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业务合作

谈建筑行业实施OSHMS的各方支持

2007-07-27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目前,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推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以下简称体系)的咨询、认证、实施活动,以提高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绩效,保证广大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体系的实施离不开社会、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三方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1杜会对实施体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1健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构成和体系实施的规范
  在大力贯彻《安全生产法》的同时,要及时健全行业部门安全生产的条例、标准,把体系审核规范变为强制性规范。建立政府行政领导年度考核与安全生产工作挂钩的制度,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把体系实施运行工作融入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监察之中,充分发挥行业和地方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全面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1.2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和施工企业现状的评佑
  加大宣传,使社会对建筑施工生产事故和职业病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安全生产年度报告制度,通过新闻媒体加强宣传报道,以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开展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现状和管理水平的评沽。由于我国处于企业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企业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工种变化频繁,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内容针对性不强、规定相对滞后,安全管理机构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安全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强、敬业精神不够等,严重制约了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
  1.3加强对咨询、认证机构的管理和审核员的培训、注册、继续教育的监督
  在各省、市均要成立达到相关要求并有一定数量的体系咨询、认证机构培训一批业务能力强、知识面广、爱岗敬业的审核员,具体实施体系的普及、培训、
  审核、实施、运行检查、年度审查等工作。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开展工作,稳步推进认证机构认可和咨询机构备案工作。
  1.4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通过国际研讨会、论坛、互访、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经验,使我国建筑行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健康顺利地开展。
  2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在政府、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2.1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政策,鼓励施工单位踊跃实施体系
  由于实施体系的企业对保证从业人员安全健康有着良好的社会形象和业绩,受到建设单位、管理单位等相关方的青睐。因此,企业申报(升级)资质等级、项目经理资质申报(升级)时,在企业参加招投标和参加“三优一文明”的评比中,都应给予加分或者奖励。
  2.2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对参与认证的企业提供技术和管理上的支持
  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应该鼓励企业进行体系的咨询、运行和认证工作,给关注认证的企业提供充分的信息,并从技术、业务、管理等名个方面提供大力的支持。
  2.3体系实施和安全防护费用的计取、使用
  制定政策,把实施体系认证的费用和现场生产时用于安全防护的设备、设施、检测仪器、个体防护用品的投入和安全管理人员工资以及相关费用制定定额、基价,并用法律、法规的形式保证,以免招投标报价时受到影响。对投入资金不到位的建设和施工单位进行严肃的惩处。
  2.4加强建筑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的管理
  要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监督机构的管理和人员培训,规范执法监督行为,严格工作制度,督捉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和防护措施的到位。对不符合要求的认证机构、安监机构有权进行通报,必要时对施工现场提出暂停哦撤消认证证书的建议,也可对认证机构提出整改要求、警告处分、哲停就注销认证资格的建议。通过监督促进体系的持续改进。
  2.5创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监督单位、政府部门应定期、定时进行体系运行、认证咨询、企业认证、安全管理、事故案例、信息动态、政策法规操作等交流,促进体系的实施和有序发展。
  3施工企业应做好基础工作和提供必要资源
  3.1在施工企业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和教育
  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倍训活动,营造优良的安全生产氛围。建立报、刊等各种宣传渠道及举办安全知识竞费活动、专题晚会,征集安全生产的新点子、新方法、新措施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防护能力。
  3.2进行体系的宣传和内审员的培训
  建立员工生产安全培训制度和计划。外出参加学习哦邀请咨询专家到厂进行体系有关知识的普及,采用现场教学,使员工在灵活多样的活动中掌握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加强对内审员的培训和考核,倍养一批掌握安全生产及审核知识,且精通审核程序、过程、技术,办事公正、严谨,有较强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的内审员担任内审工作。
  3.3提供必要的资源
  企业要提供人力、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正确使用安全费用,及时检查、淘汰、更新防护用品(设施),抽调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人员参与体系的建立、运行和绩效的检测和测量。要保证全体员工全面参与体系的各项工作,全面促进体系运行。
  3.4成立贯标机构并明确其职能和作用
  根据企业的规模、性质、业务范围、经济实力自行安排,成立行之有效的贯标机构。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规草制度,明确机构职责,明确贯标人员应负的贡任并签汀责任书,履行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持续改进的承诺。
  3.5施工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应承担职业安全健康的最终责任
  在企业内部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建立以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和规范管理、工作绩效与报酬相挂钩、人员职责明确清晰到位的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促进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施工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对体系的实施、运行进行领导和综合管理,并对具绩效负责。
  3.6主动和相关方交流和协商
  施工企业同相关的供料方、运输方、承包方、分包方、委托方、相邻单位、行业管理部门、消防部门、急救单位、供水供电方、电信邮政方等组织进行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协商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合作,以促进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绩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