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运输中的电石受潮燃爆事故

2009-05-26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案情介绍]  案例一  1979年1月,一艘希腊货轮装载4220吨电石驶往我国南方某港。在航行途中触礁,造成货舱进水,顿时发生猛烈爆炸。这次事故造成19名船员死亡和失踪。

  案例二  1979年8月18日,从国外进口一批电石卸于某港一装卸公司。由于该批电石在国外装进铁桶时没有充入氮气,收货人已经意识到铁桶可能有具危险性的乙炔气体生成,于是与港区联系后带了专用工具前往堆放电石桶的库场,准备在铁桶上打洞,放出桶内的乙炔气体;并往桶内充入氮气,以抑制乙炔气体产生。就在给第三桶钻孔时,该桶发生爆炸,飞出的桶盖高达六米,把仓库的屋顶打穿了一个大洞。

  案例三  1988年4月28日,上海铁路局嘉善车站货运堆场所属的一个内河港务码头上,工人们正在将北京站发运来的208桶电石装驳船,准备运往目的地。作业时装卸工人将电石桶掀倒后用独臂杠杆吊吊入船舱,再扳正后装舱。就在作业进行过程中,一桶电石发生爆炸,造成多名工人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  电石,正式名称为碳化钙,联合国编号为1402,属第四类易燃固体中遇湿易燃物品。电石本身不会引起燃烧,然而一旦遇到水,甚至只要空气中的湿度较高时,就会迅速产生高度易燃的乙炔气体。正因为电石有这一特性,因而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气焊、切割等工艺,也用于钙、铁合金及氯乙烯树脂、氨基氢等化工产品的生产制造。

  电石的遇湿易自燃的特性给运输带来相当大的难度。通常情况下,电石采用铁桶包装,要求铁桶严密到不漏水、不透气。但是要想让电石在进入包装容器之前不与外界空气接触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当电石吸收了空气中的水份,在容器内就会生成少量的乙炔。电石是一种坚硬的固体块状物,在桶内因外界力量的影响,如船舶在航行中的碰撞颠簸,装卸作业时铁桶被工人翻滚、搬运等,桶内的电石与铁桶撞击、磨擦产生的火花就足以将乙炔气体点燃并发生爆炸。生产厂家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采取的办法,一是在铁桶内充氮,这样可以抑制乙炔气体的产生;二是在容器上设有通气孔,以便当容器内产生乙炔气体时可以及时排出。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无法有效遏制事故。

  本文第一案例中的电石,经过长时间的海上运输,铁桶遇空气中的水份引起反应,锈蚀严重的情况下就难免会发生破损。因此当船舱进水后,电石完全可能与水份接触,产生大量的乙炔气体,乙炔的爆炸极限为2.5—80%,在这个浓度范围内只要有一点火星就足够引起爆炸。另外电石在制成过程中往往会拌杂有少量的磷化钙,磷化钙遇水会放出磷化氢气体,其自燃性能极强。这样即使没有外界的点燃,也会引起燃爆。当电石与酸类接触时,除放出乙炔气体外还能生成氧化钙和氢氧化钙,这两种物质都是具有强烈腐蚀性的碱类,对人体能产生腐蚀性伤害。

  电石在港区装卸、储存过程中的要求是: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的仓库内,绝对避免有任何明火,甚至不能有火花发生。在第二案例中,收货人为了释放电石桶内的乙炔气,带专用工具来打洞放气,完全可能是铁桶因钻孔时产生摩擦而引燃了桶内的乙炔气,从而发生了爆炸。第三案例更是明显的违章操作,电石桶在作业过程中时而翻倒,时而扳正,内储的电石板与铁桶剧烈碰撞,足以产生火花,从而点燃桶内的乙炔气。这两起事故没有引起其他货物的爆炸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案例评议]  电石是运输中常见的危险货物,因而也是事故多发的货种。电石在装卸、运输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尽可能避免强烈的震动。如果包装容器中设有放气孔,那就应该打开放气孔放去桶内的乙炔气才能操作。在堆垛时又要注意必须将放气孔关闭,以防电石吸潮。储存电石的仓间必须干燥,与易燃物、强酸、重金属盐隔离。一旦发生燃爆,不可用水或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只能使用干粉灭火剂、水泥将火闷熄。由于电石内含有杂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及具有腐蚀性的物质,救援人员必须佩带相应的防毒器具和防护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