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业务合作

对一化工厂反应釜泄漏事故的分析

2006-03-07   来源:化工安全与环境    热度:   收藏  

    摘要:对一起反应釜氯气泄漏造成2人死亡的事故进行分析。对事故根本原因进行了分析;从反应釜的铭牌资料、设计参数、材料及投用后的检测、使用情况分析设备存在的问题;从反应釜管理人员设置、操作规程、登记检测、安全附件选用、防范演练、防护用品等方面提出建议措施。

  1 事故经过

  2005年4月27日22时55分左右,某化工厂一台反应釜(滴加罐)发生C12泄漏事故,造成2名操作工中毒死亡,其余操作工因及时从2m多高的操作台跳下逃离而未受伤害。

  2 检查情况

  该台反应釜无出厂铭牌及资料,设计参数不明,反应釜内筒及夹套材料为碳钢。内筒使用介质为HC1、C12,使用参数:内筒压力为常压;夹套介质为水蒸气,夹套使用压力为0.4MPa左右;操作温度,内筒≤200℃,夹套≤165℃。内筒及夹套封头型式采用椭圆型,支座型式为悬挂式,内筒衬有搪玻璃。经检查,搪玻璃完好。反应釜结构见图1。作为压力容器,该设备投用后一直未经特种设备检测部门检验。



  1.出料口; 2.冷却水进口; 3.内筒; 4.夹大; 5.搅拌装置; 6.悬挂架; 7.蒸汽进口; 8.釜盖; 9.入孔; 10.机械密封; 11.真空管; 12.电机

  图1 反应釜结构简图

  3 事故分析

  从事故现场分析,该起事故主要是由于操作失误引起的。操作工误把甲基磺酰氯抽入二碳酸二丁酯生产用的盐酸滴加罐,使滴加罐内产生压力,真空管突然破裂而引起真空管内HC1和Cl2外泄,是致使2人中毒身亡的根本原因。

  根据GB5044《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氯气为Ⅱ级(高度危害)介质,车间空气中氯气最高允许浓度值为0.1~1.0mg/m3,呼吸道吸入半数致死浓度值LC50 为200~2000mg/m3,即当呼吸道吸入0.2~2gCl2时就可能造成人员中毒死亡,而真空管的突然破裂造成瞬间外泄的Cl2浓度远远超过标准的规定。

  该反应釜仅在筒体及夹套上装设1只压力表,压力表未经校验;从锅炉房出来的蒸汽未经减压直接进入反应釜夹套,使用压力完全由锅炉“控制”(该厂锅炉型号DZL4-1.25-AⅡ,锅炉出口蒸汽额定压力为1.25MPa),反应釜上未装安全泄放装置,当反应釜产生压力时,压力无处泄放而致使真空管破裂。从厂方了解到,Cl2泄漏2min后,1工人身穿防护服,更换了破裂的真空管,并对管道内的Cl2进行中和,遏止了Cl2进一步泄漏,防止了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4 反思及建议

  (1)使用单位应配备专(兼)职人员管理反应釜,专(兼)职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培训,并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应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定期到车间掌握设备使用状况,以保证设备能安全正常运行。

  (2)应完善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应持有压力容器上岗证,对生产工艺应熟悉,并能按操作规程熟练操作。

  (3)反应釜这类压力容器必须领取使用登记证,并经特种设备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单位应根据检验情况,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台账,并建立报检制度,保证设备在检验有效期内。

  (4)对安全附件不可掉以轻心,安全附件应合理选用及安装,安全阀泄放管应接到安全地点,并对超压时泄放的酸性物质有中和措施,压力表量程应为工作压力的1.5~3.0倍,保证压力数据读取的准确性。安全附件定期校验,安全阀每年1次,压力表半年1次,以确保安全世界人民附件动作灵敏可靠,真正起到安全保障作用。

  (5)由于Cl2具有毒性,为防止泄漏,建议法兰连接采用金属缠绕石墨垫片,并定期检查、更换法兰垫片,以确保阀门法兰连接处密封可靠。

  (6)操作车间应保持良好通风,车间Cl2浓度≤1.0mg/m3,并定期化验空气中Cl2含量,以防操作人员中毒。

  (7)建立预警机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事故防范演习,提高事故应变能力,一旦发生事故时,能及时采取正确措施,将事故造成的损失低到最低程度。

  (8)氯气使用单位应配备防护服装,在操作时,应穿戴好防护服。

  信息来源:《化工安全与环境》2005.44(责任编辑: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