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应如何策划和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呢?搞好体系策划工作是建立保持管理体系最重要的基础环节。而实施初始安全健康评审是完成体系策划工作的第一步。
1 初始安全健康评审工作
1.1 主要内容
确定危害事件,辨识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价,给出风险级别,策划风险控制措施;收集、获取、识别适用于本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并评价其符合性;收集、评估现行管理制度包括程序、规章、规程、作业文件,内部标准也包括相关其它体系文件;对事故、危害事件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对相关方的意见、要求及员工建议进行分析;评价、分析管理制度和其它相关体系标准的差异。
1.2 初评准备
首先组建初评小组,由最高管理者任命一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者代表主持初评工作。经协商选一名员工代表参与初评工作,安全管理部门或体系推进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初评工作。初评小组具体评审人员应包括:设备、设施、动力能源、消防的主管工程技术人员;职业病防治人员;涉及高风险场所技术管理人员(变电站、液化气站、化学库、高压容器、油库);现有安全员;现场承包商的安全卫生管理人员;食堂管理人员等。成员应涉及各现场和职能部门,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经历。其次,应确定初始安全健康评审范围,要覆盖第三方认证范围,考虑到最高管理者的管理权限、厂界范围、活动涉及范围、行政上相对独立性,最终确定初评范围。实施评审前还要收集评审所需资料并选择初评方法,制订初评计划。评审组分配任务,按计划实施初始安全健康评审工作。
1.3 初评实施
采用现场观察、面谈、询问、监测、资料及文件评审形式,对初评内容实施评审。采用危害性预先分析法和全过程分析法思路,综合运用工艺过程分析法、现场观察法、头脑风暴法及资料统计分析法辨识企业活动的危害事件及危害因素。结合辨识的危害、确定风险评价方法,给出不同等级评价准则。评价准则应能反映实际不安全缺陷及可能导致后果的严重性,给出下一循环的输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输出。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收集、识别、符合性评审。收集范围应覆盖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规章,国家、地方各类标准,上级要求、地方其它要求、国际公约等内容。根据危害事件所涉及活动内容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内容,判别其适用性。符合性评审工作既包括了定性评审又包括了定量评审,如:特种设备资质及年检情况;特种作业人员资质及发证单位资质;特种作业许可手续齐全情况;化学品管理情况;消防验收情况;安全“三同时”验收;安全预评价实施情况;人员健康检查、职业病防治;工作现场作业环境监测;安全员的配备;安全责任制实施情况;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情况;安全检查力度,以往事故、事件情况等。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评审应给危害辨识提供输入信息,并为制订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提供参照依据。
收集评估现行管理制度,包括程序、规章、规程、作业文件,内部标准也包括相关其它体系文件;对事故、危害事件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对相关方的意见、要求及员工建议进行分析;评价分析其管理制度和其它体系中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相关内容与管理体系标准的差异。
2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策划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策划包括:方针的策划;组织机构的策划;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策划;运行控制策划;应急程序文件的策划等工作。这些策划工作的基础都离不开初始安全健康评审所提供的信息和结论。
2.1 方针的策划
方针应能体现企业风险特点、规模和管理力度,并提供目标框架。方针应简明,主题突出、方向明确、便于记忆、充分体现管理者意图和风险控制思路。
2.2 组织机构的策划
依据企业现有组织管理机构,设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组织机构。其管理职能覆盖认证和初评管理职能部门和人员。最高管理者应作为安全健康第一责任人,由最高管理者任命一名管理者代表主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与保持工作。安全管理部门或推进部门协助管理者代表具体实施体系的建立和保持,各职能部门(科)负责本部门体系实施、监督检查,各职能部门(科)主管领导均为安全健康第一责任人,负责提供体系运行所需的技术、技能、人力、时间资源。最高管理者负责提供财力、人力资源。
2.3 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策划
根据初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信息及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信息,设立相应的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目标应设参照基准和参数,可进行监测、评估,能体现持续改进思想,并符合方针要求。可以设行为绩效改进型目标,如提高设备安全防护率达100%;也可以设管理绩效改进型目标,如外包商安全教育率达100%。制订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后,要先对其残余风险和附加风险进行评审,并对完成情况和风险控制实施效果进行评审。
2.4 运行控制程序和应急程序文件策划
依据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价结果,确定与风险有关的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及活动,策划运行控制活动、编制文件化的控制程序。程序应能体现全过程控制风险思想,考虑设计、开发、生产、动力、能源、物资、后勤服务全过程,并包括作业场所内所有机械、设备、设施、人员、场所风险控制要求。程序中应规定控制对象、参数和控制要求及监督检查内容,并体现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对企业所购买和使用的物资、设备和服务中已标识的职业安全健康风险,还应制定管理程序,并通报相关方。重要风险岗位应根据相关程序内容,制定实施相应三级作业文件。运行控制程序包括一组程序,有:设备、设施管理;电及电气设施管理;员工健康及女工保护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油品及化学品管理;特种及危险作业管理;饮食卫生管理;车辆及运输管理;供方管理;承包方管理;新、改、扩项目管理等。
依据辨识和评价出的紧急情况,编制应急预案与响应程序。程序应包括:确定应急情况;设立应急指挥、交流、抢救组织架构和职责;编制预案;配备应急物资;应急处理、善后处理、应急宣传、程序评审更新。发生事故后,应先起动应急程序,对事故紧急处置,处置结束后转入下一个程序,即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3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与实施
体系文件的发布标志着体系的正式运行。文件发布不仅是一种形式,要求组织的各部门严格遵照执行。涉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各级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监督人员应经过培训,使其具备相应的能力,了解其职责和要求。人员培训包括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各部门管理人员、重要岗位人员、内审员、新员工、一般员工、相关方的管理人员。充足的资源配置是体系运行的基本保障。安全健康成本的投入得到的回报是长久的效益,最高管理者应为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人力、财力的保障,各级管理者提供专项技能、技术支持。
4 监督保证体系的作用
通过实施绩效监测测量程序,对各部门日常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包括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运行控制程序执行情况、法律法规遵循情况。通过实施内审程序,全面检查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否满足标准所有要素要求,重点针对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最高管理者主持实施管理评审,全面对体系的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进行评审。主要评审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合理性及完成情况;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性;职责的落实情况;资源配置的充分性;重大风险的控制情况;方针的适宜性;相关方的观点;内审的充分性及有效性;法律、法规的符合性。
——摘自《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第1期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智业企业发展研究院认证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