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业务合作

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及危害辩识

2005-10-31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一、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
  事故可以说是能量异常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也就是说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一般地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数量越多,系统潜在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就越大。因此,一切产生、供给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危害因素。
  例如机械加工飞旋物体的飞出。压力容器的爆炸中的冲击,都是动能的异常释放,高处作业堕落是势能的释放,高温物体产生的灼烫、是热能的释放、触电事故的产生是电能释放的结果等等。
  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或破坏设备的性能,也是一种危险因素。
  例如机械行业中铸造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粉尘、表面处理及涂装作业产生的有害物质都能侵袭人体造成职业病、中毒、窒息等危害。
  另一方面由于失控而带来不良后果,也是一种产生危险、危害因素的原因。
  如故障:由于机械设备在长年使用过程中,产生磨损、老化、疲劳或在检查、维修过程中失误而发生故障并导致危险、危害产生。
  人员失误也是一种失控、由于人员在失控状态下易产生不安全行为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如动作不当、误操作、吊物下作业、机械运行中加油、不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等等。这些都是人员失控状态造成危险、危害因素。
  管理缺陷也是产生失控发生的重要原因。还有环境的因素如照明、噪声、尘雾影响人们判断的错误,温度、湿度、振动而引发的设备故障等都是发生失控的间接原因。
  二、危害辩识
  危害辨识、危险评价是控制和消除危害、危险因素,防止事故发生的前题。所以企业必须首先组织力量、用科学实用的方法去系统、全面辨识危险因素、然后通过各层次、各部门责任制的落实、去控制消除危险、危害因素,才能达到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目的。
  1. 危害辩识的主要内容
  (1) 厂址:地理位置及地质状况,气象条件及常见的自然灾害,周边相关方的状况和可利用资源(包括抢救条件和周边交通状况等)。
  (2) 厂区平面布局:功能布局;(包括生产、生活、辅助生产和管理中心等),有害物质、易燃、易爆设施及高低温、噪声、辐射等的分布;建筑物布局及安全卫生防护距离等。
  (3) 建筑物:结构及耐火等级、朝向、采光、通风、开门、通道及消防卫生防护设施。
  (4) 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材料及产成品的理化性能;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以及工模夹具设计、使用及管理;常见的事故及控制状态。
  (5) 生产设备、装置:按《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分类如机械、电器、热工、燃爆等四类设备、设施。还应包括有毒有害作业布置和管理设施及事故应急设施;环保、生活卫生设施;工时制度及劳动强度等。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中,企业环境及工业卫生方面包函了上述厂址、厂区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大部分辩识内容,只是加以完善和补充就可以了。
  2、危害辩识的方法
  机械行业宜采用《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的方法对危害、危险因素进行辩识。常用的辩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 直观经验法。
  ① 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已经把国家现行的有关法规标准融入各类检查表中,特别是湖北省机械安技协会编制的“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检查记录表”在原有检查表基础上进行细化,更直观、实用、方便。
  ② 类比方法:利用相同、相似或作业条件的经验以及职业安全健康的统计资料来类准、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多用于危害因素和作业条件危险因素的辩识过程。
   上述第一种方法多用于固有的设施、设备。第二种方法多用于可能导致危险、危害因素的作业活动。如带电作业有窒息危险的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危害因素。
  (2) 系统安全分析法
   应用安全系统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害辩识。如《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中,常用的事件树(ETA)、事故树(FTA)等,但这些方法多用于 局布的危险、危害辩识。
  三、物质及作业环境危害辩识
  生产过程中的产成品、原辅料和废弃物分别以气、液、固态存在,它们分别具有相应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及危险、危害的特性。辩识物质在加工、运输、储存过程导致危害、危险因素的产生十分必要。下面以物质的危害方式分类进行辩识。
  1、易燃易爆物质
  (1) 凝聚相化学爆炸物质
  炸药类物质在受热、磨擦、撞击、冲击波、电火花、激光甚至可见光的作用下能发生爆炸具有极强的破坏力;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进行氧化反应导致自燃、爆炸的物质为硝化棉、黄磷、甲胺,对热、振动极为敏感的物质等;常温下能与水或蒸气反应的生可燃气体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如金属钠、钾、碳化钙等;极易引起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强氧化剂,如双氧水、高锰酸钾、发烟硫酸、纯氧等;受到磨擦、撞击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如硫磺、松香等。
  (2) 气相爆炸物质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所产生的危害、危险的大小,是由爆炸性气体、液体、蒸气的闪点、燃点、爆炸极限、密度及储量决定的。爆炸性粉尘,如铝尘、铁粉、电石、钙硅铝合金、面粉、木质纤维等粉尘。粉尘的平均粒度越小,越易燃烧、爆炸。
  (3) 腐蚀及腐蚀性物质
  电化学腐蚀,如金属设备在大气中的腐蚀;化学性腐蚀,如腐蚀性物质作用于人体器官,作用于建(构)筑物、设备、管道、容器等表面造成损害和破坏。腐蚀性物质包括有机性腐蚀物质,如甲酸、乙酸、丙醇钠等。无机性腐蚀物质,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硝酸、硫酸、盐酸、次氯酸钠等。
  2、生产性毒物: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对健康产生损害、造成慢性中毒、急性中毒或死亡的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包括以固体、液体、气体蒸气、烟尘等形式存在的原辅材料、产成品、中间体、反应副产品和杂质等。
  3、生产性粉尘:员工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收粉尘,能引起肺部组织发生病变、硬化、丧失正常的呼吸功能导致尘肺。如生产过程中的磨削、铸造、清砂、抛丸等作业人员吸入游离的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矽肺。焊割作业过程中吸入的金属粉尘而形成金属尘肺等等。
  4、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采光照明等所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也要进行充分的辩识。
  四、危害辩识应注意的事项
  1、为了有序、方便地进行辩识、防止遗漏、首先划分辩识范围,宜按厂址、平面布局、建(构)筑物、物质、工艺装备及辅助设施(包括办公、生活和环境卫生设施)、作业环境几个部分,分析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列表登记,综合归纳,模清危害因素的分布状况。
  2、分清伤害方式和途径。如机械伤害的挤压、咬合、碰撞、剪切等方式。中毒的器官生理功能及结构损伤形式,如粘膜糜烂、植物神精紊乱、自窒等。伤害途径是指人体直接接触或通过冲击波、火焰、飞溅物以及对毒物的吸入,噪声通过振动波传入等途径。
  3、划分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和要危险、危害因素。不仅要分析作业过程中正常运转、操作时的危险、危害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设备、设施、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危害因素。由于重大危险在不同行业不同时期有特定的含义和范围,但国际上习惯指导为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露为重大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