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故摘要99年1月6日环保署毒灾应变咨询中心(以下简称咨询中心)接获台北县环保局通报:消防局通报有民众报案在树林市环河路601号有不明气味,状况不明,环保局请求应变队支援。 应变队依四号作业出勤。 据现场指挥官表示,异味来源疑似来自于南亚塑胶公司,事故灾因疑似树脂反应槽制程异常,导致槽体温度过高而造成气体排放,现场已洒水降温并控制,应变队完成空气采样作业,现场光离子侦测器(简称PID)测值为0.6 ppm,应变队研判无立即性危害。
二、应变过程(一) 事故通报与初期应变
1. 通报流程:台北县环保局通报咨询中心:消防局通报,有民众报案在树林市环河路601号有不明气味,状况不明,请求应变队支援。 依「毒灾应变咨询中心毒灾应变标准作业程序」之4号作业,派遣台北应变队出勤支援。
2. 咨询建议:
(1) 台北应变队应环保局需求,已派员前往支援。
(2) 请现场消防人员在寻找发生来源时,应注意呼吸性之防护。
3. 初期应变处置作为:
(1) 针对事故地点、上风处及下风处实施浓度监测。
(2) 于事故点及下风处进行空气采样。
(3)确认现场废水流向及后续处理。
(二) 危害分析
1. 事故现场疑似为树脂反应槽制程异常,导致槽体温度过高而造成气体排放。
2. 可能影响范围:以事故现场推估,排放之气体随着风向飘至环河路附近。
3. 气候条件:风向西南风。
(三) 现场应变处置做法
1. 应变队抵达事故现场时,消防队已撤收;应变队立即以空气采样瓶进行空气采样作业。
2. 应变队针对事故现场及下风处进行浓度监测,以PID量测值为0.6ppm,下风10公尺为0.4ppm。
3. 台北县环保局两名稽查员抵达现场后,随即展开善后会议并将现场移交环保局。
(四) 除污与灾后复原机制本次事故疑似为树脂反应槽制程异常造成气体排放,经停机并以大量水进行降温后已降低危害,故研判对环境无危害之虞。
三、灾因分析(一)直接原因:疑似树脂反应槽制程异常,反应槽体温度过高而造成气体排放。
(二)间接原因:反应槽制程异常时,无法于第一时间控制。
(三)基本原因: 新产品制程标准程序未完善,管理机制未落实。
四、灾后处理与建议(一)灾后处理:建议业者将现场产生之废弃物交由合格之废弃物清运业者清运。
(二)现场复原建议:无。
五、结论与建议本次事故疑似为树脂反应槽制程异常,导致槽体温度过高而造成气体排放,因此建议业者改善反应槽运作之管理机制及现场工作人员之教育训练,针对新产品之进行制程安全分析检讨,将风险等级过高之部分,进行制程设备防护改善,以避免再次产生相同危害。 此外,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变机制,通报相关单位及邻近工厂及居民,公开相关资讯,以避免民怨产生。
下一篇:某市化工原料厂受限空间作业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