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锅炉鼓包事故案例分析

2008-07-18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案例简介

  某石油工业有限公司的1#锅炉,系2001年12月制造的DZL4-1.25-AⅡ型单锅筒纵置式链条炉。该锅炉于2003年6月投入运行。锅炉的实际运行参数为0.7MPa。?

  2005年3月某日,锅炉在运行过程中,前烟箱突然向外大冒黑烟,锅筒前管板、下部人孔及锅筒底部被烧红。?

  当班司炉人员发现此问题后,当即进行紧急停炉,并将事故情况报告了有关部门。?

  1检验情况?

  应当地技术监督局和使用单位的要求,我所于2005年8月对该台锅炉进行了全面检验,在检验中,发现锅炉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锅筒底部辐射受热面发生严重鼓包,鼓包面积为1500×500mm2,其高度达90mm,鼓包区域表面附着一层致密、坚硬的暗红色氧化物。?

  1.2锅筒内右下侧40mm的长拉撑顾严重扭曲变形,变形量达120mm。?

  1.3锅筒内壁存在均匀的斑点腐蚀。?

  1.4锅筒内壁水位线以下水垢厚度约为2~3mm,烟管、拉撑管外壁及水墙管内壁水垢厚度约为1.5mm,锅筒底部水渣堆积厚渡达120mm,集箱内壁下半部水渣堆积堵塞。?

  1.5锅筒底部鼓包最严重处,经金相分析,其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片状珠光体+少量粒状珠光体;铁素体晶粒度为6~7级,球化级别为3级。金相组织基本正常,但铁素体晶粒已呈长大趋势,片状珠光体已有部分球化倾向。?

  1.6对锅筒下部鼓包最严重处,进行了5处超声波测厚,测得壁厚分别为:13.3、13.6、13.8、13.2、14.5(mm),均小于设计最小需要壁厚15.6mm。?

  2事故分析?

  由于使用单位未能提供设备有关安装、运行、修理、事故处理等方面的资料,难以对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作进一步的了解。从上述检验结果和现场调查情况看,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2.1锅炉水处理不良,给水品质不符合要求?

  由于对炉水没有进行可靠监督,对排污量的控制也不能保证锅炉的炉水水质符合标准要求,加之锅炉没有按时排污,锅炉的排污量不够,锅筒底部的水渣不能充分排出,加带了锅炉水垢的生成。锅炉的受热面严重结垢,使锅筒下部产生大量的水渣堆积,不仅影响正常的水循环,也会使金属传热严重恶化。?

  2.2锅筒纵向布置,前布置于炉膛内,直接受火焰辐射和高温烟气冲刷?

  在严重结垢情况下,很容易造成金属过热,当锅炉发生严重缺水时,会使金属壁温骤然升高,造成金属进一步过热,形成严重的“鼓包”。?

  3缺陷修理?

  由于锅筒的底部严重“鼓包”,无法采用加热、顶压工艺,使锅筒恢复原状。因此,根据《在用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的规定和使用单位的要求,对锅筒底部严重“鼓包”部位采用挖补方法进行修复。其主要修理工艺措施如下:?

  3.1清除锅炉内的水垢和垢渣。?

  3.2先将一块质量符合要求,其材质、规格与原锅筒相同的钢板,按筒底部的圆弧预制好,并将它打磨、开好坡口。?

  3.3对预制好的补板做块模板,将模板覆盖在锅筒的鼓包区,适当缩小一些,在锅筒上划好线。?

  3.4先用氧割沿画线粗割除去锅筒底部的鼓包块,再用模板校对后精割。?

  3.5用砂轮机将锅筒底部割口边缘打磨成“V”型坡口。?

  3.6由持证焊工按照修补焊接工艺,选用φ4mm的E4303焊条,按一定的焊接次序,分层焊接好。?

  3.7焊接工作结束后,对挖补处的焊缝表面用砂轮机打磨至圆滑过渡,经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100%射线探伤检测,其检测结果应符合要求。?

  3.8锅筒底部挖补、焊接、外观检查、无损检测等合格后,按标准对锅炉本体进行水压试验,其试验压力为1.65MPa;

  3.9上述工作完毕并经检查合格,本次锅筒的挖补修理工作结束。?

  4事故处理情况?

  根据停炉检查和事故分析结果,要求使用单位认真吸取教训,采取事故防范措施。?

  4.1建立、健全设备运行及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特别要注意抓好“交、接班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设备定期检验、维护制度“等制度的贯彻落实。?

  4.2切实改进锅炉运行管理和水处理工作,严肃、认真地填写交接班日志,和各种设备运行记录;有关设备运行、安装、检修及事故处理的各种记录、检测试验报告和其他技术资

  料均应妥善整理、归档保存。并经常对设备运行及安全状况进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处理对策和改进措施,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4.3加强各级责任人员,特别是司炉工的技术培训。?

  4.4建议安装低水位连锁保护装置,加强锅炉严重缺水时的安全保护。?

  该锅炉在按上述工艺进行修理后,已安全运行了一年多时间,现在运行情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