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人类航天史上的两起事故都是氧气惹的祸

2009-05-21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氧气是生命的基础条件之一,在空气中氧气的比例约占21%,在这种正常状态下,人与动物、植物得以生存。但是当氧气在空气中超过正常比例时,有时候会给人们带来不曾意料的灾祸!人类为探索宇宙的奥秘作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也经历了惨痛的失败。

  然而谁会想到,有两起事故的起因竟然与氧气有关。

  [案情介绍]案例一  =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后爆炸,七名宇航员遇难,是人类宇航史上最大的惨剧。事后查明,爆炸的原因是燃料箱渗漏,用作航天飞行器燃料的液态氢和强助燃剂液态氧在飞行器外混合。氢气本就是一种极具危险性的气体,其爆炸极限相当宽:4—75%,在正常情况下遇空气即会发生猛烈燃烧,何况遇到液态的纯粹的氧气,而航天器在高速飞行时,机体与空气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已足够点燃这氢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气体。于是酿成了人类航天史上的惨祸。

  案例二 1961年4月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驾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又安全返回地面,从而揭开了人类征服宇宙历史的首页。加加林就此永垂史册。

  本来,这一荣誉的享有者不是加加林,而是一位名叫瓦连京•邦达连科的宇航员。然而,他在20天以前,因一次事故而丧生了。1961年3月23日,瓦连京•邦达连科在进行起飞前的最后一次地面训练。这时他在训练用的减压舱内已经完成了按计划的第十天的试验项目。就在做完最后一场药物试验后,为了清理现场,他用酒精棉球擦洗器械,然后随手将棉花球一扔,正好扔在一块发热的金属片上。酒精的燃点很低,纯酒精的闪点仅13℃,其着火点仅比闪点高出1—5℃,于是立即烧了起来。由于舱内正在减压,氧气的比例较正常状况高,所以燃烧很猛烈。邦达连科身上的棉工作服着火了,他想自行扑灭.没有及时向控制室发出信号。等到控制室发觉异状后,为了让压力与大气干衡,才能打开压力舱,这样又耽误了几秒钟。等到邦达连科被抬出压力舱时,只说了一句:“是我的过错,不怪任何人。”八小时后,他死了。是超过正常比例的氧气引起的猛烈燃烧,夺去了他的生命。

  [事故原因分析]氧气,联合国编号1072,属第二类•气体。常温下为无色无嗅无味的气体,本身不燃,但能助燃;化学性能活泼,可与绝大多数元素生成氧化物。氧气与可燃气体,如氢、乙炔、甲烷等接触后混合生成爆炸性气体,与有机物和其他易氧化物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液态氧在高压情况下遇易燃物时具有爆炸的危险性。

  氧气的危险性就在于其“助纣为虐”的特性。投入运输的氧气通常是经过高压低温处理的压缩液态氧,当其发生泄漏时,就会迅速与外界的易燃物结合,引起燃烧或爆炸。

  [案例评议]一个细小的疏忽,一个偶然的不经意的失误,一处肉眼不易觉察的纰漏,就都有可能酿成大祸。在危险货物运输和作业过程中,这样的教训不胜枚举。希望上述案例能引发大家联系本职工作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