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业务合作

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2006-05-09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一、要求与解析
   (一)《审核规范》要求
    4.3.1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用人单位应建立和保持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的程序。程序应包括:
    - 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
    -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 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用人单位所采用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应该符合下述条件:
    - 依据用人单位的范围、性质和时限进行确定,以保证该方法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 确定风险级别;
    - 与运行经验和所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相适应;
    - 为确定设备要求、明确培训需求和建立运行控制,提供相应信息;
    - 对所需控制活动的监测提供信息,以保证实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风险评价的结果应形成文件,作为建立和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各项决策的基础,并为持续改进用人单位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绩效提供衡量基准。用人单位所制定的风险控制计划应有助于保护员工的安全健康。
    用人单位应定期或及时评审和更新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信息。
   (二)解析
    1.工业企业及各用人单位,应依据相关行业制定的"安全性评价标准(规范)",制订若干个程序文件,以建立和保持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程序。如《危险源辩识与评价程序文件》、《风险控制点管理文件》、《特种危险设备管理与评价程序文件》、《重大事故隐患管理程序文件》、《危险级别划分原则程序管理文件》、《"三同时"审批与管理程序文件》、《"四新"项目评审管理程序文件》、《临时用工管理程序文件》、《安全性评价实施管理程序文件》等。
    这些程序文件应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保持适应性并及时更新。
    2.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例如:①分为经常性作业和偶然性作业,如正常的电气配线作业和非正常架设临时电线(电器)作业。②分为已辨识或已控制的作业和未辨识或尚未控制的作业,如经常性且已采取措施的高处作业和偶然性的且未采取措施的高处作业。又如压力容器或易燃易爆类,已采取严格措施的作业或盲目进行而未采取防范措施的压力容器或易燃易爆类的作业。
    3.属于"三同时"和"四新"项目的作业是用人单位内非常规的作业或活动,应予以重点辩识、评价和控制,可参考各行业规定的"安全性评价标准(规范)"。例如机械行业的用人单位可以参考《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中"综合管理"评价部分的"三同时"项目检查评价方法及其解析说明。
    4.危险性作业主要包括: ① 高处作业(距基准坠落面>2M且无固定栏杆或封闭平台); ② 带电作业; ③ 禁火区内进行的明火或易燃作业; ④ 爆破或有爆炸危险的作业; ⑤ 有中毒或窒息危险的作业 ;⑥ 危险的起重运输作业(如超重、超高、超宽、超长、两车吊一重物等);⑦用人单位认定的其它有较大危险有可能直接导致重伤以上事故的作业。
    危险作业应由任务下达部门和具体执行部门共同填写《危险作业申请单》一式三份,经业务主管部门审定、安技部门复核并报用人单位最高管理层中主管此项业务的行政管理者审批后方可施工。作业前和作业当中有关部门和人员应到现场监督和检查。
    5.作业场所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包括产品的生产作业场所,各种辅助作业(包括维修、动能站房、后勤服务等) 场所,也包括在组织外的现场安装调试等作业场所。
    6.管理中应注重的人员。 ① 特殊工种的作业人员。 ② 临时用工人员。通常包括农民协议工、轮换工、计划外合同工、雇佣零散工等,这部分人员大多数从事苦、脏、累、险的作业,不少人文化程度低,安全素质不高,操作技能不全面,是事故发生的主要人群,应予以特别关注。 ③ 外来人员。包括参观、学习、实习、考察、检查、评价、调研、调试等人员;这部分人员大多数对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知之甚少,对危险点和危险因素辩识与预防能力不强,也是易发生事故的群体。
    7.用人单位自有的设备设施分类:①机械8项;②电气9项;③热工10项;④易燃易爆设备设施13项。详见机械工业《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修订本)》"设备设施评价"部分。
    在用人单位的区域范围,由外部提供(包括租赁、借用、临时置放等)的设备设施,均应在辩识、评价与控制的范围内。
    特种与危险设备,应予以特别注重,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相关行业有关法规和标准进行OHS 管理。
    8.建筑物与构筑物应注意年久失修有危险的建构筑物的辨识与控制。
    工艺工装、工模夹具与卡、产成品、再制品或半成品、原料辐料等,应按相关行业"安全性评价标准(规范)"有关评价条款,结合用人单位的事故易发点予以逐一辩识、评价与控制。
    9.劳动卫生与作业环境直接涉及到用人单位与相关方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应按相关行业的"安全性评价标准(规范)"要求进行评价和控制。例如,机械行业按照《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中"劳动卫生与作业环境"部分规定的各项条款予以评价和控制。
    10.用人单位应根据人员的活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等项内容进行危险辩识,区别一般危险因素与重大危险因素,对重大危险因素应逐项调查分析并制订控制措施。
    11.用人单位应对危险的设备设施与物料进行统计分析和危险等级划分。例如,机械行业可参照《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中"机械工厂危险划分及计算办法"进行危险级别划分。也可按人、机、物、法、环等因素自定危险级别的划分原则并已划定。
    12.用人单位应在危险辩识与评价之前应组织一次全面地初始评审,详见相应栏目。 13.用人单位的危险辩识、评价与控制,应考虑:
    (1)以下能量或因素逆散作用于人体、设备设施或作业环境而造成人员伤害、设备设施或环境污染事故:①机械能(动能与势能);②电能;③热能;④化学能;⑤放射能;⑥生物能;⑦物理能;⑧人机工程因素。
    (2)作业中的正常状态、异常状态或紧急状态。如设备设施正常运转状态、因故障停机状态、发生火灾或爆炸而致人伤亡等状态;又如作业人员正常工作状态,因故临时停止作业状态、发生意外现象或事故立即撤离等状态。
    (3) 用人单位OHS管理的过去时态、现在日寸态和将来时态。用人单位应根据历年已发生的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以及OHS 管理中的较大缺陷,分析危险因素的过去时态。例如机械工业依据《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确定建立OHSMS的现在时态,根据保持并持续改进OHSMS 的情况,以预测组织OHSMS的将来时态。
    14.危险标识、评价与控制时,可参考机械工业推行的《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推荐的15种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也可选用国家或地方区域性认可的或者是用人单位应用有效的其它现代化科学方法进行评价和控制。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要有形式、有内容、有效果。
    15.危险的辩识、评价与控制,应考虑用人单位已有的运行经验,考虑采取控制措施能力的适应性,考虑设备设施的要求和各自的特点,考虑物料采购的因素;考虑培训的要求,提供必要的监测活动所应具备的分析手段,方可保证实施与运行阶段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16. 用人单位的危害辩识可采取自下而上 (由员工通过车间、科室上报到组织OHSMS办公室) 或自上而下 (由OHSMS办确定类型范围并由车间、科室至员工去验证) 的方法;危险评价与控制应采取全员参与,基层生产班组与员工为主的方法。
二、危险辩识、评价、控制举例
    1.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采用生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用公式表示为D=L×E×C
    式中: L - 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 -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率
    C - 危险程度或事故发生后可能导致的后果 D - 事故后果严重度分数
    将三种主要因素分成不同的等级,并赋于相应的分数值见表1。
    表1 危险评价预测分析表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

生的可能性

分数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

境的频率

分数

 

危险程度

(可能后果)

分数

 

完全会被预料到

10

连续暴露

10

特大伤亡

100

相当可能

 

6

 

每天数次暴露

 

6

 

重大伤亡或特

大财产损失

40

 

不经常,但可能

 

3

 

每周几次或偶然地

暴露

4

 

伤亡事故或重

大财产损失

15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1

 

每周一次暴露

 

3

 

永久的全残或

财产局部损失

7

 

可以设想但高度不

可能

 

0.5

 

 

每月一次暴露

 

 

1.75

 

重伤或永久性

局部残疾或财

产轻度损伤

5

 

 

极不可能

 

0.2

 

每年一次暴露

 

l

 

轻伤或轻度或

财产轻微损伤

2

 

实际上不可能

 

0.1

 

非常罕见地暴露

 

0.5

 

轻微伤害

或中毒

1

 


    危险源A、B、C的分类范围为:

危险级别

A

B

C

LEC

30

15-30

15


    2.作业环境危险辩识统计表
    表2 作业环境危险辩识统计表

 

作业活

动或工

是否A/B/C

危险点或有害点

危险源

(含有害

因素)

防护措施

(/)

 

作业使用

的化学危

险品名称

化学危

险品性

日用量

(KG)

 

消防

与应

有否发生

(泄漏/中毒/职业病)

 

 

 

 

 

 

 

 

 

 


    危险源:指存在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灼烫、中暑、中毒、高处坠落、火灾爆炸、有害因素等。
    有害因素:有害有毒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碳、氯气等)、重金属(汞、铅、锰等)、粉尘 (矽尘、有机粉尘)、噪音、振动、高温、潮湿、采光不足;苯、甲苯、强酸、强碱等无机/有机毒物等。
    3.事故与未遂事故发生及预测表
    表3 事故与未遂事故发生及预测表

 

 

 

事故

 

 

 

时间

 

 

事故

程度

 

 

 

事故原因

 

发生事故

部位、设

备或作业

活动

实际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