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浅谈如何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2005-08-25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1  引言

    如何有效地遏制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隐患及存在的风险,开展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的研究,探索实现安全生产的有效形式,从事故中汲取经验教训,落实安全措施,已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国力口入WTO后,企业的安全管理应当更加科学化。通过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研究,可以使企业的管理上档次,可以体现风险管理的思想。即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灾害后果,包括运用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如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研究风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分析方法辨识危害、评价风险;根据成本效益分析,针对企业所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以确定处理风险的最佳方法,降低企业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另外,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研究的重要性还在于: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输入和动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是风险控制的过程,其基础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为了控制风险,首先要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然后评价每种危害性事件的风险等级,依据法规要求和组织OSH方针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再对不可承受的风险予以控制。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主要输入,体系几乎所有要素的运行均以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因此,企业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2  基本步骤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研究的基本步骤如图1所示。

 

 

 

    ①划分作业活动(也可称业务活动):编制一份业务活动表,其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②辨识危害:辨识与各项业务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考虑谁会受到伤害以及如何受到伤害。

    ③确定风险:在假定计划或现有计划的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做出主观评价。评价人员还应考虑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一旦失败所造成的后果。

    ④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判定计划或现有的职业安全健康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控制危害,并符合法律的要求。

    ⑤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组织应确保新的和现行控制措施仍然适当和有效。

    ⑥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针对已修订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并检查风险是否可承受。

 

3  实施过程要求及考虑因素

    企业在策划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时应考虑诸多因素。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过程涵盖了所有的职业安全健康危害,较好的方法是对全部的危害进行综合评价,而不是对健康危害、人工搬运和机械危害等进行单个的评价。如果使用不同方法进行单个的评价,那么,对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进行排列将更加困难。单个的评价也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重复。

31  要求

    为保证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能够满足实际需要,企业应该做到:

      指定单位内的一名高级管理人员负责促进和管理评价活动;

      征询相关人员的意见,讨论计划做什么并得到建议和承诺;

      确定评价人员/小组对于风险评价培训的需求,并实施适当的培训计划;

      评审评价的充分性,判定评价是否合适和是否充分;

      将管理的具体内容和评价的重要发现形成文件。

32  考虑因素

    在着手开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时,需仔细考虑以下方面:

    ①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式;

    ②作业活动分类的标准以及每项作业活动所需的信息;

    ③识别危害和危害分类的方法;

    ④确定风险的程序;

    ⑤描述评价风险水平的词汇;

    ⑥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的标准,计划的和现有的控制措施是否充分;

    ⑦采取改进措施的时间表;

    ⑧提出的风险控制方法;

    ⑨评审措施计划充分性的标准。

33  危害分类及识别

    危害也可称为危险因素或危害因素。危险因素是指能使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性)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因素。

    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类,是为了便于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和分析。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方法有许多种,如按导致事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参照事故类别及职业病类别分类。这里只介绍第一种分类。

    按导致事故、危害的直接原因,根据国标GBT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危险和危害因素分为6类:

    ①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②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③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④心理与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⑤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⑥其它危险、危害因素。

    危害识别的方法通常有:询问和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以及安全检查表等。

34  确定风险及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通常用危害性事件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度来表示风险的大小。按评价结果类型可将风险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方法是根据经验对生产中的设备、设施或系统等,从工艺、设备本身、环境、人员配置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判断,评价结果用危险集合给出。安全检查表是一种常用的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容易掌握,并且可以清楚地表达出设备、设施或系统的当前状态。在进行定性评价时,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定性分为若干级,称为危害时间的严重度等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可根据危害时间出现的频繁程度,相对地分为若干级,称为危害时间的可能性等级。例如,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将严重度分为4级,将危害事件的可能性等级分为5级。以危害事件的严重性等级作为表的列项目,以危害性事件的可能性等级作为表的行项目,制成二维表格,在行列的交叉点上给出定性的加权指数,所有加权指数构成一个矩阵,该矩阵称为风险指数矩阵。矩阵中指数的大小按可以接受的程度划分类别,也可称为风险接受准则。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结果应按优先顺序进行排列,根据风险的大小决定哪些要继续维持,哪些需要采取改善的控制措施,并列出风险控制措施计划清单。

    在选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若可能,完全消除危害或消灭风险来源,如用安全物质取代危险物质;

    ②若不可能消除,则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压电源;

    ③在可能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人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

    ④利用技术改进控制措施;

    ⑤将技术控制和程序控制结合起来;

    ⑥引入计划的诸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维修需求;

    ⑦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应作为其它措施考虑之后的最终手段;

    ⑧应急安排的需求及应急设备,考虑建立应急和疏散计划;

    ⑨采用主动测量参数检测是否符合控制。

 

4  风险评价方法介绍

    对于高风险或大型、工艺复杂的企业,在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时,宜采用系统风险分析及评价方法。系统风险分析及评价方法是对系统中的危险性、危害性进行分析评价的工具。目前,已开发出数十种评价方法,每种评价方法的原理、目标、应用条件、评价对象、工作量均不尽相同,各有其优、缺点。按评价方法的特征一般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综合评价。

    定性评价:根据人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生产工艺、设备、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评价;半定量评价:用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或间接反映物质和系统危险性的指数(指标)来评价系统的危险性大小;定量评价:用系统的事故发生概率和事故严重程度来评价。

    危险评价的内容相当丰富,评价的目的和对象也不同,具体的评价内容和指标也不同。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法(SCL)、预先危险分析法(PHA)、故障树分析法(FTA)、事件树分析法(ETA)、火灾、爆炸危险性指数评价法(DOW)、帝国化学工业公司蒙德法(MOND)、日本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等(FMEA)等。

    限于篇幅,这里仅介绍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利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3种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3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但是,要取得这3个因素的科学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为了简化评价过程,可采取半定量的计算方法,给3种因素的不同等级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DL×E×C)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性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正到允许范围。通常,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D(危险性分值)等级与取值划分如下:

 

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取值表

分数值

事故发生可能性

10

完全可能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取值表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