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参考)

2011-01-06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企业的概况:

  主要包括企业的地址、经济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

  2.编制目的和依据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处置本单位各类特种设备事故,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高本单位防范、处置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制定本预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及区应急办、区安委办、区质监局对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和救援预案的有关规定,编制本预案。

  3.基本原则

  (1) 统一指挥下的分级负责制原则;

  (2) 区域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

  (3) 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4.事故分级

  按照特种设备事故的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结合《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特种设备事故等级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特种设备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演练。本预案所指的特种设备事故包括:锅炉泄漏、爆炸等事故;压力容器(含固定、移动式)泄漏、爆炸等事故;压力管道泄漏、爆炸等事故;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厂(场)内机动车辆的坠落、倒塌、碰撞、困人等事故。

  6.预案基本内容

  6.1.危险目标及紧急情况:

  描述危险目标及相应的紧急情况、周围可利用的应急设施及分布。

  6.2.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和职责

  6.2.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指挥机构

  6.2.2组成人员

  ⑴主要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

  ⑵明确现场指挥人。

  6.2.3主要职责

  ⑴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⑵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⑶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⑷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⑸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⑹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⑺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⑻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⑼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⑽负责保护事故发生后的相关数据。

  6.3报警、通讯联络

  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

  ⑵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

  6.4应急措施

  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确定采取的处理措施。

  6.5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依据对可能发生事故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⑵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

  抢救人员在撤离前后的报告

  社区人员疏散方式方法

  6.6危险区的隔离

  依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确定以下内容:

  ⑴危险区的设定;

  ⑵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

  ⑶事故现场隔离方法。

  6.7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和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检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⑵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⑶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

  ⑷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

  ⑸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

  ⑹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

  6.8受伤人员现场救护、医院救治

  依据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附近地区医疗机构的设置情况的综合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伤亡人员的转移路线、方法;

  ⑵受伤人员现场处置措施;

  ⑶受伤人员进入医院前的抢救措施;

  ⑷选定的受伤人员救治医院;

  ⑸提供受伤人员的致伤信息。

  6.9应急救援保障

  6.9.1内部保障

  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确定应急队伍;

  ⑵消防设施配置图、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周围地区图、气象资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互救信息等存放地点、保管人;

  ⑶应急通信系统;

  ⑷应急电源、照明;

  ⑸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

  ⑹保障制度目录

  ①责任制;

  ②值班制度;

  ③培训制度;

  ④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检查、维护制度;

  ⑤演练制度。

  6.9.2外部救援

  依据对外部应急救援能力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企业互助的方式;

  ⑵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

  ⑶应急救援信息咨询;

  ⑷专家信息。

  6.10预案分级响应

  依据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级别和从业人员的评估结果,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设定预案的启动条件。

  6.11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

  6.11.1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6.11.2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

  6.12应急培训计划

  依据对从业人员能力的评估和社区或周边人员素质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

  ⑵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

  ⑶社区或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

  6.13演练计划

  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

  ⑴演练准备;

  ⑵演练范围与频次;

  ⑶演练组织。

  6.14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

  6.14.1明确每项计划更新、维护的负责人

  6.14.2描述每年更新和修订应急预案的方法

  6.14.3根据演练、检测结果完善应急计划

  6.15附录;

  ⑴组织机构名单;

  ⑵值班联系电话;

  ⑶组织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电话;

  ⑷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应急咨询服务电话;

  ⑸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

  ⑹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

  ⑺企业平面布置图;

  ⑻消防设施配置图;

  ⑼周边地区单位、住宅、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图;

  ⑽保障制度。

  预案编制的格式及要求

  1格式

  1.1封面

  标题、企业名称、预案编号、实施日期、签发人(签字)、公章。

  1.2目录;

  1.3引言、概况;

  1.4术语、符号和代号;

  1.5预案内容;(附2)

  1.6附录;

  1.7附加说明。

  2基本要求

  2.1使用A4白色胶版纸(70g以上);

  2.2正文采用仿宋4号字;

  2.3打印文本

  附2:应急救援预案体系框架及基本要素

级号

要素内容

级号

要素内容

1

方针与原则

4.1

现场指挥与控制

2

应急策划

4.2

预警与通知

2.1

风险评价

4.3

警报系统与紧急通告

2.2

资源分析

4.4

通讯

2.3

法律法规要求

4.5

事态监测

3

应急准备

4.6

人员疏散与安置

3.1

机构与职责

4.7

警戒与治安

3.2

应急设备、设施与物质

4.8

医疗与卫生服务

3.3

应急人员培训

4.9

应急人员安全

3.4

预案演练

4.10

公共关系

3.5

公众教育

4.11

资源管理

3.6

互助协议

5

现场恢复

4

应急响应

6

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