、易燃物、促进剂都会引起剧烈反应。
一只20英尺的集装箱如果满载这种货物可装载18吨,但该批货物仅13.3吨,因此这只集装箱并没有装满。合理的积载方法应当是用木板和木棱在箱内衬垫、支撑和固定,防止货物在运输途中因颠簸而引起碰撞、挤压、移动甚至倒塌。有机过氧化物的装箱要求尤为严格:箱壁的四周要有木板隔离,箱内所留有的空隙(包括货物与货物之间)应用木板、填补器或支撑的办法加以固定,钉子还不能外露,所用的材料质地要良好,木板上不能有树皮,没有油污、杂物沾附,集装箱内不得有酸类、硫化物、木屑及粉状可燃等物质。
从该集装箱起火及完全受损的现状分析,最大的可能是:箱内的过氧化甲基乙基酮在没有满载的情况下,装箱人员没有按严格的积载要求给予固定。从上海港装船后,该船在宁波港加载,航行驶至盐田港,到事故发生之日共17天,如果装箱不稳妥,箱内货物就会发生倾斜甚至倒塌。由于过氧化甲基乙基酮在常温下就会分解,湿度越高分解越快,所以在包装桶的开口处留有透气孔。这种特殊的密封透气装置就是为了减少桶内的压力而设计的。当包装桶倾斜或侧放时,稀释溶剂就会堵住透气孔,但桶内货物的分解反应仍在继续进行,这样桶内的压力在不断增大,桶内液体的泄漏速度也就会加快。集装箱长期使用后必然会出现油漆脱落、锈蚀,螺栓、螺母裸露等现象,这是一些具有还原剂性质的物质,过氧化物与之接触后的反应是相当强烈的,反应产生热量使温度升高,高温促使反应加快。温度只要上升到70℃左右,燃烧的条件就具备了。集装箱在船上积载具有特殊性,集装箱本身封闭性又使火灾发生后的救援工作带来难度,反之相邻的集装箱受热辐射则很快升温,致使易燃物受热燃烧。因此,火灾扩散快,而灭火难度相当大。
[案例评议] 包装件货物集装化运输是海上货物运输的发展趋势。目前,发达国家的90%以上的包装件货物已经集装化运输。我国的集装箱运输近年来发展速度相当快,其中危险货物的集装箱运输更因其优越性而被广大用户接受,因而装箱率超过一般货物。如何确保装箱质量,保证货物在长途运输中的安全性,就成了一个极重要的课题。当货物装进集装箱,并在其后的运输过程中就无法再进行检查的情况下,装箱人员的责任性和对各类危险货物的认识程度,决定了货物运输的安全性。
上一篇:“韩进不来梅”轮海上火灾案例
下一篇:退装危险货物未及时提走引起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