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双河钒矿属民营小型矿山企业,主产五氧化二钒。企业设计规模年处理矿石量3万吨,生产五氧化二钒约300吨。发生泄漏的双河钒矿尾矿库,位于王闫乡双河村小河段,于1999年由企业自行建设,项目建设未经地质勘察和正规设计。2003年11月,企业委托具有矿山工程甲级资质的西安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对该尾矿库进行了补充设计,设计库容3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24万立方米。2005年1月,该尾矿库经商洛市宇明安全生产评限公司进行了安全评价。2006年9 月,该企业委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对尾矿库坝体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编制了岩石工程勘察报告,认定该尾矿库在现有条件正常运行时满足坝坡稳定的最小安全系数要求。2007年7 月5日,陕西省安全监管局颁发了尾矿库安全生产许可证,有效期限为3年。
二、污染事故的应对处置措施
(一)启动应急预案,加强组织协调
泄漏事故发生后,山阳县政府领导立即带领县安全监管、环保、水保等部门赶赴现场,启动事故抢险救援预案,组织开展抢险控污工作。陕西省省长袁纯清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抓好抢险控污工作,对现有尾矿库进行整治,防止汛期发生事故。商洛市委、市政府在30分钟内,启动了市政府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市长杨冠军带领市安全 监管、环保、工经、国土、水务等部门负责人及专家、技术人员赶赴事发地点,实地勘察分析,紧急召开会议,成立了双河钒矿“7•22”尾矿库泄漏事故抢险控污指挥部,按照省长袁纯清的重要批示和市委书记魏增军的具体要求,在省政府工作组指导下,积极会商抢险控污方案,紧急制定应急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明确任务时限,整个抢险控污工作有力、有序进行。
(二)落实应急措施,全力抢险控污
一是科学制定工作方案。抢险控污指挥部紧急会商确认塌陷点,分析论证污染防控方式,在充分听取各位专家的基础上,及时制定了塌陷点封堵和污染物控制的具体工作方案。二是精心组织现场抢险。采取抛填充物料等方式,对塌陷斜槽实施了封堵,至7月23日19时,塌陷斜槽封堵成功,尾沙污水泄漏得到有效控制,尾矿库大坝排洪口出水正常,塌陷泄漏险情成功排除。三是严格防止污染扩散。积极组织发动沿线干部群众,紧急调用多台大型机械,在王闫河乡和照川镇境内开挖改河导流渠12公里,修筑1道较大围堰,对己泄漏的尾矿库废水实施多级拦蓄,引入低洼地带沉淀处理,努力确保出境水质达标。四是全力保障群众安全。抢险控污指挥部及时发布紧急通告,落实专人,逐村逐户向沿线群众告知事故抢险情况和政府相关应对措施,严禁下游群众在河道取水捕鱼,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五是切实加强污染监测。抢险控污指挥部分别在王闫乡双河、照东镇东河和陕鄂两省交界谢家河处,设立水质水样监测点,定时监测上报PH值、氨氮含量,为抢险控污指挥部及时掌握事态进展、科学合理采取应对措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六是积极搞好跨区域协作。及时向湖北郧西县、十堰市通报事故和流域水质变化情况,定时交换水文资料和水质监测数据,协力搞好综合防治工作。
(三)全面进行整治,严防事故发生
成立了由副市长张文亮任组长的事故调查处理小组,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7•22”尾矿库泄漏事故开展调查。同时,由安全监管部门牵头,责令双河钒矿立即停产,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结合防汛工作形势,迅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以矿山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活动,深刻汲取事故教训,严防安全生产事故再次发生。
三、污染事故的原因、影响范围及程度
(一)污染事故的原因
泄漏事故发生在1号排洪斜槽下部竖井顶端以下1米处混凝土与坡皮联接部位。该处联接排洪斜槽的为一6米深的竖井,竖井底通过约20米排洪隧洞与主排洪隧洞相接。造成此次泄漏污染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排洪竖井顶端接近地表,地质条件较差,岩石风化较强,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及余震影响,使地质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且尾矿库压力随着尾矿堆高日益增加。排洪斜槽坡度较陡,泄洪时流速较高,水流直接冲刷井壁,随着尾矿库使用时间的延长,致使岩石的强度逐渐降低。造成此次泄漏污染事故的间接原因是该尾矿库的地质勘察、设计、施工未按正规程序进行,且施工单位无资质,无法保证其工程质量,加上排洪坚井未衬砌,无梯子、无照明,企业安全隐患检查出现疏漏,隐患排查整改不到位等。
(二)污染事故的影响范围和程度
经调查核实,双河钒矿尾矿库污水泄漏事故,造成的污染主要控制在王闫乡和照川镇境内,主要是王闫乡双河、照川镇东河约6公里河段河水受到污染, 450亩农田被尾沙淤积淹没,直接经济损失达192.6万元。由于采取了及时有力 的补救措施,群众生活用水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经监测数据表明,此次污染事故主要是氨氮超标。经拦蓄沉淀处理后,河水水质PH值、化学需氧量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氨氨含量明显下降,当地农业生产基本未受影响。此外,污染事故对当地生态环境也未造成太大的影响。
(三)污染事故性质认定
此次泄漏事故是由于企业未按正规的建设程序进行地质勘察、设计、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对尾矿库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排除不及时,措施不得力,导致排洪系统局部超过承载能力突然塌陷,造成尾矿废水和部分尾矿沙泄 漏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并引发次生的环境污染事故。按照陕西省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附件一中的事件分级标准,此次污染事件等级应为较大环境污染事故。
四、经验和启发
(一)有效的联动机制是应对处置的根本保障
事故发生后,省政府领导,省安全监管局、环保局领导高度关注此事,商洛市委、市政府领导始终坚持在一线指挥协调,统筹调动部门、县乡应急力量、征调应急物资,实施社会控制。由于组织指挥有力、应急联动机制作用支撑到位,为有效控制次生环境污染事故提供了根本保障。
(二)群众参与支持是应急处置的重要保证
抢险控污指挥部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宣传教育和解释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及时妥善解决了群众饮水等生产生活问题,取得了群众对应对处置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确保了社会大局安定。双河钒矿职工、施工单位人员同时积极参 与,调用了挖掘机、装载机430余台次参加应急处置工作,有效地控制污染范围和降低了污染程度。
(三)信息及时准确是应急处置的关键和核心
市县安全监管、环保、水保等部门在接到此次突发环境污染事故报告后,均及时赶赴现场调查核实情况、研判发展趋势、采取果断措施,并按规定向政府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了有关情况,使得抢险救援工作均能在第一时间顺利进行。
(四)做好应急监测是应急处置的基本前提和保障
此次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过程中,抢险控污指挥部环境监测组确定专人,分处设立水质监测点,定时提取水质水样,及时进行现场检测检验,报告监测结果,为应对处置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五)有力的先期应对是应急处置的重要支撑
事故发生后,县乡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和水质水文监测,动员群众修筑围堪,使污染事故得初步控制,避免了事态进一步扩大。
下一篇:因陋就简引电源 三相短路惹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