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度评价分级法借鉴日本劳动省“六个段法”的定量评价表,结合我国《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999年修改版)、《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度分类》(HGJ43)等有关标准、规程,中石化编制了“危险度评价值”表,见表4.1-1。规定单元危险度分别按A=10分;B=5分;C=2分;D=0分赋值计分,由累计分值确定单元危险度,见表2。
表 1 危险度评价取值
分 值 |
A(10分) |
B(5分) |
C(2分) |
D(0分) |
物质(系指单元中危险、有害程度最大之物质) |
(1)甲类可燃气体*1;(2)甲A类物质及液态烃类;(3)甲类固体;(4)极度危害介质*2 | (1)乙类可燃气体;(2)甲B、乙A类可燃气体;(3)乙类固体;(4)高度危害介质 | (1)乙B、丙A、丙B类可燃液体;(2)丙类固体;(3)中、轻度危害介质 | 下属左述之A、B、C项之物质 |
容量*3 | (1)气体1000m3以上;(2)液体100m3以上 | (1)气体500~1000m3;(2)液体50~100m3 | (1)气体100~500m3;(2)液体10~50m3 | (1)气体<100m3;(2)液体<10m3 |
温度 | 1000℃以上使用,其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上 | (1)1000℃以上使用,但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下;(2)在250℃~1000℃以上使用,其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上 | (1)在250~1000℃使用,但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下;(2)在低于250℃时使用,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上 | 在低于250℃时使用,操作温度在燃点以下 |
压力 | 100MPa | 20~100MPa | 1~20MPa | 1MPa以下 |
操作 | (1)临界放热和特别剧烈的反应放热反应操作; (2)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或其附近的操作 |
(1)中等放热反应(如硝基化、酯化、加成、氧化、聚合、缩合等反应操作;(2)系统进入空气或不纯物质,可能发生的危险、操作; (3)使用粉状或雾状物质,有可能发生粉尘爆炸的操作; (4)单批式操作 |
(1)轻微放热反应(如加氢、水合、异构化、烷基化、磺化、中和等反应)操作;(2)在精制过程中伴有化学反应;(3)单批式操作,但开始使用机械等手段进行程序操作; (4)有一定危险的操作 |
无危险的操作 |
注:*1.见《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999年修改版)中可燃物质火灾危险性分类;
*2.见《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J43)表1、表2、表3;
*3.①有触煤的反应,应去掉触煤层所占空间;
②气液混合的反应,应按其反应形态选择上述规定。
表2 危险度分级
总分值 |
≥16分 |
11~15分 |
≤10分 |
等级 |
Ⅰ |
Ⅱ |
Ⅲ |
危险程度 |
高度危险 |
中度危险 |
低度危险 |
2)应用示例
某液化石油气贮罐系统产各单元根据液化石油气及其容量、温度、压力、操作按危险度法进行分析评价如下(见表43)
表3 各单元危险度评价
序号 |
装置单元 |
物质 |
物质评分 |
容量评分 |
温度评分 |
压力评分 |
操作评分 |
总分 |
等级 |
1 |
烃压缩机 |
液化石油气 |
10 |
0 |
0 |
2 |
2 |
14 |
Ⅱ |
2 |
液化石油气贮罐 |
液化石油气 |
10 |
5 |
0 |
2 |
0 |
17 |
Ⅰ |
3 |
液化石油气残液罐 |
液化石油气 |
5 |
2 |
0 |
2 |
0 |
9 |
Ⅲ |
4 |
缓冲罐 |
液化石油气残液 |
10 |
0 |
0 |
0 |
0 |
10 |
Ⅲ |
5 |
气化器 |
液化石油气、低压蒸气 |
10 |
0 |
0 |
0 |
0 |
10 |
Ⅲ |
6 |
新瓶库 |
液化石油气钢瓶 |
10 |
0 |
0 |
2 |
2 |
14 |
Ⅱ |
7 |
液化石油气槽车 |
液化石油气 |
10 |
0 |
0 |
2 |
2 |
14 |
Ⅱ |
上一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伪绿色的终结者
下一篇:定性火灾安全评价方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