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建立的步骤
对于不同组织,由于其组织特性和原有基础的差异,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过程不会完全相同。但总体而言,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应采取如下步骤。
4.1.1 领导决策
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需要领导者的决策,特别是最高管理者的决策。只有在最高管理者认识到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组织才有可能在其决策下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另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资源的投入,这就需要最高管理者对改善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行为做出承诺,从而使得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实施与运行得到充足的资源。
4.1.2 成立工作组
当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决定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后,首先要从组织上给予落实和保证,通常需要成立一个工作组。
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工作组的成员来自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工作组的成员将成为组织今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运行的骨干力量,工作组组长最好是将来的管理者代表或者是管理者代表之一。根据组织的规模、管理水平及人员素质,工作组的规模可大可小,可专职或兼职,可以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也可挂靠在某个部门。
4.1.3 人员培训
工作组在开展工作之前,应接受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组织体系运行需要的内审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
4.1.4 初始状态评审
初始状态评审是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组织应为此建立一个评审组,评审组可由组织的员工组成,也可外请咨询人员或是两者兼而有之。评审组应对组织过去和现在的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状态进行收集、调查与分析,识别和获取现有的适用于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这些结果将作为建立和评审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确定体系的优先项,编制体系文件,建立体系的基础。
4.1.5 体系策划与设计
体系策划阶段主要是依据初始状态评审的结论,制定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制定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目标、指标和相应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确定组织机构和职责,筹划各种运行程序等。
4.1.6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具有文件化管理的特征。编制体系文件是组织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建立与保持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组织达到预定的职业安全卫生目标、评价与改进体系,实现持续改进和风险控制必不可少的依据和见证。体系文件还需要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定期、不定期地评审和修改,以保证它的完善和持续有效。
4.1.7 体系试运行
体系试运行与正式运行无本质区别,都是按所建立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规程等文件的要求,整体协调地运行。试运行的目的是要在实践中检验体系的充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组织应加强运作力度,并努力发挥体系本身具有各项功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纠正不符合并对体系给予修订,以尽快度过磨合期。
4.1.8 内部审核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是体系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组织应当具备了检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否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的条件,应开展内部审核。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者代表应亲自组织内审,内审员应经过专门知识的培训。如果需要,组织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或主持审核。内审员在文件预审时,应重点关注和判断体系文件的完整性、符合性及一致性;在现场审核时,应重点关注体系功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检查是否按体系文件要求去运作。
4.1.9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整体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者的代表应收集各方面的信息提供给最高管理者评审。最高管理者应对试运行阶段的体系整体状态做出全面的评判,对体系的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依据管理评审的结论,可以对是否需要调整、修改体系做出决定,也可以做出是否实施第三方认证的决定。
4.2 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当组织按上述步骤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还须着重注意几个问题。
(1)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应结合组织现有的管理基础
一般组织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上,都存在着原有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资源等。而按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建立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实际上是组织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改善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行为,达到持续改进目的的一种新的运行机制。它不能完全脱离组织的原有管理基础,而是在标准的框架内,充分结合组织的原有管理基础,进而形成一个结构化的管理体系。
(2)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是依据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中要素所规定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及管理评审等环节实施,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法律、法规的完善,各观情况的变化以及人们职业安全卫生意识的提高,自身会不断地改进、补充和完善并呈螺旋式上升。每经过一个循环过程,就需要制定新的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和新的实施方案,调整相关要素的功能,使原有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达到一个新的运行状态。
(3)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应充分反映组织的特点
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结构的支持及建立和运行所需投入的资源,都会因组织的规模、性质等条件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组织要根据标准所提供的结构框架,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建立和运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尤其对于中、小型企业,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时,更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实施标准的要求,做到切实可行。注意即使规模、性质相类似的企业在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时也不能相互机械照搬。
(4)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结合
现在许多组织按照ISO 9000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按照ISO 14000标准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遵循着共同的系统化管理原则,特别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与ISO 14001标准具有相同的运行结构模式。所以,已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在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时,可以供鉴建立上述二体系的思路。此外,还要注意三个体系的相互内容的结合,特别是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在内容上有更多交叉,要注意二者的结合,不要出现矛盾和职责不清的现象。现在有的组织将三个体系融合到一起,搞管理体系一体化,使三个体系紧密地结合到一起。
4.3 初始状态评审
对于初次按标准要求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组织,应当进行一次初始状态评审,以作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
初始状态评审,是组织明确职业安全卫生现状的一种手段,是对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问题、职业安全卫生风险、职业安全卫生行为及有关管理活动进行的初始综合分析。通过初始状态评审,将识别出组织的危险源和风险评价分级,识别和获取适用于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总结组织原有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研究探讨职业安全卫生风险和机遇,统一认识,为组织建立切实可行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本节中所提供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不仅仅在初始状态评审中可以采用,它能够适用于体系的正常运行中。
4.3.1 初始状态评审的内容
根据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需要,初始状态评审可包括如下内容:
(1) 辨识组织产品、活动或服务中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
(2) 明确适用于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3) 评价组织对于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4) 评审过去的事故经验和有关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评价、赔偿经验及失败结果;
(5) 评价投入到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现存资源的作用和效率;
(6) 识别现存体系与标准之间的差距。
4.3.2 初始状态评审的策划
(1) 确定评审范围
组织进行初始状态评审的范围与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范围紧密相关。如果组织为了在某一范围内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那么初始状态评审的范围至少应覆盖该拟定体系的范围。确定体系的范围应考虑如下原则:
①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组织的整体、部分或结合体;
② 地理上相对独立(但组织的运行区域可以流动);
③ 如果是组织的一部分,应在职业安全卫生意义上可与其他部分分开,即它的职业安全卫生行为可以相对独立地予以评价。
在保证覆盖范围前提下,应重点关注那些产生重大职业安全卫生风险和在未来体系中具有关键功能的部门。
(2) 组成评审组
评审组可由组织的员工、外部咨询人员或双方共同组成,这取决于初始状态评审的范围、复杂程度及组织的资源。评审组的主要人员是体系建立工作组的骨干力量。
组成评审组还应考虑:
① 最高管理者任命评审组长并授权负责初始状态评审的全过程;
② 评审组成员应具备必要的技术知识和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具备识别相关数据或信息,并有效地分析和评估这些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③ 具备相关的评审技巧和能力,如研究、面谈、数据分析、文字工作等。
一般内部人员熟悉本组织情况,而外部人员则有较深的评审技巧,并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
评审组组成以后,应经过适当的技能培训,并使每个成员了解初始状态评审的目的,在其担当的角色和责任,以确保每人都能胜任工作。
(3) 现场评审前的准备工作
① 识别和获取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
预先识别和获取组织适用有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是进行初始状态评审的基础。获取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主要信息途径有:
1) 国家和地方职业安全卫生立法、执法机关;
2) 出版社或其发行机构;
3) 公共图书馆;
4) 职业安全卫生专业机构,如研究所、咨询公司等;
5) 行业协会或贸易促进机构;
6) 公共媒体。
② 初始状态评审方法的选择
进行初始状态评审需要一定的方法,从而使其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初始状态评审一般可采用如下方法:
1) 询问;
2) 会谈;
3) 检查表;
4) 审查和测量;
5) 评价;
6) 记录评审;
7) 与类似的组织比较。
此外,危险源辨识还需一些比较专业的方法,这些方法将在后文介绍。
③ 制定评审计划
为了使评审过程有序、高效地进行,必须预先制定评审计划。评审计划应根据组织的类型、规模,而有针对性地制定。
4.3.3 实施评审
(1) 信息收集及分析
在评审过程中,应注意从下列几方面收集信息。
① 组织、工业协会和政府保存的疾病、事故和急救记录;
② 员工的赔偿经历。保险公司对组织的要求的回复经历,保险金的组成及在工业行业中的比较结果;
③ 组织的掌握的事、病假资料,能够间接反映组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薄弱环节的争议。
此外,还要注意从组织的外部有关部门收庥信息,这些部门包括:
① 和法规和许可证相关的政府机构;
② 图书馆和信息部门;
③ 工业协会、企业家协会、工会;
④ 消费者协会;
⑤ 供应方;
⑥ 职业安全卫生专业人员。
每个组织都会发现它原已包含一些管理体系的要素,所缺乏的是将其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用以改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
评审工作的一个有效开端,是将标准中的每个要素的基本意图与组织现存管理实践和程序规定相比较。
一些核心要素需要仔细分析比较:
① 明确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职责;
② 识别危险源,评价风险和风险管理;
③ 与危险活动管理相关程序的文件化;
④ 危险场所的职业安全卫生审查;
⑤ 培训。
其他要素可根据组织的需要和优先事项逐步进行分析。
(2)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是初始状态评审的一个主要内容,同时作为体系的要素,又是体系运转中的重要环节。下文介绍地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知识,也可作为体系运转中的一个技术支持。
①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图4-1)如下:
图4-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步骤
1) 业务活动分类: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2) 危险源辨识: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所有危险源。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3) 确定风险:在假定计划和或现有控制措施适当地情况下,对与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评价人员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
4) 判定风险是否可容许: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职业安全卫生措施是否足以把危险源控制住并符合法律的要求;
5) 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如有必要):编制计划以处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组织应确定保新的现行控制措施仍然适当和有效;
6) 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正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容许。
②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目的性和应用的范围。下面介绍几种可用于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危险源辩识方法。
1) 询问、交谈:对于组织的某项工作具有经验的人,往往能指出其工作中的危害。从指出的危害中,可初步分析出工作中所存在的危险源。
2) 现场观察: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从事现场观察的人员,要求具有安全技术知识和掌握和完善的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标准。
3) 查阅有关记录:查阅组织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4) 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险源信息,加以分析研究,可辨识出组织存在的危险源。
5) 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组织成员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的危险源。
6) 安全检查表(SCL):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Safety Check List),对组织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7)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ard and Operablity Study),是一种对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实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它是通过指导语句和标准格式寻找工艺偏差,以辨识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控制危险源风险的对策。
8) 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是一种从初始原因事件起,分析各环节事件"成功(正常)"或"失败(失效)"的发展变化过程,并预测各种可能结果的方法,即时序逻辑分析判断方法。应用这种方法,通过对系统各环节事件的分析,可辨识出系统的危险源。
9) 故障树分析(FTA):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去寻找与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分析,可辨识出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有关危险源。
上述几种危险源辨识方法,从着入点和分析过程上,都有其各特点,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局限性。所以,组织在辨识危险源的过程中,往往使用一种方法,还不足以全面地识别其所存在的危险源,必须综合地运用两种以上方法。
③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的方法很多,但一种方法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开发或确定所要使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必须首先明确评价目的、对象及范围。
风险评价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进行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组织现阶段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分级,根据评价分级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从而取得良好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达到持续引进的目的。
④ 风险控制策划:风险评价结果应是按优先顺序设计、维持和改善控制措施的行动清单。
选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 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源,如用安全品取代危险品;
2) 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压电器;
3) 可能的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人的精神和体能等因素;
4) 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
5) 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
6) 将技术管理程序控制结合起来;
7) 要求引入计划的维护措施,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
8) 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9) 对应急方案的需求;
10) 预防性测定指标对于监测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计划要求十分必要;
11) 编制应急和疏散计划并提供与组织的风险有关的应急设备。
控制措施计划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评审时应考虑:
1) 修订的措施是否会达到可容许的风险水平?
2) 是否产生新的危险源?
3) 是否已选定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
4) 受影响的人员如何评价修订后的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 修订后的控制措施是否会被用于实际工作中,并在面对例如必须做好工作的压力下仍不被忽视?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应被视为一个持续过程。因此,如果必要,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必须得到持续评审和修订。
⑤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记录格式:组织应全面记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的信息,一般可采用如下简单格式:
1) 业务活动;
2) 危险源;
3) 现行控制措施;
4) 暴露于风险中的人员;
5) 伤害的可能性;
6) 伤害的严重程度;
7) 风险水平;
8) 根据评价结果而采取的行动;
9) 管理细节,如评价者的姓名、日期等。
3. 3.4 初始状态评审报告
(1) 初评信息的归类
完成初始状态的现场评审后,应认真全面地整理、分析和归纳和初始状态评审所获取的大量信息。经处理的信息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① 现存的组织机构和职责,特别是关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
② 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清单;
③ 危险源、风险评价、重大风险清单;
④ 现有职业安全卫生文件,包括规定、制定、程序、作业指导书等;
⑤ 其他信息,如事故调查报告、数据和记录等。
(2) 编写初评报告
将初始状态评审所完成的工作,编制成初始状态评审报告,会更有利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保持。初始状态评审报告应篇幅适度、结构清晰。报告应涵盖初始状态评审的主要内容,并对改进有关事项提出建议。
初始状态评审报告可采用如下编写格式:
① 评审目的、范围;
② 组织的基本情况;
③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④ 适用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包括获取渠道、内容、登录等);
⑤ 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遵循情况评价;
⑥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面的评审(包括事故经验、管理方面的成败得失);
⑦ 现存管理体系与标准之间拉差距分析;
⑧ 急需解决的优先项问题;
⑨ 建立、保持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有关建议。
4.4 体系策划与设计
组织在实施初始状态评审后,根据评审结果,结合组织的管理、人员、财力、物力、现有技术水平等情况,可着手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策划,主要内容包括:
(1) 制定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2) 安排组织机构,明确职责;
(3) 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目标;
(4) 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
(5) 按标准要求确定有关程序文件。
4.4.1 制定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1) 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职业安全卫生方针,是组织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中的宗旨,是组织总体方针的组成部分。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中应体现组织最高管理者对待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指导思想,要求组织最高管理者,对其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行为的意向和实施原则做出公开的声明和承诺。一般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中应确定企业打算实现的宏观奋斗目标。
(2) 制定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的依据
职业安全卫生方针,是组织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总的指导思想,实施与改进组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推动力,是组织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准则。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应体现在组织各级管理的目标和计划中,从而具有保持和改进和职业安全卫生表现的作用。
一般制定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的依据应考虑以下几点:
① 初始状态评审的结果。作为组织在制定职业安全卫生方针时,应首先清楚本组织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源及风险,组织自身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活动的特点;
② 组织的经营战略及战略方针,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给组织带来的风险和机遇,内部及外部的制约条件,企业的资源与能力等;
③ 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组织做过的承诺;
④ 组织的类型、规模及现有水平;
⑤ 组织现有的其他方针,如组织总的经营方针、质量方针、环境方针等;
⑥ 利益相关方(如股东、员工)以及其他相关方对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的观点。
(3) 制定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的原则
① 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应反映组织的类型、规模和特点,应体现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奋斗目标;
② 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应与组织自身和区域环境相适应,要有针对性,不要写成口号式;
③ 职业安全卫生方针是动态的,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变化,组织的发展,市场形势的变化等客观情况的改变来更新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不断是提出更高、更新的奋斗目标;
④ 制定职业安全卫生方针时,文字要简练,易于使组织全体员工及相关方理解。
4.4.2 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
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为了有效地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而实现有效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需要通过一定的并赋予相应的权限的组织机构来实现。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应针对组织各职能和层次的人员,明确作用,赋予职责和权限。
(1) 明确组织机构和职责的主要内容
任何一个组织为实现其方针、目标要求所设立的组织机构应包含合理分工、加强协作、明确定位、赋予权限几点内容。
(2) 明确组织机构的职责的基本要求
① 调整和明确组织原有管理机构和职责,以适应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的需求: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组织全面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在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过程中,组织的原有管理机构可作为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组织保证。按照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要求,调整组织各职能部门的管理功能,使其相互协调,切实做到有一个合理分工、加强协作、明确定位,赋予相应职责权限的管理机构。
② 设置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运行的管理部门:为使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有效实施,应结合组织的类型、规模和特点,设置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运行的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协调及监督管理,不断地发现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
③ 明确组织各个岗位人员的职责:为便于有效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组织内各个岗位人员的作用、职责和权限都应被界定。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承担组织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最终责任。组织还要在最高管理层任命1名成员承担确保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正确实施和运行的特定职责。
④ 落实和完善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组织结构关系包括:
1) 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功能,能涉及到的管理要素;
2) 明确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中各管理要素的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
3) 指明各职能部门在实施相关管理要素中的主要职责和权限;
4) 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管理要素职责分配中应包含有监督机制。除在管理要素实施过程中,加强自检、自查之外,还应健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运行中的监督机制,在组织管理机构上,要有一定的保证。
⑤ 文件要求:依据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组织的机构与职责在形成文件。作为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组织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及管理惯例编制机构与职责文件。
4.4.3 职业安全卫生目标的制定
职业安全卫生方针,是组织对职业安全卫生总的意图和原则的陈述,它表达了组织整体的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尽管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的制定结合了组织的特点,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整体职业安全卫生目标还过于原则和宏观,不具体,没有指明具体操作的内容。组织要实现职业安全卫生方针所阐述的整体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和持续改进的承诺,就需要确定组织的具体职业安全卫生目标。
(1) 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目标的依据
组织自身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是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目标的主要依据。组织在按照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进行系统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过程中,进行了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对于那些组织不可接受的风险,特别是那些违反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的风险,首先要考虑制定目标,来降低风险,同时本着持续改进的原则,要尽可能地针对组织的风险,制定目标来降低风险。除此,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目标,还要考虑技术、财务的可行性以及运行和经营要求和相关方观点。
(2) 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目标的要求
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在内容上要达到如下几项要求:
① 制定的目标要任务明确、具体,要有针对性;针对组织的内部各层次,目标要可分解;目标要尽可能地量化;
② 实现职业安全卫生目标的技术措施及可选技术方案;
③ 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目标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
④ 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目标所需经费预算;
⑤ 实现职业安全卫生目标的完成期限;
(5)其他有关经营和运行要求。
4.4.4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的编制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是实现职业安全卫生目标的实施方案,它通过立项来策划消除或降低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在内容的制定上要具体和具有可操作性。
完整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应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 依据组织制定的职业安全卫生目标计划表,根据任务的需要制定目标实施计划书,其中应包括技术方案、技术要求、检测手段和方法、竣工验收的标准以及运行要求等;
(2) 目标实施计划所需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的预算表;
(3) 目标实施计划的具体责任部门、责任人分工和时间进度计划表;
(4) 目标实施计划执行的监督机制和管理制度。
4.4.5 程序文件的策划
(1) 程序文件的种类及范围
按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在涉及的如下几方面的管理要素要建立与保持程序文件,它们包括:
(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
(2) 法律与其他要求;
(3) 培训、意识和能力;
(4) 协商与交流;
(5) 文件控制;
(6) 运行控制;
(7) 应急准备与响应;
(8) 监测和测量;
(9)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10) 记录;
(11)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审核。
其他方面的管理要素只要求形成文件,并没有对编制程序文件提出具体要求,是否需建立程序文件可由组织在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时依据情况自定,但以下几方面一定要以文件形式展示:
① 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② 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目标;
③ 实现职业安全卫生目标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
④ 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过程中组织内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⑤ 实施管理评审的时机、目的和程序。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文件是上述两部分的总称,一般以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配套的三级文件共同构成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文件,形成一套以文件支持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这套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文件就是组织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的,具有法规性的文件,同时也是组织申请第三方审核认证的重要依据。
(2) 运行控制程序文件的策划
在上述各种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中,运行控制程序文件所涉及的内容最多,也最为复杂。
① 运行控制程序文件的分类:按照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组织所有与风险有关的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与活动都要建立并保持成文的程序。对于给组织带来职业安全卫生风险的危险源,从其来源上,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组织作业场所内的内部人员活动和设施;另一类是组织作业场所内外部人员活动和外部提供的设施。因此,对应上述两类风险的来源,组织的运行控制程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它自身能够直接控制的风险相关的控制程序;另一类是通过对外部施加影响而间接地控制有关风险的管理程序。
② 运行控制程序的组成:对于一个组织,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可能很多,相应地针对与这些风险相关的运行与活动的运行控制程序也会很多。如何使必要的运行控制程序文件不遗漏,从而有效地控制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风险,同时又要使体系文件不过于繁杂,具有很好的操作性,是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下面提出的运行控制程序文件的策划方法,可作为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参考。
应该说,任何组织在按照标准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前,都有了一定意义上的控制风险的运行控制程序,它们可能是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形式出现,例如,消防器材设备与维护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采购管理规定、机床安全操作规程等。那么,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这些以原有形式存在的运行控制程序,完全可以纳入体系。按照一般的体系文件的编写方法,可作为体系的三级文件。
根据前述运行控制程序文件的分类,可在体系二级文件层上建立两种运行控制程序文件:组织内部职业安全卫生运行控制程序;相关方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程序。而相对更为具体和可操作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可作为三级文件分列、支撑。当然,在建立体系过程,原有的三级文件不完全满足要求,要进行补充、修改、完善。有的企业为加强对其重大职业安全卫生风险的控制,将相对应的运行控制程序以二级文件的形式突出出来,也是比较好的做法,例如,其化工企业,其二级的运行控制程序文件有:职业安全卫生控制程序;对相关方的管理程序;安全用火控制程序;化学危险品管理程序;进入容器内部作业管理程序;职业安全卫生项目管理程序。
4.5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文件编制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系统化、结构化、程序化的管理体系,是遵循PDCA管理模式并以文件支持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文件对企业来说,就是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一套具有法规性的文件,必须遵照执行,原则就是:
(1) 标准要求的要写到;
(2) 文件写到的要做到;
(3) 认真做到要有效、要有记录。
其目的就是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从人治变为法治,从职责不清到有章可循,严格按程序办事。
4.5.1 编写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文件的原则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应考虑以下几点原则:
(1) 要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条款的要求;
(2) 要结合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特点;
(3) 要努力做到管理体系文件的一体化。
4.5.2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文件结构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中,并未对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提出具体要求,但依据ISO 9001(9002,9003)质量保证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我国环境管理体系试点企业的经验,一般也可把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分成3个层次:
(1)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手册;
(2)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3)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其他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工艺卡及其他有关规程)。
4.5.3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手册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手册,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文件总体性的描述,通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手册,可以向社会及相关方展示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意图和宗旨;可以展示组织对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可以展示组织对风险控制和持续改进的承诺。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手册,是组织依据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并针对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特点而编写的一套纲领性的管理文件;也是组织申请实施第二方及第三方审核认证的重要依据。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手册对组织全体员工来说是法规性文件,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手册的主要内容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手册通常包括如下内容:
① 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② 职业安全卫生目标要求;
③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实施描述;
④ 组织结构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职责和权限;
⑤ 依据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并结合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对标准中全部管理要素的实施要点进行描述;
⑥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手册的审批、管理和修改的规定。
(2)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手册的结构格式和要求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手册,实际上是组织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概要性描述。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文件的"索引"。他的书写格式没有统一的要求,但应全面、准确、简明地阐述组织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宗旨、近期实现的目标以及在规范组织安全生产行为、改善组织安全生产绩效中的实施要点,需要时可向社会展示,并可以为相关方所索取。
4.5.4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中的第二个层次文件,按ISO 8402标准,将程序文件定义为:"为进行某些活动所规定的途径",就是为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素所规定的方法。
程序文件是组织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规范组织的安全生产管理行为的主要管理文件,它的有效实施关系到组织对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关系到对风险控制和持续改进的承诺;关系到能否预期实现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关系到组织能否按计划完成职业安全卫生目标。
程序文件也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手册的支撑性文件,更进一步具体明确了组织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1) 程序文件的要求:
① 程序文件要有针对性;
② 程序文件要有可操作性;
③ 程序文件要有可评比性和可检查性。
(2) 程序文件的结构格式和内容
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中,通常包括管理活动的目的和范围;谁来做和做什么;保时、何地及如何做,采用什么材料、设备和技术;如何对活动进行控制和记录等内容。
(3) 程序文件的编制
① 清理和分析原有规章制度;
② 编制程序文件明细表;
③ 程序文件编写;
④ 讨论修改;
⑤ 组织专人完稿。
4.6 体系运行与保持
4.6.1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
(1) 全面的教育、培训
全面的教育、培训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开始运行的第一步。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组织的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组织各个岗位的人员只有理解了系统化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及个人在其中的作用,才能主动、有效地参与其管理活动。从体系开始运行的角度,需要对组织的全体员工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教育、培训。
①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包括标准知识及达到标准要求的重要性等;
② 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文件内容,包括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的理解,手册、程序文件结构及要求;
③ 组织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在体系中的职责和权限。
(2) 体系文件的分发、定位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文件,是组织进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的具体准则,它是按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制定的,对组织内部各个岗位开展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法规性文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文件是针对性和分层次的,组织内各个岗位都应有其主导性文件和相关性文件。要使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有效地运行起来,必须使必要的体系文件分发到位。
(3)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的实施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的有效实施,是降低组织职业安全卫生风险、实现持续改进的关键。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策划阶段,组织根据风险评价结果以及技术、经济等方面因素,制定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和旨在实现目标的管理方案,要使管理方案中降低风险的措施真正落实到实处,必须要使相应的资金、人员等到位,各部门及人员必须严格履行方案中规定的职责,将管理方案规定的时间内予以完成。
(4) 严格执行程序文件规定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结构化的管理体系,它所包含的各项工作活动都是程序化的,体系的运行离不开程序文件的指导。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程序文件及其相关三级文件,在组织内部都是具有法定效应的,必须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使体系正确运行,才能达到标准的要求。
4.6.2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保持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要求组织不但要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而且要予以保持。保持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体现持续改进的核心思想。
(1) 严格监测体系的运行情况
为保持职业安全管理体系正确、有效地运行,必须严格监测体系的运行情况,避免出现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标准不符合的现象。体系运行情况的监测要全面、细致,涉及到管理活动、生产操作、工艺运行等方方面面。
(2) 对不符合要采取及时、有效的纠正和与预防措施
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中,不符合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包括事故、事件也难免要发生,关键是相应的纠正与预防措施是否及时和有效,以保证今后不出现或少出现类似的不符合、事故、事件,保持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充分、有效运行。
(3) 定期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后,在整体上是否正确运行,需要通过完整的内部审核来判定。为保证内部审核的质量,正确反应体系存在的问题,在审核人员、方法、程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详见第七章。
(4)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要定期组织管理评审
对于一个组织,其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其管理体系是否适应新的情况和环境,需要通过最高管理者组织的管理评审来判定。通过管理评审,可判定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面对变化的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是否充分、适用、有效,由此决定对体系是否做出调整,包括方针、目标、机构、程序等。
(5) 完成PDCA循环管理,不断持续改进
保持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不仅要使体系正确、有效地运行,还要达到持续改进。组织在不断完成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素要求的同时,要达到持续改进的要求,这可能会体现在对体系的改进、完善上,以及通过完成新的职业安全卫生目标而使职业安全卫生状况得到进一步的改进。
4.7 复习要点
(1) 初始状态评审应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2)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策划的基本步骤。
(3) 体系策划要完成哪些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