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SA8000是国际社会为限制跨国采购企业的经营行为而制定的社会责任标准体系。SA8000的普及和推行,将有利于发达国家打着维护人权和社会责任的幌子,迫使发展中国家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削弱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进而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最有力工具。申请SA8000认证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又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这一趋势之下,中国企业应注意对认证和咨询机构的选择,加强企业对成本,利润机制的控制,努力保全企业的技术秘密。
关键词:SA8000 认证 应对 注意问题
一、如何正确认识SA8000
在一些发达国家,出于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目的,开始从社会责任的角度规范企业的行为。比如对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制定严格的法律规定,或作为企业管理的标准来判断其产品是否合格。如果企业违反了这些法律规定,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针对一些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到一些使用童工或者难以保证员工基本利益的企业采购商品,1997年,美国的经济优先权委员会(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ties ,CEP)成立了经济优先权委员会认可委员会(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ties Agency ,CEPAA),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其他国际组织,制定了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制定者称它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其标明的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完全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该标准适用于世界各地,任何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其依据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一样,是一套可被第三方认证机构审核的标准体系。凡是违背社会责任标准的企业,都不得进入跨国公司的企业采购名单。
在全球社会责任运动的影响下,消费者开始认识到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是自私和不负责任的组织,消费者不愿购买这些企业生产的商品。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或在这方面有不良记录的企业,其企业形象和竞争力都会严重受损,企业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中国历来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大多数企业都认识到认真承担社会责任容易拉近企业与社会的距离,真实的了解并满足社会的需求,在有利于实现企业利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中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和促进社会效益的实现,体现了中共十六大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精神。
SA8000目前还不是国际标准,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企业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先执行中国劳动法中的劳工标准。无论如何,工商界已经明确地将社会责任看作竞争优势的一种资源。社会责任标准作为一个工具,可以填补商业活动和社会价值观之间的空隙,通过对工作现场的独立审核,讲究社会责任标准可以帮助公司展示其社会责任表现和承诺。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社会责任标准是泛指,并不特指SA8000。近十几年来,企业管理体系方面的最重要的发展就是建立和推行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在目前的国际竞争环境下,已经不是是否应该实施社会责任标准,而是如何有效实施社会责任标准的问题了。大多数公司意识到,在ISO9000和ISO14000之后,消费者在选择购物时愈来愈多地考虑公司的道德表现,商业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已经变成一件头等大事,大多数商业发展计划都需要道德评估和环境影响分析,社会责任标准将成为一个新的管理体系标准。
但是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体系具有明显的两面性。由于WTO多边贸易规则的制定,SA8000的认证目前还主要由发达国家左右或影响,而这些国家的政府与工会是劳工标准SA8000的积极推动者。所以,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或联系,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反对将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直接挂钩。像许多国际贸易的技术标准一样,这种很容易被扭曲的,以劳工标准为依据的SA8000很可能演变成为一种对发展中国家极其不利的新的贸易壁垒,成为一种充斥所谓人权标准的认证体系,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杀手锏。SA8000的普及和推行,将有利于发达国家打着维护人权和社会责任的幌子,迫使发展中国家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削弱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进而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与反倾销比较,SA8000机制更易获得西方国家的认同,也比反倾销要更容易取得证据。SA8000的要求非常严格,容易很快地获得裁定,其认定程序比反倾销简单得多。
二、申请SA8000认证应注意的问题
从近期SA8000在全球和中国的推动进程来看,SA8000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标准。但是,申请SA8000认证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又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在中国,确实有一些部门和企业不重视SA8000对中国出口企业产生的影响,反应迟钝,没有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中国大批出口企业已经受到了SA8000的严重影响。恶果形成以后,失去订单甚至面临倒闭的企业有苦难言,于是就有病乱投医,急于参与认证。
在境外相关机构的精心组织和设计下,SA8000已经快速地在中国推行。中国目前已经有60多家企业获得认证,2004年中国通过SA8000认证企业的数量将与过去历年的总和相当。跨国公司为了实施其全球性战略及其长期的最大化盈利目标,已经在不断地调整其经营方式,并以推动SA8000为契机,加紧对供应链的控制。国内外的相关利益机构也意识到了开展SA8000认证的咨询和服务工作将迎来巨大的市场,因此纷纷借咨询服务和认证之名,进一步迷惑人们对SA8000的认识和正确理解。这一切已经对中国国内企业开展SA8000的认证带来很多麻烦,应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
首先是对认证和咨询机构的选择。
由于SA8000认证体系的标准有别于其他国际标准体系的要求,在申请SA8000认证时对认证机构和认证咨询公司的选择就显得相当重要。SA8000的全球认证机构总共只有9家。他们分别是:瑞士的SGS,挪威的DNV,德国的RWTUV,香港的TUV, 美国的ITS,UL, 法国的BVQI,意大利的CISE,RINA。这些机构对SA8000体系的审核都具有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并在认证行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公信力的认证机构,但各家的权威性,价格,专业服务能力及对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等多个方面却往往不尽相同,尤其是各家历史形成的经营认证的重点不同,相对SA8000的专业服务能力就有很大的差别,对认证具体环节的要求松严程度不同更加关系到申请认证公司过关的难易度,认证费用各家虽然不一样但差别不大,申请认证公司应该货比三家。最为关键的是,现在国内的所谓的认证机构大都是这些机构的代理机构,有些还是二级,三级甚至四级,五级代理,它们往往出于经营利润最大化的目的,采取了很多额外的措施,编造了很多慌言,应引起申请认证企业的注意。
因为申请SA8000认证涉及整个公司管理体系的各个层面和各个方面,是个十分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仅仅依靠内部的力量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能有效地利用外部力量尤其是专业人士的专业知识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选择一个具有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和丰富的咨询服务经验与能力的咨询公司就显得至关重要,先通过专业咨询公司进行包装,然后再行申请认证也是国际惯用的方法。选择咨询公司时主要衡量它在咨询行业的信誉,声望以及与认证机构的合作关系等,尤其要特别看重负责项目专家的专业知识,咨询经验和水平等因素。各个咨询机构的具体咨询费用差别很大,服务能力的差别就更大。目前在国内,不少咨询机构还是滥竽充数,混水摸鱼,根本就没有咨询和服务的能力。
由于目前SAI在SA8000认证方面与中国政府层面对接是空白的,中国目前还没有任何SA8000的认证机构。加上中国法律对境外机构在国内开展经营活动有特别的规定,所以目前在中国开展SA8000认证的机构几乎是非法的。目前有不少机构利用国外和香港的认证中介机构名义开展活动,国内也有不具SA8000认证资质的中介机构也想趁机分一杯羹,包括目这类机构在各地开展的SA8000培训,报告会等有偿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扰乱经济秩序,无照经营,超经营范围经营和漏税等一系列的非法行为。严重的问题在于,境外势力为了谋取利益,其相关机构已经想尽了很多办法,多途径多层面地有意地在误导中国企业对SA8000的理解,他们所介绍的内容往往是片面和扭曲的。国内一些申请认证的企业与这些公司签订的委托认证合同多属非法合同,一旦委托环节出现问题,认证不成功,导致纠纷便无法得到法律的保证。国内已经有多个省份陆续出现这类问题,应引起申请认证企业的高度重视。
其次是企业对成本,利润机制的控制。
跨国采购公司在推行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体系的同时,也显露出另一面不可告人的目的。我们发现跨国公司把推行SA8000认证当成借机全面掌握加工企业经营成本和利润的最有效途径,一旦一个供货企业被跨国采购公司协助认证,其经营成本和利润的秘密就无可遁形,完全等同于公开给对方。笔者在调研时,发现广东有几家超过5000工人的大工厂出现了惊人相似的发展历程和遭遇。大概情况是:几年前,这几家工厂都是几百员工的中小型工厂,产品质量,发展前景和盈利都不错,正因为如此,某跨国采购公司便主动上门要求下订单收购其产品而且每年的订单量都快速增大,而工厂也为了承接订单也不得不把工厂规模不断扩大甚至贷款引进设备和建设产房,但与此同时,收购价格不是上升而是不断下降。最近工厂老板才发现,辛苦了几年,工厂规模上来了,盈利却没有相应增加,而且跨国采购企业经常以检查工厂,监督质量等为由已经很清楚地了解到单个产品的具体生产成本,于是这些跨国采购公司肆无忌惮地只支付很少一点加工费,实际上跨国采购企业已经把这些工厂视为失去讨价还价能力的附属加工厂了。现在这些工厂的产量规模已经到了非这些跨国采购公司购买而难以找到其他市场能承接的地步,不承接订单就意味着必须重新寻找市场而被迫缩小规模,增加费用甚至破产的危险。工厂也发现与这些跨国公司的协调和谈判越来越艰难,每提出要提高价格,跨国公司总以其他某某企业的价格更低为由予以拒绝,换句话说,这些企业已经不可能控制他们的盈利了,只能被这些跨国公司牵着鼻子走。
有报道称,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向型经济在近年来之飞速发展,正日益迫近在外贸方面领跑已久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企业竞争力远高于珠三角。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珠三角的不少出口加工企业在跨国公司推行SA8000认证的压力下,出现的成本,利润机制的失灵已经导致了外贸投资和对外出口生产的乏力,可见企业的成本,利润的控制问题已经成为约束珠三角出口加工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制约因素。
再次是如何保全企业的技术秘密。
生产的秘密技术是表现为技术垄断性特征。一个企业有技术垄断,才会有产品与市场垄断,才会有高额收益。如果秘密技术泄漏或被窃,将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经济利益,甚至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作为竞争对手的企业在其技术和产品达不到市场需求时,就想通过窃取对方技术秘密或收买对方人才的方法来获取竞争性技术,从而实现其市场利益的目的。这样的道理,任何企业家都懂。问题是由于技术秘密泄漏,造成市场被别人占领,进而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例在国内外屡有发生,这就说明了技术秘密的泄漏往往可能有其隐秘的途径。
笔者在珠三角调研时,曾访问一家化工企业。其经营者告诉笔者,去年以来,跨国采购公司多次要求该企业申请,并以产品生产过程中是否会对生产工人的身体造成伤害,该产品是否存在不道德成份为由,强烈要求该厂提交产品的配方,以供跨国采购企业组织的专家组进行论证,否则,该企业将在不久可能会失去订单。但是这家化工企业同样面临上述所提到的麻烦,其产量已经到了非该跨国采购公司购买而难以找到其他市场承接的情况。很明显,被迫公开提交秘密的技术资料给认证专家就意味着企业从此不存在技术保密了。
跨国公司为了实施其全球性战略及其长期的最大化盈利目标,已经在不断地调整其经营方式,类似上述所讨论的在SA8000认证掩盖下的新型的采购经营模式,在中国已经有大范围铺开的发展趋势,这种对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大企业和经济进行有效控制的方式虽然隐蔽却极其凶猛。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关系是建立在高新技术基础之上的,通过研究开发而获得高技术,并将它应用于经济各部门,尤其是应用于军事部门中成为各国竞争与合作的焦点。高技术企业产生,拥有的高技术,自然成了被跨国采购企业觊觎的目标。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保密保护尤其重要,特别是在推动SA800认证合法外衣下的跨国采购经营模式更应该引起我国出口加工企业的高度重视。
笔者认为,若把这种跨国经营模式放在国家与国家的政治关系上或军事层面上看,其危害性并不亚于常规的政治策略,军事战术或军事武器,如果个别国家的政府蓄意以这种模式介入和干预别国经济,就更有可能使这种模式显示出对目标国家经济破坏的严重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既要看到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体系的合理性,又要充分认识在这种合理性外衣包裹下的祸心,并积极面对已经对中国经济安全提出的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