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业务合作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应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结合

2008-07-10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一、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发展过程以及存在问题

  1、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发展过程

  安全性评价属于风险评估管理的理论范畴,起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保险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各种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推动了安全性评价活动的发展。传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在事故分析和采取的措施上大多是事后的方式方法,缺乏系统性、可预见性和科学性。美国安全工程专家海因里希利用概率论的方法,对55万起安全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了各种安全事故是可以预测、也是可以预防的论点。他的研究结果改变了人们以往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不可预测的、偶然的陈旧观念,为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奠定了基础。他认为安全事故是由五个因素依次发生连锁反应的结果,这五个因素分别是社会环境不良和管理欠缺(A1)、人为过失(A2)、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A3)、意外事件(A4)、人身伤亡(A5)。为防止发生安全事故,五个因素中着眼点应放在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A3)上面。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就是针对企业内部的生产设备系统、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安全生产管理等三个方面可能诱发的危险因素,以防止人身事故、特大和重大设备事故以及电网事故、频发事故为重点,采用风险评估的方法进行查评诊断的一种有效方法。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安全性评价越来越被供电企业重视和应用。广电集团公司就明确要求各所属单位开展安全性评价活动。自1997年以来,惠州供电分公司就已坚持不懈地开展安全性评价活动,由于公司领导的重视以及安全性评价本身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惠州供电分公司的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高。2004年10月21日,惠州供电分公司的安全记录达到410天,超越了1997年12月创下的409天历史最高记录,并且目前还在不断刷新。

  2、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它可以摸清企业的安全基础状况,为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种安全管理的指导方法,控制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但在实践当中我们发现,由于安全性评价的侧重点不同,也存在一些问题。

  (1)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作用不明显。在电力系统中,供电企业管辖的供用电系统发挥着配送作用,使源源不断的电能输送并分配到千家万户。保证供电企业管辖范围内的电网及供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是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和保证。因此,评价生产设备的安全性是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按设备分类和专业分工,生产设备又可以划分为变电一次设备、电气一次设备、调度、输配电设备和城市电网等五大专业。由于评价范围涉及的专业较多、技术含量高,确定危险因素的重点就放在对电网和设备的运行参数、状态参数、检测数据等信息量的分析判断上面。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是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第二大部分,评价重点是生产用的工、器、机具和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安全条件。安全生产管理是安全性评价的第三大部分,评价重点是确定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实际存在的管理缺陷、管理漏洞和管理不善等方面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

  从上可知,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在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方面成效显著,但在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虽然有一定的作用,可还不尽人意,还要进行探索和创新。

  (2)“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分数是不重要的”论点欠完善。由于以往为了查出实际的供电企业内部安全基础状况,掌握实际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运行情况,使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让人们淡化分数意识,往往会强调“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分数是不重要的”。在中国南方电网公司2005年工作会议上,袁懋振董事长提出:“按照打造国内领先、国际著名企业的要求,开展南方电网与国际、国内同类先进企业的对标工作”。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进行开展对标工作,就是贯彻落实袁懋振董事长重要指示的具体体现。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标”就是分数。对惠州供电分公司来说,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的“标”既可以与国内同类先进企业进行对标工作,找出存在的差距,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也可以与以前历次开展的安全性评价的“标”进行比较,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方法,进一步增强信心。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分数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应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结合

  安全性评价是一种检查、评价的方法,缺乏对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特别是缺乏对作业人员行为的分析和控制,因此,并不是安全管理的唯一方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供电企业中大量危险的、复杂的工作仍然是由作业人员来完成的,而人又是最活跃、最具有不确定性,不可控的。因此,在开展安全性评价的同时,还必须在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方面加大力度。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开展职业安全健康活动,就能很好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它是采用基于风险管理思想基础上的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一整套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特别是能有效的控制施工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风险。

  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定义和特点

  职业健康安全(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指的是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健康与安全的条件和因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缩写为OHSMS)是总的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便于组织对与其业务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管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上个世纪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它与ISO9000和ISO14000等标准化管理体系一样被称为三大管理体系。该标准采用了与ISO14000相似的结构,由“方针-策划-实施与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管理评审”五大要素构成,采用了PDCA循环管理思想。PDCA管理思想为建立、实施、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促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绩效的不断改进提供了有效的运行机制。它强调通过危险源辨识,了解组织的风险状况,通过目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应急准备与响应、监视与测量等体系要素的实施,将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思想贯穿于体系建立、运行和改进之中,目的是为了减少人身伤害和安全事故,降低由于事故造成的安全成本。它还强调对风险的动态管理,对危险源以及风险在适宜的时候进行重新识别和评价,并制定新的目标、管理方案以及其它控制措施。

  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要点

  (1)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很多,但要注意辨识的方法及充分性,如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法、事件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也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或局限性,供电企业在辨识危险源的过程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辨识范围应覆盖电网规划、设计、安装、施工、运行生产、检修维护的全过程,根据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和物理、化学、心理、生理等多方面信息来加以识别考查。特别应考虑供电企业生产一线人员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施工和生产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施。为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可以认真吸取兄弟单位发生的安全事故教训,借鉴各种安全的规程和管理制度、较为成熟的安全检查表或安全评价表的内容。对惠州供电分公司来说,目前存在的主要危险源为:500 kV惠州站

  3变压器B相自投产以来就有乙炔,且去年出现了波动;施耐德开关法兰有裂痕;东惠线和核惠线阻波器出现运行发热超标,限制了大功率的传输;110千伏、220千伏和500千伏部分国产刀闸存在操作不到位等缺陷;还有一批运行超过10年的微机继电保护和电磁型继电保护还在电网上运行。另外,输配电线路被盗的数量大、主材破坏多,愈来愈严重威胁电网安全。

  (2)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进行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供电企业现阶段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分级,根据评价分级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从而取得良好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达到持续改进。目前风险评价的方法尚没有统一的规定,在选择评价方法时,应考虑评价方法的应用是否具有逻辑性、一致性和合理性,考虑组织人员素质、工艺特点、资源状况以及行业特点。电力系统发生的大量事故表明,安全事故的发生均有其前兆,其中之一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又与人际交流、领导决策、工作负荷分配以及工艺不合理制度漏洞等因素有关,因而消灭或大量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将是安全工作的一项基础工作。要抓好以下的环节:一是规范化,电力是一项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产业,要坚持凡需人工操作的任何工艺都要规定规范的操作程序,加强“两票三制”的管理,严格检查、监督和考核。把各级各类检查引入电力企业的运行检修和工程施工之中。积极进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凡能由自动化设备代替人力劳动的工艺都应实现非人工操作。二是科学地分配好工作,提高个人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能力,合理分配工作时间,不要使人员过于劳累,工作要忙而有序,施工现场要整洁卫生。三是提倡人员的互防互纠,人的智力总会有差别,人的经验也有丰贫之差,先察觉到的人要提醒和帮助其他人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比如,在电力系统执行操作票中进行喊话和复诵,交叉检查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3)风险控制

  确定风险等级后,需确定将风险降至可容许程度的措施,确保不违反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并保证安全目标得以实现。对供电企业来说,由于电网规模迅速扩展,技术的复杂性相应增加,为管理方便,每一危险源应按照其专业性划归或确定为某个归口部门,由其落实相关措施。对高风险等级危险源制定职业安全目标和方案予以改进,对中等危险源制定程序文件、操作规程、应急方案控制,对一般危险源保持现有的有效安全控制方式。另外,应注意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前,需要先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价,以确保不再出现新的风险源,并有效贯彻落实。今年惠州供电分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是保证不发生人身死亡和重伤事故,不发生有人为责任的电网和设备事故。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是按照已经制定的活动计划深入开展 “人人履行安全责任、处处落实安全措施、天天刷新安全记录”的安全生产活动(3E安全活动),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由安全监督部牵头重新修编公司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由人力资源部牵头重新修编公司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由生技部牵头重新修编公司各专业分界原则和明确设备运行、维护管理部门。调度中心负责电网的安全运行,合理安排运行方式,科学调度,杜绝电网事故的发生;生产、维护部门负责保障设备安全、健康运行,杜绝设备事故发生;生技部门负责设备的技术监督和管理;安监部门加大对违章行为考核的执行力度。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团员身边无违章”活动,号召每一个党团员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好表率作用,以身作则,不仅自己要带头做好安全工作,还要督促身边的人做好安全工作,杜绝“违章、麻痹、不负责任”现象的出现,真正做到党团员身边无违章、无责任事故。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一线班组进行危险点分析、两票学习培训班。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所有外来施工人员必须挂牌上岗,施工资质和人员名单必须经工程部和安监部审查备案,实现上岗人员的资质和他所从事的工作相符,到现场工作的人员和备案的人员相符,工作现场由工作负责人保障安全,各主管部门应负起相应管理责任,定期检查现场安全。认真吸取兄弟单位事故教训,分析事故原因和暴露问题,对照检查,总结经验,采取防范措施,杜绝发生事故。例如,对照兄弟单位曾发生的GIS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我们就要做好500千伏博罗站220千伏部分GIS的检查处理工作。

  三、结束语

  总之,在开展安全性评价的同时,还要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开展职业安全健康活动。只有安全性评价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结合,持续改进安全管理,才能保证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实现安全目标。

  参考文献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年

  [2]《“人人履行安全责任、处处落实安全措施、天天刷新安全记录”活动方案》,惠州供电分公司,2004.10

  [2]黄卫民,《在惠州供电分公司2005年第一季度安委会会议上的讲话》,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