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浮船(污油储罐内)冲翻损坏事故原因剖析与对策

2005-12-01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引言(1)

     北京燕山分公司炼油厂三催化装置投产于1998年6月,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是炼油厂“九五”规划“腾飞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该装置的投产对消化重油,提高炼油厂的轻油收率起到关键作用,是炼油厂的主要效益增长点。1999年5月17日,该装置置发生一起污油储罐内浮船冲翻损坏事故,现将事故原因分析报道如下,并提出相应对策。
 
事故经过(2)

     1999年5月17日10时10分,三催化装置第一再生器的半再生滑阀因仪表短路自动全关,造成催化剂循环中断,反应岗位切断进料,仪表工紧急抢修该滑阀。12时32分基本具备进料条件,提升管反应器开始进料,提加工量至150t/h。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D-201液面为70%,装置由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D-201开始向污油储罐区退轻污油,以85t/h轻污油量外送进入污油储罐,当时污油储罐液位为2548m。12时34分,提升管反应品进料量提到158t/h,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D-201液面升高到78.3%,由于分馏塔顶油气分离器D-201内液位较高,为防止污油随富气带入气压机,造成气压机损坏,开始从分馏塔顶油气分离器D-201内大量退轻污油,退轻污油量很快到提到181t/h。12时35分,提升管反应器进料量提到162t/h,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D-201液面为77.8%,装置由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退轻污油量为163t/h。12时40分,提升管反应器进料量提到165t/h,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D-201液面为75.6%,装置由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退轻污油量为163t/h。12时42分,提升管反应器进料量提到168t/h,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D-201液面为73.2%,装置由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D-201退轻污油量为72t/h。12时40分,污油储罐液位的计算机屏幕上的显示失灵(钢带尺连接在污油储罐内浮船上)污油罐区内可燃气体报警器全部报警。检测在距污油储罐30m范围内可燃气体浓度全部达到爆炸极限。及时启动污油储罐的消防喷淋设施,控制液化气的迅速扩散,停止污油储罐周围进行的各种现场作业,检测可燃气体扩散的周围环境,实行断路措施。13时40分,污油罐区内可燃气体浓度降低,可燃气体报警器停止报警。事后检查污油储罐内浮船已经全部冲翻、损坏。
 
技术分析(3)

     2.1进料后油气分离罐外送轻污油量分析

     提升管反应器进料后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D-201操作参数情况见表1:

     表1 提升管反应器进料后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D-201操作参数情况

   

时间

D-201温度/

D-201退污油量/t·h-1

D-201压力/MPa

12:00

27.5

0

0.0892

12:10

26.6

0

0.1079

12:20

28.38

0

0.0976

12:30

28.88

0

0.1073

12:32*

28.88

85

0.1073

12:34

30.10

181

0.1105

12:35

32.15

163

0.1105

12:40

32.15

163

0.1105

12:42

34.10

72

0.1105

12:43

35.20

60

0.1105

12:50

36.28

60

0.1105

13:00

50.1

31

0.0763

13:10

57.6

37

0.0863

13:20

57.14

40

0.0963

13:30

49.04

40

0.0963

     *进料

     12时32分,提升管反应器开始进料,分馏塔的一中段、二中段循环回流温度较低,无法充当吸收稳定系统的热源,稳定塔内事先已经引入瓦斯冲压,压力为0.5MPa,如果污油进吸收稳定系统,汽油中的液化气无法分离,决定由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D-201直接退入污油储罐内。12时32分~14时,提升管反应器进料由150t/h,提高到200t/h,粗气油生成量由60t/h,提高到88t/h,经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D-201外送轻污油量由85t/h,提高到163t/h,再后逐渐减少。由于短时间内(主要为12时32分~12时50分)装置外送轻污油量较大为149.5t,又由于分馏塔顶油气冷后温度低,仅为28.8~36.28℃,使得污油在D-201内分离时间短,轻污油中含有大量的液化气组分,无法迅速分离,造成大量液化气带入污油储罐内。轻污油进入污油储罐后,液化气组分迅速挥发,严重冲击铝制内浮船,造成污油储罐铝制内浮船严重损坏,大量液化气从污油储罐顶部挥发出来,事后经污油储罐检尺核量,污油储罐实际收到污油量为55.5t,在12时32分~14时间内,装置外送轻污油量为58t,其中有2.5t的液化气组分在污油的储罐顶部挥发。

     2.2进料后油气分离罐操作温度分析

     在催化开工提升管反应器进料时,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D-201温度为28.88℃;当大量退轻污油进污油储罐时,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D-201温度仅为30.1℃,实际分馏塔顶油气冷后温度控制指标为40~45℃。由于当时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D-201操作温度低于控制指标温度,液化气在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D-201无法尺快分离,致使大量液化气化气组分随轻污油带入污油储罐,进入污油储罐后液化气组分迅速气化,导致污油储罐内浮船严重损坏。

     2.3进料后油气分离罐操作压力分析

     在催化开工提升管反应器进料时,退轻污油进污油储罐,此时分馏塔顶油气分离D-201操作压为0.1105 MPa,大量轻污油由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D-201退入污油储罐后,此污油储罐为常压储罐,加剧了轻污油中的液化气组分进入污油储罐后迅速气化。

     2.4催化开工时进料的原料组成比例分析

     在提升管反应器进料前,D-201收污油较多,液位较高为70%,催化开工进料时的原料组成比例考虑不周全,当时开工进料的原料组成中蜡油组分为42%,渣油组分也为58%。提升管初始进料时,反应温度高,原料裂化充分,反应深度大,生成的轻组较多,导致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D-201液位迅速上升。为防止轻污油随富气带入气压机。造成气压机损坏的恶性事故,分馏岗位在短时间内向污油储罐大量退轻污油,致使大量液化气组分随轻污油带入污油储罐内。

     2.5污油储罐为3000m3内浮船(铝质)储罐,当时环境温度为34℃,由于三催化生产装置油气分离罐D-201(压力为0.1105MPa、温度为29℃左右)外送轻污油中含有大量G4以下轻组分,在进入污油罐后,很快大量气化,又由于污油储罐的铝质浮船比铁制的内浮船轻,气化的压力严重冲击铝质的内浮向,造成铝质内浮船浮桶脱落,浮船严重破损。
 
预防措施(4)

     3.1开工期间严格控制原料组成比例

     改变开工期间提升管反应器进料的原料组成比例,蜡油组分比例由原来的42%,调整到38%,渣油组分比例由原来的58%,调整到62%。控制反应温度在530~535℃时进料,避免裂化充分,反应深度过大,产生轻组分过多,给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的操作带来压力。

     3.2开工期间严格控制外送轻污油量

     在催化开工过程中,提升管反应器进料后,随分馏塔内温度的逐渐升高,及时建立分馏系统二中段、一中段循环回流,启用稳定塔底重沸器和解析塔底重沸器,尽快给吸收稳定系统提供热源,将轻污油引入吸收稳定系统,减少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 D-201外送轻污油量,保证脱乙烷汽油进入稳定系统将液化气充分分离。

     3.3开工期间严格控制油气分离罐液位

     在催化开工提升管反应器进料之前,分馏塔顶油气分离罐D-201严格控制收污油量进行循环,液面控制指标为在50%~60%(原来液面控制指标为60%~70%)。

     3.4开工期间严格控制油气分离罐操作温度

     严格控制分馏塔顶油气冷后温度在控制指标40~45℃以内,在春、秋、冬季减少分馏塔顶油气冷却器(干、湿空冷器)开启的数量,在夏季增多开启上述冷却器并及时开启空冷喷水,满足控制指标要求,尽量按上限(45℃)控制,使轻污油中的液化气组分能够充分进行分离,防止退出装置的轻污油含有大量的液化气组分。

     事故后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在1999年5月17日以后,三催化装置又经过了6次开、停工、均未造成类似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