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三峡工程建设中的劳动安全评价案例(一)

2007-05-18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一、概述

  1.1  工程概况

  三峡水利枢纽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大坝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km。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多目标开发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总库容量 393亿m3。

  1.1.1  枢纽布局

  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大坝轴线全长2309.47m,坝顶高程185m,最大坝高175m。

  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分设左右岸两组厂房。左、右岸厂房共安装26台水轮发电机组,机组单机定额容量为70万kw,总装机容量1820万kW,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kw.h。

  永久通航建筑物包括永久船闸和升船机。

  1.1.2  施工进度

  三峡工程枢纽建筑物分三期施工。包括施工准备期在内,总工期为17年,第一批机组发电的工期为11年。自1993年起算,1997年大江截流,2003年第一批机组发电,2009年枢纽工程完建。

  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共5年。施工准备包括施工征地,场地平整,施工交通,建立供电、供水、供风和通讯系统,砂石、混凝土加工企业的修建等。一期工程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混凝土纵向围堰以及左岸临时船闸和升船机施工,同时进行永久船闸,左岸电站厂房的上部开挖工程。

  二期工程施工期6年。主要修建二期围堰,进行泄洪坝段,左岸厂房坝段,左岸电站厂房施工及部分机组安装,同时进行永久船闸和升船机的施工。本期末在导流明渠修建三期围堰,第11年6月,水库蓄水至135m高程,永久船闸启用,同年10月左岸电站第一批机组开始发电。

  三期工程施工期6年。主要进行右岸大坝和电站施工,并组织完成电站的全部机组安装工作。

  1.1.3  工程量

  三峡工程主体建筑物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1.0259X108m3,土石方填筑2.9329X107m3,混凝土2.7146X107m3,钢筋354.3kt,钢材280.8kt,安装单机容量为700MW的水轮发电机组26台,共18.2GW。

  1.2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情况

  为响应中央领导关于三峡工程要有“第一流的现代科学管理……”的号召,促进三峡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代化,1995年总公司颁发了《三峡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各参建单位:“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

  在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三峡工程安全管理实行由三峡总公司统一领导,工程建设部组织管理,监理单位现场监督管理,施工承包等有关合同单位各负其责的施工安全管理体制。三峡开发总公司是三峡工程的业主,业主和施工承包等合同单位的法定代表分别对三峡工程或三峡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和安全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是安全工程的第一责任者。

  此外,办法还提出如图1.2所示施工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为了加强对安全工作的领导管理,于1996年5月16日成立了由工程参建单位和有关部门组成的三峡工程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如

  1.《三峡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2. 《三峡工程安全生产考核评比奖励办法》

  3. 《三峡工程项目运行管理合同安全责任指标、费用及奖罚的基本规定》

  4.《三峡工程建设监理统一管理办法》(试行)

  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三峡工程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为安全管理走向现代化打下了基础。

  从目前情况看,由于三峡工程尚处于建设初期,对于三峡工程这一庞大的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有必要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各级管理机能的分工协调以及信息系统结构,信息传输处理,安全控制运作机制等,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进一步完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运作机制,力争早日达到第一流的安全管理水平。

  1.3  开展劳动安全评价工作的基本作法

  经分析三峡工程施工过程具有以下危险特征: 

  1. 高危险作业类型多五分布于各施工模块,如高边坡开挖作业,涵洞、竖井掘进作业,大爆破作业,深水围堰作业,高强度混凝土浇筑作业及其与金属结构安装之间的干扰,锚索、预应力锚杆高空施工作业等。

  2. 施工费用相对紧张,安全措施费用往往得不到保证,安全技术措施不甚完善。

  3. 三峡工程涉及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比一般水电站工程要多,加之不少转包单位数十个单位在现场,相互间安全管理协调难度加大。

  4. 受自然条件如地质、气象、洪水、雷电等影响,给施工作业安全构成很大威胁。

  因而,三峡工程虽然机械化施工程度较高。但由于宏观安全管理系统运作尚不完善等因素影响,施工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必须依靠现代化安全科学技术防患于未然。

  安全评价是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前提,其任务在于:在规划、设计、建设、生产、检修各阶段,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查明存在于系统中的危险情况和危险控制能力,进行充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并建立安全评价数学模型,对系统安全状态的动态变化,作出符合实际的科学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消除、控制危险的措施。

  系统中的危险,包括原材料的仓储、运输、生产工艺、动力设备、建构筑物、生产环境、自然环境……等环节可能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意外事故的潜在条件。

  危险被激发形成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指挥管理失误、信息失误、友邻失误、自然灾害诱发……等,多是一种非期望事件。常规工程技术难以发现。

  查明危险情况(危险源辨识)要求作到以下几点:

  1. 可能发生的事故模式;2. 事故发生的概率;

  3. 生命财产的损失;4.事故致因模式;

  5. 事故波及范围;6.消除、控制事故措施;

  7. 发生事故后的应急措施。

  所谓危险控制能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指的是系统中的安全工程措施,如安全屏障、联锁装置、个体防护装置等的完备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指的是安全管理机构以及规章制度的科学性、管理工作运作的有效性、指挥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素质。

  由此可见,安全评价牵涉大量工程对象和许多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复杂的人机系统和社会系统,评价工作是一件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正确的系统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方能奏效。

  为此,我们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指导思想,综合运用现代新技术,并吸收已有评价技术的有益成份,开发了先进的安全评价方法。

  概括起来说,这种评价方法主要有五部分:

  1. 危险源辨识;2. 控制能力评定;

  3. 建立数学模型;4. 安全计量和综合安全评价;

  5. 安全管理改革建议。

  这五个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这种评价方法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 能够正确反映系统中危险和控制矛盾斗争状态;2. 计量方法科学;

  3. 数模所得参数可以用于目标管理;4. 评价以基层危险控制为核心;

  5. 评价方法适用于自评,可以进行定期自评,上级复查。

  上述安全评价方法,已在烧结、炼钢、轧钢、氧气、乙炔、化工、矿山等不同类型十余家专业厂(矿)试点推广,效果十分显著。1992年运用本办法对主要从国外引进的具有八十年代水平的全国最大无缝钢管工程进行了安全评价,发现了130余项设计、施工缺陷,使人们认识到,即使再先进的工艺设备,也不可能完美无缺,必须进行安全评价,加深了人们对安全评价必要性的认识。另外,上钢五厂1982年在转炉车间建成烟气净化、回收系统,由于设计缺陷较多,鉴于同行业厂家这类系统曾多次发生严重煤气中毒事故,未敢贸然投产。直至1984年,对之进行了安全评价,发现104余缺陷,经改造后,彻底解决了隐患,试车一次成功,取得良好效果。上海宝钢苯加氢装置被视为埋藏在宝钢的一个定时炸弹,1986年投产后近十年内,年均火警2次左右,1994年对之进行了安全评价,评价后进行了整改,至今2年多未发生火警,经济效益显著。

  根据我们以往经验,和现场同志联合工作,经过一年时间即可以初步实现安全管理现代化,事故显著下降。

  对于三峡工程这样的大系统来说,在短时间内对所有工程进行评价是不可能的。经研究决定,此次评价采取如下作法:

  1. 选取临时船闸为典型单元,按上述要求进行全面评价,提出安全管理现代化建议;

  2. 对三峡工程伤亡事故及经济损失进行预测评估;

  3. 其他危险源进行宏观评估;

  4. 提出管理体制的建议。

  临时船闸施工安全评价,运用安全控制论动态评价模型,通过系统危险辨识,系统危险控制能力诊断,综合安全评价,对其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状况以及危险控制能力进行了充分的定性、定量评价,并提出了企业现代化安全管理模式—《企业现代化安全管理实施纲要》。

  三峡工程伤亡事故及经济损失预测评估,针对水电工程的特殊性,如样本少、变量间相关性强等,运用现代控制理论原理和系统辨识方面小子样建模新技术以及现代统计信息技术,建立了预测数学模型,这种数学模型不仅可以用于安全预测,更重要的是可以用于危险控制的定量管理,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宏观危险源辨识评估,参照美国国防部标准MIL—STD—882,将工程划分为若干系统,运用初步危险分析(PHA),对各系统主要危险部位的危险形态、事故后果、防范建议、缺陷状况等进行了宏观辨识。

  安全管理体制研究根据国家安全管理体制的特点,结合三峡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现状,确定了三峡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各方面的基本职责,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