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加氢装置氢气压缩机爆炸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0-01-12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摘要针对某炼油厂催化重整装置氢压机厂房发生的闪爆着火事故;认真分析了氢压机闪爆的原因,总结了预防氢压机爆炸事故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加氢装置压缩机爆炸原因分析预防措施

  氢气压缩机是加氢装置的关键设备,广泛应用于石蜡加氢、汽油加氢、柴油加氢、加氢裂化等加氢装置。目前,按照结构划分,氢气压缩机分为两种,一种是新氢压缩机和循环氢压缩机为联体式,由一台电机驱动;另一种是新氢压缩机和循环氢压缩机为分体式,由不同电机驱动。

  1事故简介

  某炼油厂催化重整装置建于1965年,原设计能力为10万t/a。此后,经过两次大的技术改造。2002年10月,在原有2台循环氢压缩机的基础上,新增1台循环氢压缩机,采用两开一备方式运行。现该装置由30万t/a催化重整、12万t/a抽提装置联合组成。

  2007年6月12日2时33分,催化重整装置当班压缩机操作工陈某听到运行的循环氢压缩机J—203声音异常,立即汇报当班班长张某。张班长带领操作工董某、刘某赶到氢压机房,确认声音异常后,决定立即切换备用压缩机J—202。同时,陈某到隔音室联系钳工。操作工董某关闭J—202放空阀后,去一楼检查冷却水系统,刘某在班长指挥下打开J—202入口阀门。稍后,J—203附近出现异常声音,班长决定将J—202入口阀门关闭。此时,异常声音突然增大,J—203南侧入口缓冲罐附近发生泄漏。张班长意识到现场已经极其危险,无法进行机组切换,马上组织现场人员跑步回到操作室,对装置进行紧急停工处理。2时39分,氢压机厂房发生闪爆着火。

  2事故原因分析

  2.1事故的直接原因

  催化重整装置岗位操作人员确认J—203有异常后,在切换备机J—202时,用氢气直接置换J—202系统内的空气,压力升高后,J—202系统内的空气窜入正在运行的J—203南侧入口缓冲罐内,在罐内发生爆燃。爆燃造成了缓冲罐接管焊口部位及出口法兰泄漏。泄漏逐渐扩大,约2时39分入口法兰垫片刺开,致使大量氢气外泄,19s后达到了爆炸极限,发生爆炸。爆炸造成了压缩机南侧中体断裂、入口法兰开裂、支撑板固定螺栓断裂、地脚螺栓被拔出。

  经过调查,该装置40多年来一直沿用氢气直接置换氢压机系统内空气的操作方法,从来没有发生过事故。因此,车间一直没有执行该厂批准的《催化重整车间操作规程》中要求的氢压机启动前要用氮气置换的规定,还认为是编写错误,认为车间制定的《重整装置压缩机岗位循环机操作卡》才真实反映了生产运行的实际情况。那么为什么这一次就发生了闪爆事故呢?

  大家都知道,发生闪爆事故必须具备3个条件:

  ①系统中存在可燃物,包括可燃气体、蒸气、烟尘等。

  ②可燃物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③存在一定能量的点火源。

  在过去一直这样操作的40年中没有发生事故,是因为3个条件一直没有同时具备。而这次恰恰同时具备了3个条件,用氢气直接置换氢压机系统内的空气,氢气和系统存在的空气形成了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同时存在一定能量的点火源。那么点火源又来自哪里?

  氢压机入口缓冲罐内,氢气携带微量硫化氢,硫化氢与管道、容器的金属铁反应产生高自燃物硫化亚铁,硫化亚铁长时间积聚,在一定条件下,很有可能自燃。另外,用氢气置换氢压机系统内的空气,如果速度过快,很容易产生静电火花。切换操作发生在凌晨2时,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极度疲惫状态,而且在运氢压机已经存在故障,急于需要切换到备用氢压机,难免置换速度过快,产生静电火花。

  2.2事故的间接原因

  (1)催化重整车间违反《炼化企业生产装置操作规程管理规定》,没有按照已批准实施的操作规程制定岗位操作卡片。

  炼油厂2006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新版《催化重整车间操作规程》第五章“专用设备操作规程”第5.1节“往复式压缩机的开、停操作”中,明确要求氢压机启动前要用氮气置换,并写明了详细的氮气置换程序。要求:“在引氮气时,注意不要超过压缩机入口的工作压力”,“直至化验分析氮气置换合格(含氧量小于0.5%)”。而催化重整车间2007年1月5日制定的《重整装置压缩机岗位循环机202操作卡》却没有氮气置换程序,而是采用氢气直接置换压缩机。违反了《炼化企业生产装置操作规程管理规定》及《催化重整车间操作规程》的要求,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重大隐患。这起事故反映出车间没有深入地、科学地、规范地研究安全生产工作,一些习惯性的违章做法仍然沿用。

  (2)催化重整车间工艺管理不到位,辅助流程管理混乱。

  2002年,该车间在增设压缩机氮气置换管线时,只设计了一道阀门。没有按照石化企业相关规范“在间歇使用的公用工程管道上应设置管道切断阀,并在两阀间设检查阀”的要求,设计安装“双阀”。导致氮气线投用后,因无法确认阀门内漏情况,只能在界区加装盲板盲断,增设的氮气置换管线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压缩机脱液线也属于“双阀”流程设计,正确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防止物料互窜。但现场勘察发现:脱液线有三阀同时关闭的现象;也有检查阀关闭,而隔断阀却打开的现象,使脱液线上的“双阀”失去了应有的“隔断”、“检查”的双重作用。

  3预防措施

  (1)立即组织开展一次岗位操作规程及操作卡片大检查活动。重点检查操作卡片与操作规程不一致、实际操作与操作规程不一致等情况,及时纠正操作规程制定和执行“两层皮”的现象。

  (2)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定,对输送、储存易燃气体的设备及管道,引入介质前必须用惰性气体(氮气)进行置换,并分析合格,确保不把空气带人工艺系统。

  (3)加强对工艺、设备辅助流程的管理,对不用的设备和管线要及时拆除或盲断,并做好标识。在用的工艺、设备辅助流程要与主流程一样,明确操作方法,进行严格管理。

  (4)对装置内“双阀”流程进行一次检查确认,确保正确使用“双阀”流程。除置换、再生、充压、排料等操作过程外,“双阀”流程中的检查阀必须保持常开。当“双阀”流程中的切断阀发生泄漏时,要及时处理切断阀,而不能关闭检查阀,更不能给检查阀加装管帽,防止出现窜料事故。另外,“双阀”流程绝不能代替盲板使用。

  (5)深入开展员工技能培训工作,提高员工判断、处理生产问题的能力。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努力提高员工的操作水平和判断、处理本岗位生产问题的能力,避免因异常生产问题处理不及时、措施采取不当而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4结语

  这起事故暴露出个别企业生产工艺技术和安全管理存在漏洞,安全隐患排查存在死角,生产受控管理未得到有效落实,习惯性违章依然存在,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干部员工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坚决克服麻痹、侥幸的心理,杜绝冒险操作,确保装置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