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创新,不能成为蛮干的理由(2002年)

2004-03-10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200265日,某厂1260m3 高炉炉顶气密箱着火,喷出的火焰将炉顶电气设备全部烧坏,休风38小时45分。复风后,上料收不到讯号,经检查发现盛装放射性同位素的铅罐部分熔化,放射源产生位移,一米处强度达7000毫居里。由于放射源在抢修平台上部的平台上,放射源失去屏蔽后,检修平台已成为一个辐射监测区,上百人参加了这次事故的抢修,在检测区滞留时间如下:

滞留时间(h     人数(人)     所在单位及职务

1                    7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

公司总调度长(3)、总调度员(1

4                    1            公司总调度员

5                    1            机动处

10                   3            聘请兄弟厂处理此类着火事故专家(2

炼铁厂安全科(1

15                  (略)        炼铁厂厂长、副厂长

炼铁厂机动科、钳工班、电工班

30                   2            炼铁厂安全科

 

年初,该炉炉长送达厂部降低吨铁成本的措施中,提出将炉顶上料气密箱的氮气由原设计的4000m3/h降为1600m3/h。主管设备的一名副厂长不同意该方案,指出这无疑是拿上百万元的炉顶设备开玩笑,但新上任的厂长执意要试,并找到另一名管设备的副厂长说,不试怎么知道这方案不行?

事故发生的前一个月,持反对意见的副厂长向公司有关部门反映,试图阻止这种尝试,终因拿不出充足的证据只好作罢。在“创新就要有所突破”思想指导下,降低气密箱氮气用量的方案得以实施,每小时1600 m3的氮气最终未能封住高炉煤气,发生了上述事故。

 

原因分析

1.急功近利       新上任厂长,急于建功立业,凭激情修改设计工艺参数。在有关专家已指出该方案不可行之后,仍我行我素,坚信有多大权力,就可以创造出多大奇迹。

2.职务与自我防护能力不成正比 上至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普通工人或多或少都知道放射性危害,高层管理者连预防措施都能说得头头是道,然而会说不等于会用。不了解放射性物质在哪儿使用,却要摆出自己事事都懂,谁还敢提醒你。

3.专家不专       从兄弟厂特聘处理此类事故的二位专家,对自己作业的危害及预防措施不清楚,遭到辐射伤害还不知晓,第二天还照此法去传经、送宝带徒弟。专家不专,祸害无边。

4.职工素质      该炉投产时,就有专题报告述及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安全预防措施,没有引起重视,以至出现了人在料罐内换衬板,放射源门未关闭的情况。后来在放射源附近设立了警告标志和安全线,而文化素质低的职工看见了安全标志,说啥也不去那儿干活了,只好撤下;但放射源还在那,这些职工又老老实实地去干活了,此可谓眼不见为净。而在文化水平较高的连铸连轧厂,使用放射源的地方,警告标志十分醒目,20米外都看得清楚,职工反而称赞这是关爱工人的善举。

 

经验教训

1.修改原设计工艺参数,要有充分论据才能变更。

2.补写应急预案

在以往的救火报道中,这类内容报道较少。放射源附近着火,应先检查放射源屏蔽情况,然后实施救火。在该岗位的突发事故处理中应增加此内容。

3.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应配置相应检测仪器

4.安全管理不能纸上谈兵

如今减员增效,国企都喊:廉颇老矣!其实安全工程技术人员也只有在这个年龄段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把多年经验与理论结合的积淀应用实践。曾有510年安全工作经历的管理人员与科技部门、设计单位人士一过招,多半技不如人,败下阵来。

这起事故发生时,领导为了避免老同志一到现场就找事,招惹是非,在照顾身体名义下,特意安排他们看家,让年轻人多跑跑,下去检查。

削减安全机构和人员,又没有相应措施跟上,导致事故大幅度上升。决策者万万没有想到,伤害会降落到自己头上,而自己又不知道,犹在梦中。

5.这起事故发生后,在场多数人不知此事,两名停留时间30小时的人员在检修后感到十分疲劳,幸好二人都有饮茶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伤害的程度,一月后化验白细胞总数恢复正常。

6.放射源罐的设计要使它能防火,并能经受得住普通的机械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