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安全健康法规的本质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市场经济越发展,经济活动和利益关系越错综复杂,就越迫切地需要完善的法制来引导、规范、约束和保障市场经济所必须的良好秩序。社会主义法治包括制定法律和制度以及对法律和制度的执行与遵守两个方面,二者密切联系,互为条件。社会主义法制健全与否的标志,不仅取决于是否有完备的法律和制度,从根本上说,还决定于这些法律和制度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正得到遵守和执行。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安全管理工作的最基本任务之一是进行职业安全健康法制建设,即以法律、法规文件来规范企业经营者与政府之间、劳动者与经营者之间、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生产过程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把国家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生产经营人员的生产利益与效益,以及保障社会资源和财产的需要方针化,政策具体化、条文化。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规范,使得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行为及其过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目前,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法规已初步形成一个以宪法为根本依据,由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有关行政规章、技术标准所组成的综合体系。由于制定和发布这些法规的国家机关不同,其形式和效力也不同。这是一个多层次的、依次补充和相互协调的立法体系。
在现行的职业安全健康法规体系中,除法律、法规外,为数最多的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和发布的行政规章。这些行政规章,是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安全生产管理和专业技术问题做出的实施性或补充性的规定,具有行政管理规章的性质。此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政府部门,还制定和发布了大量的从属性、规范性文件,如实施办法、细则、通知等。这些行政规章和从属性、规范性的文件,是对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的重要补充,是贯彻实施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生产工作秩序的必要依据。
二、职业安全健康法规的作用
职业安全健康法规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提供法律保障
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法规是以搞好安全生产、工业卫生,保障职工在生产中的安全、健康为目的。它不仅从管理上规定了人们的安全行为规范,也从生产技术、设备上规定实现安全生产和保障职工安全与健康所需的物质条件。多年来,安全生产工作实践表明,切实维护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合法权益,单靠思想政治教育和行政管理是不够的,不仅要制订出各种保证安全生产的措施,而且要强调人人都必须遵守规章,要用国家强制力来迫使人们按照科学办事,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生产规律,尊重群众,保证劳动者得到符合安全与健康要求的劳动条件。
2.加强职业安全健康的法制化管理
职业安全健康法规是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化管理的章程,很多重要的职业安全健康法规都明确规定了各个方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责,推动了各级领导特别是用人单位领导对劳动保护工作的重视,把这项工作摆在领导和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
3.指导和推动经济建设工作,促进用人单位安全生产经营
职业安全健康法规反映了保障生产经营正常进行、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对用人单位搞好安全生产经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由于它是一种法律规范,具有法律约束力,要求人人都要遵守,对于整个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具有用国家强制力推行的作用。
4.提高生产力,保证用人单位效益的实现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
安全生产经营是关系到用人单位自身利益的大事,通过职业安全健康立法,使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得以保障,员工能够在符合安全与健康要求的条件下从事劳动生产,必然会激发其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法规和标准的遵守和执行,必然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使生产效率的实现得到保障,从而提高用人单位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职业安全健康法规对生产的安全健康条件提出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强制性要求,这就迫使用人单位领导在生产经营决策以及技术、装备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为出发点,加速实施技术改造的步伐,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过程中,职业安全健康法规协调用人单位与员工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维护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为劳动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为生产经营者提供可行、安全可靠的生产技术和条件,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上一篇:主要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介绍
下一篇:职业安全健康法规的发展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