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一起氰化纳泄漏引起中毒事故

2009-05-22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案情介绍]  1981年,某沿海港口接卸一批国外进口的氰化钠。作业过程中发现有一桶桶盖凹陷,搬运时不慎翻倒,桶盖脱落后内储的氰化钠撒漏。有一名工人就戴了手套去捧这些撒漏的货物归并在货物的容器内,完事后也没有采取其他措施。没过多久这名工人就发现舌头有灼热的反应,口腔及咽喉有强烈的刺激感.胸部有受压迫的感觉,随即发生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现象。周围的工人也相继出现类似的反应。

  [事故原因分析]  氰化钠,联合国编号1689,属第六类•毒害品,为剧毒物质。氰化钠呈白色的颗粒、片状或粉末状,不燃,露置在空气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气态或粉末状的氰化物被人体吸入后即受其毒害,其症状为感觉无力、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四肢沉重、呼吸困难等,随即失去知觉,若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对氰化钠撒漏物的处理:作业人员事先应当在手部皮肤上涂上防护液,防护液由20份氨水、100份甘油、50份96%的酒精、5份硼酸及25份水组成。然后作业人员应当戴防毒面具和手套,用工具将撒漏物清扫、归并后倒入有大量水的的容器中,并加入过量的次氯酸纳,放置24小时,在确认氰化钠全部分解后,再用大量的水稀释。这些稀释水不能随意排放,应当进入专门的废水处理系统处理。作业人员从事氰化钠的装卸工作时,一定要穿戴防护服、防毒口罩、胶皮手套等各种防护用品。处理撒漏物的人员尤其要注意自我保护。在作业或泄漏处理完毕后,个人的各种防护用品立即脱下并作专门处理,浸泡在2%的硫酸亚铁和2%苏打水的溶液中二小时。工人要立即用0.2%的高锰酸钾或2%的双氧水冲洗手部和脸部,再用大量的水清洗。在没有作口腔清洗之前,工人不得饮水、进食、吸烟。

  各类氰化物切忌与酸类、氯酸盐、亚硝酸钠(钾)混合堆放,因为此类物质混合后会引起爆炸。氰化物必须专库储存,专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保管),装卸作业全过程中有专人进行安全监察防范。

  [案例评议]  氰化物的毒害性是人所共知的,所以对此类物品的处理必须慎之又慎。氰化物的作业必须在全过程的有效安全监察下进行,当舱内出现泄漏物时,有关人员首先必须撤离现场,让装备全副安全防护的救援人员进入。不仅是泄漏物要安全处置,而且受污染的舱内也要作消毒处理,要经过专门仪器测定无毒害后才能容许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在事发当时该港区的生产管理部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处理也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