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概况
1. 南方某气体厂,1987年4月7日5时25分,氧气瓶充装结束,操作工关闭了来气总阀,在逐只关闭已充好的13只气瓶的瓶阀时,一声巨响,1只气瓶爆炸,爆炸气瓶飞起擅到墙壁上,将瓶阀打断后又撞上房顶天花板,后落到一操作女工脚边。另有4只气瓶翻倒窜位。爆炸气瓶炸成数块,一块25mmX25mm的碎片炸飞不知去向,收集到的残片比原重少3. 5kg。爆炸时喷溅在墙壁上的痕迹表明,爆炸前瓶内存有灰黄色的水溶液。对爆炸后的残片检查,瓶内表面腐蚀严重,最小壁厚4. 8mm,且腐蚀的纵向沟痕处剩余壁厚仅为2. Imm。爆炸未造成人身伤亡。
2. 同一企业,1989年11月30日7时05分,当氧气瓶内充气压力达11. 8MPa时,突然1只气瓶发生爆炸,爆炸气瓶成抛物线飞出数米之远,一块重o. 6kg的爆炸碎片飞出,冲破房顶天花板落到地面。爆炸气瓶邻近的1只气瓶被爆炸气流推高原位置20米后撞到墙壁上坠落。其余已充好的气瓶都被冲击波擅倒,整个充装车间顿时乌烟瘴气。
3. 同一企业,1990年8月9日0时35分,氧气瓶充装至12.7MPa压力时,1只气瓶发生爆炸,爆炸气瓶飞起4m高擅到墙壁上,又飞出20余米。在砖墙上撞出一条宽30mm,长500mm,深50mm的沟. 爆炸后气瓶屉成一块平板。气瓶内部腐蚀严重,离底部200—250mm处腐蚀最为严重,最小壁厚为仅0. 9mm。
(二)事故原因分析
同一单位、同一操作及工装条件下,先后发生3只气瓶爆炸。
这些爆炸气瓶的共同点就是气瓶内均有严重腐蚀。腐蚀是由于瓶内长期积有含盐(氯化钠)溶液所致,事故单位对3只在用气瓶内的积水取样分析,在不到半年时间内,气瓶积水最多的为8. 7ks,最少的也有1.5kg。水中C1-含量已高出GB9251及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数值。
含盐(氯化钠)溶液进入气瓶的原因是,该单位以简陋的装置制取所谓“软化水”含有较高C1-作为氧气压缩机的润滑液,通过压缩机随着高压氧气进入气瓶。
(三)预防同类事故的措施
1. 切实改进软水制取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严格控制软水质量,对软水中的C1-含量进行定期检测,口—含量超标的水不得使用,或以蒸馏水作为压缩机润滑液,断绝腐蚀源。
2. 对所有在用的气瓶进行检验,逐只拆卸瓶阀,按照无缝气瓶定期检验的项目和常规要求进行技术检测。检验合格者,方可充装、使用。此项检验工作,应由有一定经验的、有资格的无缝气瓶检验员担任。
3.切实加强气瓶亢装前的检查。气瓶充装前,由培训合格的专人对气瓶进行检查,发现有腐蚀迹象、外观变形、瓶内大量积水,或有疑问的气瓶,禁止充装。
上一篇:某肉联厂液氨钢瓶发生爆炸事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