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液化石油气钢瓶安全问题不可忽视

2005-11-16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998年4月17日18时许,641厂退休职工赵举的住宅发生1起液化石油气钢瓶爆炸事故,并引起火灾,烧毁了住宅内的家俱、衣物、冰箱、彩电、粮食等物,住宅附近的门窗玻璃全部震碎,有6人被大火烧伤(均已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达万元左右。

1 事故的经过

  4月17日晚18时许,641厂赵某从本厂液化气充装站换回装好液化石油气的钢瓶,安装在灶间做饭,拧开阀门后两次未点着火,又将瓶阀开至最大,火点着了,赵将饭锅放到炉盆上便离开了灶间,约10min后,赵在室内突然听到灶间噗的一声响,发现灶间已着火,忙去关瓶阀,因火势太大,阀没关好,双手反被大火烧伤。无奈放弃了关阀,准备下楼离开火场,此时,下楼的路已被大火堵死,赵只好退回室内跑到阳台上求救,赵家住4楼,邻居们听到喊声后从家里拿来了被子,将跳下的赵接住,使赵幸免一死。有4位邻居手、脚、脸部被烧伤,赵的老伴也因躲闪不及脸部被烧伤。火灾发生后,消防队员及时赶到,经奋力扑救将大火扑灭。

2 事故原因分析

  (1)根据现场遗物分析,钢瓶与炉具之间的联接部位产生泄漏是造成这次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钢瓶爆炸后,橡胶软管的一端与炉具仍联接正常,另一端则与减压阀的出口端分离,橡胶软管经长期在油雾的环境中使用已经严重老化、变软,外表皮多处起泡,从泄漏点到减压阀一侧已被烧坏,胶管只剩截面呈半圆形的残骸。这说明火是从泄漏点向减压阀的方向延伸,最后殃及减压阀,使减压阀被烧毁,失去调压作用。由于胶管泄漏,泄漏的液化气与空气混合,当其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2%~10%),遇到灶台上的明火便产生了爆燃,进而烧毁胶管和减压阀,由于减压阀失去调压作用,瓶内的高压气体便直接喷出,骤然加大火势。钢瓶在烈焰的烘烤下,瓶内的液化气被加热,压力迅速上升。由于钢瓶周围障碍物的阻挡,钢瓶喷出的火焰被反射回来喷到钢瓶上,使钢瓶外表面局部过热,造成该部金属强度明显下降,在瓶内不断上升的压力作用下金属产生蠕变形成局部鼓包,最后爆裂。
  经过对爆炸钢瓶的检测其主要情况是:
  该钢瓶系大连523厂生产,型号是YSP-15型,允许充装量为15kg,材质为NS50W、16Mn。属国家批准的正规产品。
  由本溪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瓶上的检验标志环完好无损。下次检验时间是2000年7月。
  爆炸裂口呈直线形,位于上封头肩部偏下,裂口长为100mm,与钢瓶轴线基本平行。裂口及周围形成的鼓包直径约200mm,高10mm,鼓包处的金属表面被严重烧损呈蓝色。
  钢瓶的外观几何尺寸除鼓包处有明显变形外,其余部位均无明显变化。表面涂漆也基本完好无损。
  钢瓶水容积测定:该瓶因爆炸变形已无法测定其水容积,取与爆炸钢瓶同批、同材料、相同几何尺寸的钢瓶进行水容积测定,测定结果为36L,符合国家标准(≥35.5L)规定。
  钢瓶最小壁厚为2.4mm,符合国家标准(≥2mm)
  瓶阀及减压阀检验,瓶阀经解体检查,各密封件完好无损,气密试验合格。减压阀上的非金属部件全被烧毁,已失去减压功能(详见检验报告)。
  检查结果表明:该钢瓶在爆炸前无明显质量问题。
  (2)钢瓶使用环境不符合要求是这次爆炸事故的间接原因。
  根据现场勘察,钢瓶是放在紧靠墙壁、暖气片、灶台的狭小夹缝里,周围全是障碍物,钢瓶紧靠灶台与炉具的距离不足30cm,这对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是极为不利的。使用中一旦出现气体泄漏,极易着火,更不易扑救。另外,钢瓶紧靠暖气片,在冬季会使钢瓶温差变化大,也影响钢瓶的安全。这次钢瓶爆炸起火,周围的环境因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641厂的液化气站的管理上也存在一些漏洞,如充装记录不齐全、不准确,爆炸的钢瓶无充装记录可查,因此在分析事故原因时,无法排除超装、误装的可能性。

3 几点建议

  (1)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大力抓好钢瓶使用环节的安全教育。
  (2)认真落实规程要求,切实做好充装工作。
  (3)严格执行标准,确保检验质量
  (4)加强钢瓶、炉具、减压阀、胶管的生产和销售管理,保证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