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
2001年6月,某煤矿爆炸工厂生产五车间发生一起三料混药转鼓爆炸事故,笔者对此次事故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供同行参考。
事故经过(2)
该厂五车间导火索班定员6人,3人制索,3人负责黑火药制造。2001年6月14日,制药操作工马某和申某一起称药,将20kg原料(其中硝酸钾12.8kg、木炭4.0kg、硫黄3.2kg)装入混药牛皮鼓内,6月15日开机混药6h后停机,6月18日7时5分,操作工申某对黑火药工房进行检查,门窗关闭完好,无异常情况,之后就到距混药工房30m久的遥控电气开关处,于7时20分开机继续混药,并前往工房处(未进入工房)听了一阵机器运转情况,无任何异常,便离开工房处到制索工房做其他工作。8时8分黑火药混药转鼓发生爆炸,将48m2的黑火药工房、36m2木炭粉碎简易工房炸毁,爆炸冲击波将临近工房玻璃震坏,混药转鼓木框架最远飞离爆炸点28m之多,但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8700元,无间接经济损失。
事故原因(3)
1.根据安全作业规程,三种原料混制黑火药需要球磨混合10~12h,爆炸前已混药6h,磨擦感度、火焰感度已提高,已具备燃烧爆炸性能,这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
2.混药鼓是把牛皮用铜钉从外侧固定在圆形木框架上而制成,中间宽容穿有钢轴,为了避免混药木球与钢轴碰撞,钢轴上也包裹着牛皮,牛皮鼓混药机转速为18~22r/min(据了触,国内同行业三料混合鼓均与该厂已爆混合鼓结构基本相仿)。在运转中,木球与牛皮和原料碰撞磨擦也产生静电,虽然转动轴上和轴承上有导静电装置,但只能导泄轴上静电,而牛皮鼓其他部位的静电却难以全部导泄,再加上气候干燥,空气相对湿度低,更易产生静电,而静电泄放能力相对降低,据有关资料记载,室外湿度小于16%时,木材电阻可达1013Ω以上,牛皮鼓电阻可达1015Ω,药剂的电荷质量密度可达11.50c/kg,三料混合过程中,物料带电电位可达1100V(干燥季节人体电位可达1kV~6kV),火花放电能量127mJ,该能量是黑火药最小点火能的635倍,如果静电放电,很可能造成静电引爆,根据现场勘察,查阅技术资料及检查记录,认为静电是导致这次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3.混药工房没有采取造潮措施,操作工作18日开机前未进行检查(含设备、设施、湿度等),这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
防范措施(4)
1.完善黑火药工序防静电措施,改进混药鼓的结构,使之更加便于导泄。
2.完善造潮增湿设施,保持工房内相对湿度达65%以上,并能远距离监控。
3.黑火药原材料在入鼓前要严格把关,建立监管机制,执行复验、复称制度,做好记录,并履行签字手续,防止原料超量和杂质混入。
4.严格执行开机前检查制度,符合混药条件,方可离开远距离启动。
5.要安排好混药时间,防止混药时间间隔双休日或节假日,杜绝由于其他原因造成不安全隐患。
6.要按照现行“民用爆破器材工厂安全设计规范”要求,设计修建黑火药工房,在原规定基础上增高防护土堤,以免发生事故波及其他工房。
7.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对黑火药混制重点监控,严格落实静电设施定检制,及时消除隐患。
下一篇:聚氯乙烯脱盐水罐闪爆事故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