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的控制与管理

2009-07-07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的管理要求。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单位应成立隐患管理小组,小组由法定代表人负责。隐患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为:

    一、 掌握本单位重大事故隐患的分布、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程度,负责重大事故隐患的现场管理;

    二、 制定应急计划,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和安全生产管理行政部门备案;

    三、 进行安全教育,组织模拟重大事故发生时应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必要时组织救援设施、设备调配和人员疏散演习;

    四、 随时掌握重大事故隐患的动态变化;

    五、 保持消防器材、救护用品完好有效。

    省级以上主管部门负责督促单位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和组织整改。省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评估、监督和检查单位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整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单位,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难以立即整改的单位,应采取防范、监控措施。对在短时间内即可发生重大事故的隐患,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管理行政部门可按有关法律规定查处;也也可报请当地人民政府批准,指令单位停产、停业进行整改。接到重大事故隐患停产、停业整改通知书的单位,应立即停产、停业进行整改。完成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的单位,应及时报告省级以上安全生产管理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申请审查验收。

    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的控制要求。危险源、事故隐患的控制可从三方面进行,即技术控制、人行为控制和管理控制。

    1、 技术控制。即采用技术措施对固有危险源进行控制,主要技术的消除、控制、防护、隔离、监控、保留和转移等。

    2、 人行为控制。即控制人为失误,减少人不正确行为对危险源的触发作用。人为失误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操作失误,指挥错误,不正确的判断或缺乏判断,粗心大意,厌烦,懒散,疲劳,紧张,疾病或生理缺陷,错误地使用防护用品和防护装置等。人行为的控制首先是加强教育培训,做到人的安全化,其次应做到操作安全化。

    生产经营单位应加强教育培训,做到人的安全化。危险点控制的各项措施能否得到贯彻执行,执行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和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对危险点控制的认识程度及有关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必须对涉及危险源控制的有关领导和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危险源控制管理的意义,本单位(岗位)的主要危险类型,产生危险的主要原因,控制事故发生的主要方法及日常的安全操作要求,应急措施和各种具体的管理要求。通过教育培训使他们提高实行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自觉性,掌握进行控制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对作业人员的要求是,首先要合理选用工人,由于危险源多为重要岗位,有的操作管理技术比较复杂,对作业人员的要求较高,因此应选拔那些认真负责、技术高、能力强的人来从事危险源点的作业。其次应严格培训考核,加强上岗前的教育,从事危险源岗位工作的人员要作专门培训,加强技能训练以及提高文化素质,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

    生产经营单位的工作人员应作到操作安全化。研究作业性质和操作的运作规律;制定合理的操作内容、形式及频次;运用正确的信息流控制操作设计;合理操作力度及方法,以减少疲劳;利用形状、颜色、光线、声响、温度、压力等因素的特点,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3、 管理控制。可采取以下管理措施,对危险源实行控制:

    (1) 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危险源确定后,在对危险源进行系统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危险源重点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措施、考核奖惩制度等等。

    (2) 明确责任、定期检查。应根据各危险源的等级,分别确定各级的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是要明确各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责任。除了作业人员必须每天自查外还要规定各级领导定期参加检查。

    对于重点危险源,应做到公司总经理(厂长、矿长等)半年一查,分厂厂长月查,车间主任(室主任)周查,工段、班组长日查。对于低级别的危险源也应制定出详细的检查安排计划。

    对危险源的检查要对照检查表逐条逐项、按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检查,并作记录。如发现隐患则应按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反馈,促使其及时得到消除。凡未按要求履行检查职责而导致事故者,要依法追究其责任。规定各级领导人参加定期检查,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安全责任感,体现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也有助于重大事故隐患的及时发现和得到解决。

    专职安检人员要对各级人员实行检查的情况定期检查、监督并严格进行考评,以实现管理的封闭。

    (3) 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要严格要求作业人员贯彻执行有关危险源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搞好安全值班、交接班,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程操作;按安全检查表进行日常安全检查;危险作业经过审批等等。所有活动均应按要求认真做好记录。领导和安检部门定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以指导教育,根据检查考核情况进行奖惩。

    (4) 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要建立、健全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对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应根据其性质和严重程度,按照规定分级实行信息反馈和整改,作好记录,发现重大隐患应立即向安检部门和行政第一领导报告。信息反馈和整改的责任应落实到人。对信息反馈和隐患整改的情况各级领导和安检部门要进行定期考核和奖惩。安检部门要定期收集、处理信息,及时提供给各级领导研究决策,少数民族改进危险源的控制管理工作。

    (5) 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工作除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外,还应建立健全危险源的安全档案和设置安全标志牌。应按安全档案管理的有关内容要求建立危险源的档案,并指定人专门保管,定期整理。应在危险源的显著位置悬挂安全标志牌,标明危险等级,注明负责人员,按照国家标准的安全标志表明主要危险,并扼要注明防范措施。

    (6) 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应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制定考核标准,并力求量化,划分等级。定期严格考核评价,给予奖惩并与班组升级和评先进结合起来。逐年提高要求,促使危险源控制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