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某煤矿竖井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2008-07-10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一)、时间:1981年3月19日15时46分。

  (二)、地点:9439区域壁式后陷采面打眼巷口。

  (三)、事故性质:瓦斯煤尘爆炸。(四)、伤亡性质:死亡46人,重伤1人,轻伤26人。

  (五)、经济损失:摧毁巷道629M,直接经济损失17.64万元.

  (六)、自然情况:竖井为高沼气矿井,煤尘爆炸指数40—70%,自然发火期18—24个月。 9439区域位于矿井中部,七号断层南侧,东为新断层,西为9437已采区,下部到水平巷煤柱。共有可采储量32万吨,于1980年1月1日投产。煤层平均厚度8M,采用壁式后陷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发生事故时,该面进入收尾阶段,走向长只剩8M,工作面长12M,煤厚15M左右。为解决工作面顶部落煤问题,由溜子道沿煤层向上开一中层打眼巷,在打眼口打眼放炮落顶煤,后陷部分与采空区联通,形成一个较大的空塘。

  回采工作面利用矿井全压通风,事故前实测入风量410m3/分,回风流中沼气浓度一般0.2—32%,该区域两个掘进工作面回风经集中溜子道后与采面串联。为解决因老塘高溜流风瓦斯积聚,工作面溜子道安装了一台5.5KW局扇,用于排除老塘瓦斯。

  (七)、事故经过:3月19日六点班生产正常,两点班采面出勤32人,区长班前会布置的任务:修理上风道、溜子道棚子、清理八、九部溜子道,工作面打眼扒塘出煤。约15时46分,在39区变电所的3名运输区工人听到“轰隆”巨响,一股烟火弥漫了变电所,其中两名工人带伤跑出变电所,用电话向矿调度室人员作了汇报。16时14分救护队接到事故电话后,两个小队先后赶到竖井,首先将东二片采煤工作面被CO熏倒的20名工人救出,经急救全部脱险。随后在抢救指挥部指挥下,与先后赶来的兄弟单位救护队共同进行侦探、救护、修恢塌冒巷道,恢复通风,到20日3时,共找出遇难死亡人员45人,22日12时25分将最后1名死亡人员运出。

  (八)、事故原因: 经省、市、矿等共同调查分析,查明是采面打眼巷口放炮引起老塘瓦斯爆炸,导致溜子道煤尘连续爆炸。

  特厚缓倾斜煤层采用壁式后陷一次采全高的采煤方法,风巷层位低,老塘高,溜流风、造成通风不合理。虽从溜子道开一中层打眼巷,与工作面老塘沟通,但局扇未开,老塘瓦斯积聚。塘口炮眼抵抗线过小,封泥不足,放炮后火焰引爆瓦斯。防尘设施没有发挥效益。该区虽安有防尘管路,但因水源不足,不能洒水除尘,同时又未采取其他补救措施,致使工作面、溜子道煤尘飞扬堆积严重,导致煤尘连续爆炸,扩大了灾情。管理混乱,制度措施不落实。针对该区域瓦斯大、煤尘大,该矿曾制订该区域安全技术管理规定,采区未落实,矿也未很好检查督促。

  (九)、事故教训:

  (1)、采煤方法及回采巷道开掘不合理是造成通风不良,老塘瓦斯积聚的根源。对厚煤层应分层开采;对断层过角,另碎小块、煤柱等采用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时,除保持有两个能进回风的安全出口外,瓦斯大的区域及厚煤层在老塘上方必须开瓦斯巷。

  (2)、应加强打眼放炮工作,炮眼布置要合理,尤其是落塘炮眼。应保持最小抵抗线,并随装随放。煤尘不但能引起职业病,且一般都有爆炸性,所以必须认真搞好防尘工作,消灭煤尘堆积和飞扬。必须编制和贯彻好因地制宜的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做到防患于未然,出现灾情,指挥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