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故简介
1986年7月,某贮运公司一金属材料仓库利用一电动单梁是挂起重机在吊运钢板作业时,由于起重机操作者站位不当再加上误操作,操作者被吊载挤压在钢板垛之间受重伤而死亡。
2.事故发生过程
事故现场为一金属材料仓库,发生伤人事故的部位是钢板垛之间,钢板垛之间距离较狭窄,吊载运行通道不畅。仓库光线较暗,起重机操作者受挤压重伤,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从事起重运输的起重设备是一台地面跟随式操纵的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其起重量G=5000kg、跨度 S=10.5m、起升高度H=6m、起重机运行速度 Vk=45m/min。
当天的作业内容为从仓库内向外运输钢板,仓库内贮存待运的钢板每张长6m、宽1.6m、厚6mm、重450kg。每10张钢板为一组,每组间均匀地势放3根方木,每垛钢板高约2m左右,每垛钢板之间间距大约0.4m左右。
正常情况下担任钢板吊运装卸车任务由一名专业吊装司索人员甲担任,当临近下班之前,一辆卡车开进仓库停靠在最外边的一块钢板旁边,此钢板垛已运走一半之多,约有0.9m之高。由于甲当时脱岗不在现场,便临时由一位仓库管理人员乙替代甲吊运钢板装车,乙虽会操作起重机运转但不甚熟练。由于卡车停靠钢板垛太近,乙选择了站在两个钢板垛之间(约0.4m间距)吊装钢板,用钢板专用吊具吊装好一组重4.5t的钢板组,乙按动手电门起升按钮使吊载起升距地面1.5m高左右,乙应该按动向卡车方向移动的手电门按钮,不料按动了向卡车相反方向移动的按钮,结果吊载4.5t重的钢板组以45m/min速度向操作者乙冲来,由于乙站在钢板垛的狭缝中躲闪不及,当时被挤压在吊载与钢板深之间,经抢救无效而身亡。
3.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事故现场调查,向卡车司机知情人了解情况及事后事故分析,这起伤人致死的事故原因如下:
(l)发生这起事故灾害的直接原因是起重机操作者乙自身操作不熟练导致操作失误,从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2)操作者操作起重机时选择的站位错误十分明显,站在钢板垛狭窄的空间操作本身就是十分危险的,一旦有异常而不易躲闪,事实上站位不当也是造成亡命的原因之一。
(3)起重机自身的操作方式有缺欠,操作方式为跟随式造成操作者距离吊载太近,势必存在有吊载撞击的潜在危险,操作者没有重视这一点也是造成事故的一个原因。
(4)起重机运行速度为45m/min,作为地面操作速度有些快,再加上没有调速机能起动太快太猛,吊载的冲击力很强而加重了对操作者的撞击及挤压力量。
(5)操作者违章操作,又无证上岗,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4.事故结论与教训
这是一起严重的缺乏安全操作要领,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典型的误操作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案例。这起事故对人们的教训是:
(l)地面操作的起重机由于采用跟随式操作使操作人员离吊载太近,经常发生吊载撞击。挤伤、砸伤操作者,所以凡是使用跟随式地面操纵的起重机操作者必须时时刻刻注意提高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2)地面操作式起重机的操作者在起重吊装作业中,必须善于观察好作业环境,选择好吊载的安全通道,选择好自己安全合理的站位。
(3)看清看准操作按钮后再按动,以防误操作,为了安全可以采取先点动一下按钮不要直接起动。
(4)起重机操作者要保持精神集中不可麻痹大意,不然后患无穷。
5.事故的预防对策
(l)地面操作的起重机一般没有固定司机,所以必须用制度加以管理,应持证上岗,没有经过培训的人不得随便操作使用。
(2)加强管理,提高操作者自我保护意识势在必行。
(3)为防止吊载伤害操作者,从根本上解决的办法是采用非跟随式操纵,将手电门悬挂在一单独的滑道上,操作者可自由选择自己的合理站位。不具备非跟随操纵的条件,经常在狭窄的空间或有障碍物作业时,可采取加长手电门悬挂的电缆,以利远离吊载操纵来保证自身安全。
(4)当起重机启动过猛时,可以采用双绕组变极鼠笼电机或采用调频无级变速,使起动、制动用慢速以防起动、制动时吊载摆动冲击伤人,正常运转时采用快速以利提高工作效率。
(5)加强现场安全监督,设专人负责安全以利减少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