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井巷爆破炮烟中毒事故分析

2009-11-06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2009年5月,广西、内蒙古、山西相继发生3起矿井爆破炮烟致人死亡事故,这无疑给井巷爆破安全敲响了警钟。安徽煤监局皖南分局监察专员徐镔应本报之约,特撰文介绍如何预防井巷爆破炮烟中毒事故。

  目前,在井巷的掘进与开挖中,钻眼爆破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施工手段,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井巷掘进爆破时,炸药爆炸生成的气体含有大量的有毒成分。由于井巷作业空间狭小,通风条件较差,容易造成有毒气体浓度超标,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作业人员在炮烟没有排出的情况下,就急于作业,易发生炮烟中毒事故,必须对此予以足够重视。

  炮烟中有毒气体的主要成分

  在炸药爆炸生成的炮烟中,有毒气体的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如果炸药中含有硫或硫化物,爆炸过程中,还会生成硫化氢和亚硫酐等有毒气体。这些气体的危害性极大,当人体吸入一定量的有毒气体后,轻则引起头痛、心悸、呕吐、四肢无力、昏厥,重则使人发生痉挛、呼吸停顿,甚至死亡。

  有毒气体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某些有毒气体(如氧化氮)对煤矿井下瓦斯能起到催爆作用,在高瓦斯矿井中,易造成灾难性事故。因此,对井巷掘进爆破过程中的有毒气体,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

  炮烟致人中毒的原因

  1、掘进工作面爆破后,作业人员不待炮烟排出就急于进入工作。

  2、局部通风机的风筒距掘进工作面太远,因风量不足,不能及时吹散炮烟或炮烟内装药量过多,所产生的炮烟超过通风机能力,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将炮烟排出或冲淡。

  3、炸药的变质引起炸药的缓慢燃烧,所产生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有所增加,使人中毒的可能性增加。

  4、回采工作面爆破时,在回风道作业的人员距放炮地点近,炮烟浓度大,而又不能及时撤退。

  5、长距离单孔掘进工作面爆破后,炮烟长时间浮游在巷道中,使人慢性中毒。

  防止炮烟中毒的措施

  1、爆破后待炮烟被吹散吹净,作业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作业。

  2、优选炸药品种和严格控制一次起爆药量。在井巷爆破掘进过程中,应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选用炸药品种。如工作面积水时,应选用抗水型炸药,否则因炸药受潮,易影响爆轰波稳定传播而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对于低温冻结井施工,应选用防冻型炸药,否则炸药也会因不完全爆炸或爆轰中断,产生大量有毒气体。爆破产生的有毒气体量与炸药用量成正比,严格控制起爆药量,可以有效降低有毒气体生成量。

  3、控制炸药的外壳材料重量。为了防潮,粉状炸药通常采用涂蜡纸壳包卷,由于纸和蜡均为可燃物质,夺取炸药中的氧,易使炸药在爆炸时发生负氧平衡反应。在氧量不充裕的情况下,将会产生较多一氧化碳气体,因此,应限定每100克炸药的纸壳重量和涂蜡量分别不超过2克和2.5克。

  4、保证炮孔堵塞长度和堵塞质量。装药时,严格按安全规程的要求填装炮泥,以抑制生成有害气体。保证炮孔堵塞长度和堵塞质量,能够使炸药发生爆炸时,介质在碎裂之前,装药孔洞内保持高温、高压状态,有利于炸药充分反应,减少有毒气体生成量。

  5、采用水封爆破或放炮喷雾。炸药爆炸时会形成高温高压环境,水封爆破时产生的水雾,在高温高压下与一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有效地降低炮烟中的一氧化碳浓度。由于爆破产生的某些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因此在爆破时,采用自动喷雾设施进行喷雾,既能起到降尘作用,又能有效地减少有毒气体含量,使炮烟毒性降低。

  6、采用反向起爆方式。采用反向起爆方式时,炮泥开始运动的时间比正向起爆推迟,间接地起到了增加炮孔堵塞长度的作用,使炸药反应完全程度提高,从而降低有毒气体生成量。

  7、采掘工作面尽量避免串联通风,回风道应保证足够的通风断面。

  8、爆破时,除警戒人员外,其他人员都要在进风巷道内躲避等候;单孔掘进巷道内所有人员要远离放炮地点,同时要有充足的风量。

  9、作业人员在通过有较高浓度炮烟区时,要用湿毛巾堵住口鼻,并迅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