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盲目救援 徒增伤亡

2009-06-08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案例1:2005年4月16日上午约8时,某酵母厂三废处理站1名泥水工在露天废水缓冲池(容积为80cm×120cm×170cm,内含甲烷、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的有害气体)内补漏,约几分钟后,即出现不适,头晕、无力等。当时,生产班长在池边监视,发现情况不妙,即下池救人,救出泥水工后自己却晕倒在池中。在场其他人员没有防护用品向厂内消防队求救。消防队员佩戴防毒面具后救出生产班长,并送当地医院抢救,泥水工经救治康复出院,但生产班长因抢救无效死亡。

  案例2:2005年6月9日上午9时许,某镇劳动服务公司职工谢××等4人被分配清理某铁运公司第三辆自备A527、GN60078502号列车沥青油罐,谢等3人在没有工作服,也没有任何防护器具的条件下从有关油罐车顶部进入油罐车清理90—Ⅱ号沥青,另1人在罐顶守护。罐内作业约5分钟后3人即觉不适,2人迅速爬上罐顶,谢来不及爬出,晕倒罐内。在另一油罐清理的谭××和家住附近的农民黄××闻讯后,在没有任何防护用品的条件下进入油罐车将谢抬至罐口,由罐顶人员协助拉出罐外。之后,谭觉头晕、胸闷、四肢无力,但仍能自行爬出罐外,而黄爬到第三级铁梯时晕倒,后仰跌倒在罐内,后由佩戴防护面具的铁运职工救出。谢和黄被救出后不省人事,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发生中毒事故的油罐车为圆柱形,长约10米,半径约3米,体积为56m3,载沥青约40吨。罐顶中央有一约60厘米直径的罐口,从罐口至罐底设有铁梯,供清理人员上落用。罐口上有铁盖,打开罐顶的罐口铁盖时,即闻到一般浓浓的臭鸡蛋味(硫化氢气味)。对油罐车内空气测定,硫化氢浓度为400mg/m3(国家卫生标准10mg/m3),超标39倍。

  案例3:2005年6月24日上午11时多,某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技术科副科长李××带3名干警到曾被海盗劫持的运载棕榈油的巴那马籍油轮BULAWAN号采集棕榈油样品。在舱面顺利采集了前4个船舱的油样,第5个船舱因油平面较低,民工田××(男、18岁、湖南张家界人)主动请樱进入船舱采样,在没有佩戴防护用品的情况下,从舱顶部仅有的一个椭圆型开口(边长约1.2×1米)沿着垂直舷梯进入船舱,头部进入舱顶开口不久立即晕倒掉进油舱。带队刑警李××见状,在没有佩戴防护用品情况下冲下船舱,同样晕倒掉进油中。在舱面的另1名民工郭××(男、36岁、湖南张家界人)没有佩戴防护用品,也冲下船舱救人,下了几个梯级后,感觉不适,大叫有毒,不能下人,并极力往上爬,但力不从心,摔落到船舱的平台上。其他人员见此情况,不敢再下船舱救人,只能请求救援。由于港口没有事故应急救援设施,只好向40多公里外的市消防队求救。待救援人员将事故舱的内容物泵出舱外并紧急送风,再派人佩带防毒面具下舱救人,此时已花了近5小时,3人已死亡多时。

  事后,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会同该市卫生防疫站人员在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技术科刑警的陪同下到事故现场调查。打开事故船舱盖板时,即闻到一股臭鸡蛋的气味。抽取舱面下3.5米处气体快速显色管测定,硫化氢浓度为100~180 mg/m3(国家卫生标准为10 mg/m3),二氧化碳浓度为0.12%,一氧化碳浓度为1.8mg/m3。证实为硫化氢中毒。

  这3起事故的原因都是深处作业,缺乏防护意识,发生中毒后,在没有防护条件下盲目救援,无谓牺牲,加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