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液氨钢瓶爆炸事故分析

2005-12-27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998年7月21日下3点30分,在江西某棉纺织厂新建的冰室里,一只无缝液氨钢瓶,在静置状态发生爆炸,造成3人急性中毒,其中2人死亡,1人抢救脱险,经济损失达30余万元。

    1、概况

    此钢瓶系"上01,S3.0型"1971年2月制造的液氨无缝钢瓶,标定容积为40L,无原始技术资料。钢瓶检验有效期为1997年5月至1999年5月。检验单位具有相应资格,其检验记录完整。钢瓶容积测定为39.5L,最小壁厚为4.6mm。

    发生事故这天,气温26~36℃。上午10时许,发生爆炸的氨瓶连同另外6只同规格的氨瓶,一并由棉纺织厂的劳动服务公司李某,以制冰室要用氨为由,从氨厂劳动服务公司下属的钢瓶检验站租赁,并由该检验站充灌液氨140kg。因该钢瓶检验站,在充灌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严禁使用的"减量法",即:从200kg的大氨瓶中取氨液,每只小氨瓶均灌装20kg,用大氨瓶重量扣除20kg秤量掌握,没有考虑小氨瓶的容积大小和残液量多少。液氨从大氨瓶向小氨瓶充灌,七瓶液氨全部充灌完的时间约在11点15分。然后放在带棚的五菱货车上运输。氨瓶全部卧放加防护罩和防震圈,分二层。因为时值中午,午饭后,汽车抵达棉纺厂,已是下午3点15分钟。然后采取三人抬一瓶的做法卸车,将氨瓶抬进制冰室。当卧放了五瓶后,因排放不下,另外二瓶立放在近处。紧接着便开始将第一瓶氨液向冰机内卸灌。在第一瓶氨液卸灌过程中,一只立放的液氨钢瓶猛烈爆炸,氨瓶沿瓶身纵向撕开580mm,氨瓶失稳,高速翻转,角阀撞击另一只该棉纺织厂自备的空氨瓶肩上,断裂后飞脱击断一工作人员的脚,爆炸的氨气从爆破口冲出,将室内的一些构筑平台掀翻,打断,部分击碎。同时,大量氨气将三个工作人员包围。其中一人采用闭气闭目摸索冲至室出口门边,但因房门向里开,室内压力比外大气高,形成背压一时打不开,昏倒在门边地上。发生爆炸后,因一时无防毒面具,延误时机,倒在室的二人终因吸氨量大,死亡,而停倒在门边的人,经长达一个多月的治疗,已脱离危险。

    2、爆炸现场检查

    (1)爆炸钢瓶具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爆破口处比正常处直径增大9.2%,开裂总长580mm,最大开口间距71mm,爆破无碎片,爆破口壁厚明显减薄,最薄点为3.8mm,破口宏观检查,韧性爆破的纤维区、放射区和剪切唇特征明显。

    (2)制冰室内壁上及爆炸钢瓶壁面,均未发现燃烧和化学爆炸痕迹。

    (3)爆炸的钢瓶角阀断离,其冲击地面和撞击闲置空氨瓶肩处的痕迹十分清晰、吻合。钢瓶撞击的墙面缺损位置与尺寸均能相符。部分室内构筑物倒塌。

    (4)对现场液氨钢瓶重量保留完整的5只氨瓶中,有一只超标准多装0.9kg。有2只氨瓶超期使用。

    3、爆炸氨瓶检查与分析

    (1)金相检查:执行GB224—87,对爆破口处制取试样,作金相对比检查,断定基本组织为回火索氏体+铁素体,且晶粒均匀细密,晶粒度级别达到11~12级,脱碳层厚度0.08~0.10mm正常,材质情况良好。

    (2)化学成份分析:对材料进行化学成份分析的结果是:C:0.23%,Mn:1.59%,Si:0.20%,V:0.09%,S:0.8%,P:0.019%,相当于20MnV。

    (3)材料机械性能检测:按照GB228—76标准,制取试件试验,其爆炸后钢瓶材料的(b=901MPa、(5=16%、ψ=35%。某气瓶爆破实验后与爆破实验前,(b会发生变化,爆破后的(b要偏大30~50MPa。主要原因是爆破后的钢瓶严重塑性变形,材料随其滑移面上的碎晶块和附近的晶格的强烈扭曲,增大了滑移阻力,从而导致强度和硬度上升,塑性和韧性下降。由此我们可以认定钢瓶爆破前的(b=861MPa。这个数值也符合20MuV的(b>800MPa的要求。(4)盛装的液氨纯度达99。96%,为一级品,排除了由于氨气质量问题引起化学爆炸的可能。

    (5)氨瓶爆破压力的计算:

    ①氨瓶壁厚:由于钢瓶爆破后的壁厚发生减薄,再选 用爆破后的实测最小壁厚3.8mm就不合适。而原检验资料S'min=4.6mm一个数值。因此,我们根据作拉伸试件试验前后壁厚实际减薄率14.94%,结合钢瓶爆破口处Smin=3.8mm进行还原计算,原最小壁厚:Smin=S'min/1-14.94%=3.8/1-14.94%=4.47mm

    ②计算Pb值

    选用(b=861MPa、Smin=4.47mm,D0=219mm(检验记录中查取)则Pb=2(b·Smin/D0-Smin=2×4.47×861/219-4.47=35.8MPa

    (6)如果液氨钢瓶装满液氨,则随实际可能达到的温差变化形成的膨胀压力值可按下列确定:

    温差的确定:由于采用了减量自流法充装工艺使得实际氨液温差值并非大气温差。

    根据现场检查,采用减量自流法充灌液氨的管道长,流动的液体在管道中吸热蒸发,即在有液态氨灌进小氨瓶的同时,也灌入一定的气态氨,使小氨瓶内压力快速增高,这样,要满足氨液顺利地灌入小氨瓶中,必须间断性人为地制造一个压力差,即将小氨瓶的气压快速排放,使得氨瓶内氨液在来不及吸收大气传导的热量用于蒸发的情况下,以释放气化潜热的方式,达到维持排气量,从而导致气压快速下降,同时氨液温度也对应地下降。为了达到快速自流灌装目的,其小氨瓶入口处内外压差要求达0.3MPa以上。

    综上分析,要使氨液从大氨瓶流入小氨瓶中,其大氨瓶的压力至少要比小氨瓶内的压力高0.2+0.3=0.5MPa以上。而这压差主要依赖小氨瓶快速排氨后氨液释放汽化潜热来实现,从而造成小氨瓶中的氨液温度相应地下降。有资料显示,液氨的温度每升高1℃,则饱和压力升高0.03MPa,因此,在整个充装氨液的过程中,由于小氨瓶人为制造的压力降形成的温度降约为1/0.03×0.5=16.7℃。

    由于当天的所温为26~36℃,而下午3点通常为最高气温时间,所以大气温差取10℃,加上氨液充灌人为形成的温度降16.7℃,故实际氨液从充灌完毕至氨瓶爆炸时的温差为26.7℃。

    ②氨液最大膨胀压力计算:

    氨液温度在20~40℃时,氨体积膨胀系数p=2.57×10-3,压缩系数Z=1.58×10-4,(t取26.7℃。

    由公式计算氨瓶满液后压力增量(p:

    (p=(-3(/Z+Fv·(t

     =2.57×10-3-3×1.2×10-5/1.58×10-4+1.94×10-5×26.7

     =366kgf/cm2=35.9MPa。

    通过上述分析,这起液氨钢瓶爆炸的根本原因,即违章充装,导致氨液满后膨胀,而发生超压爆炸。从剩余钢瓶秤重过程中,也确实发现超装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