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业务合作

建筑企业新建项目部应如何建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008-08-19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最核心的部门是项目部,而项目部是一个临时组建部门,有的企业一个可能成立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项目部,因此在项目部成立之初,成功建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至关重要。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审核经验,结合建筑行业项目部的特点,就新建项目部如何建立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望能对建筑企业有所帮助。

  1.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一个已经运行并通过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建筑企业,必定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公司管理制度。那么,在新项目部成立时,就应将公司的管理制度纳入项目部的管理范围,并遵照执行。若公司建立的管理制度与新成立的项目部的实际情况相适宜,具备可操作性,项目部可直接应用公司的相关制度;否则,由公司主管科室与项目部共同研究,依据公司的相关制度,结合项目部活动、产品及服务的特点,建立或完善相关制度。项目部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般应建立和完善如下制度:

  (1)废水、粉尘、噪音、固体废弃物、能源资源、油品化学品、相关方管理等环境管理制度。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应将职业健康安全的相关要求同理纳入。

  (2)专项制度,如锅炉房管理制度、库房管理制度、配电室管理制度、空压机房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等,应针对相应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的控制要求来制定。

  (3)各种设备及各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可根据相关的法规来制定。

  (4)食品安全管理、设备维修保养、车辆安全管理、安全标识牌管理、安全用电、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劳动保障管理、危险化学品的MSDS(物质安全参数表)等相关制度。

  (5)各项安全技术交底文件。

  (6)各种应急预案。

  注:项目部新建立或完善的管理制度,应纳入公司管理制度范畴,以指导以后成立的项目部建立实施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2.进行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及评价

  新项目部成立时,由公司主管科室和项目部一起,根据项目部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对公司原有的环境因素清单进行确认,找出公司清单中目前项目部存在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对于项目部新增加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应补充识别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并形成项目部的环境因素清单和危险源清单。按照公司规定的评价方法,由公司主管科室和项目部一起,对项目部所有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评价,评价出项目部自身的重大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评价,评价出项目部自身的重大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不可容评风险),并对其加以控制和管理。下面,简单介绍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辨识应考虑的几个方面。

  2.1环境因素识别

  (1)全面:应考虑组织所有的产品、活动、服务及使用的产品和服务,如项目部自身活动中的环境因素、项目部所在地原有环境中的环境因素、各种原辅材料及产品中的环境因素、分承包方或供方在提供的服务活动中环境因素等。识别时,还应考虑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九个方面(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向土地的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的使用、能量(如热、辐射、振动等)排放、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以及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等)。

  (2)具体:环境因素的描述应具体,如食堂含油废水的排放,锅炉废气SO2的排放,烟尘的排放,油漆气体中苯系物的排放等。

  2.2危险源辨识

  根据GB/T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危害因素具体、详细、科学合理,危险源的辨识和分析可按此方法进行。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

  (4)心理、生理性危险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

  (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指挥失误、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

  (6)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将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分为16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伤、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等。

  危险源的辨识应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在描述危险源时,应描述可能导致的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如:木工房电线老化、食堂明火上拉设电线、宿舍私接电炉子及电饭锅、司机酒后驾车、车辆刹车失灵、搅拌机的电线挂在塔吊的铁架上、楼梯边无防护栏、预留洞口无防护等等。在危险源清单中,也应将可能导致的事故一并描述。

  注:项目部新增加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应纳入公司的总清单,评价出的重大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不可容许风险)也应进入公司的清单。

  3.建立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根据公司的总标,同时考虑项目部评价出的重大环境因素及重大危险源(不可容许风险)建立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但并不是所有的重大环境因素及重大危险源(不可容许风险)均要建立。管理方案的制定,应考虑需要投资建立或改造的环保及安全设施,应切实可行。

  4.列出相关法律法规清单根据公司列出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找出适用于项目部环境因素及危险源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文本,并将重点传达到关键岗位。一般包括:国家的或国际性的法律要求、省部级的法律法规要求、地方性法律法规要求、和政府机构的协定、和顾客的协议、非法规性指南、自愿性原则或业务范围、自愿性环境标志或产品护理承诺、行业协会的要求、和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协议、组织或其上级组织对公众的承诺、本单位的要求等。

  5.落实各岗位的职责,形成文件并传达到各岗位,对各岗位的员工实施分层次培训,进行三级(公司级、项目级、班组级)教育,培训方式有内培和外培:需要取得资格证才能上岗的工种,应送外培训取得上岗资格证书,其余员工应进行内部培训。培训内容一般包括: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应急预案、本岗位具有的环境因素、危险源及相关控制要求、公司方针、目标指标及管理方案、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知识、安全知识等。培训应有针对性,不同的岗位应培训不同的内容。培训应做好记录,包括计划、签到表、记录、考核结果、有效性评价等。

  6.建立健全安全/环保设施验收制度

  包括设备进场/出场时的安全验收、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的完工验收、除尘器的验收、油烟净化装置的验收、土方施工时基坑支护和临边防护的验收、临时用电的验收、脚手架的验收、“四口”“五临边”防护的验收、安全防护网的验收、模板安装验收、塔吊的验收及安检证、压力容器的检定证等。

  7.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包括专项电施工方案、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土方施工时基坑支护及临边防护专项方案、模板安装施工的专项方案等。

  8.建立记录管理制度

  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各项活动和工作,并保存实施记录。记录一般包括:项目部的环境因素清单及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危险源及重大危险源(不可容许风险)清单、法律法规清单、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及实施的相关记录、培训证书及记录、信息交流的相关记录、文件管理的相关记录、各种管网的维护维修记录、化粪池清掏记录、隔油池清掏记录、环保设施维修保养记录及监控记录、设备设施维修保养记录、洒水记录、使用低硫煤的相关证据、固废处理记录、有毒有害固废交接及处理记录、有毒有害固废处理厂商的资质证明文件、水电煤纸原材料等资源的统计分析记录、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库记录、与重要相关方签定的合同或协议、有关的供方与承包方的信息、技术交底记录、各种验收记录、劳动防护用品的验收合格及发放记录、预案的演练及评价记录、体检及保险的相关证据、各种安检合格的证书、各项监测及检查记录、检测设备的校准及维护记录、投诉及处理记录、法律法规遵循情况的评价记录、事故事件报告及处理记录、对法律法规遵循符合或潜在不符合采取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记录、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等。

  应建立和加强记录管理制度,包括建立记录清单,保存好记录表单,记录的更改、标识应具有可追溯性。记录保存应防水、防霉、防虫、防盗、防火等,记录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分类保存,便于查阅。

  9.对废水、粉尘、噪声进行监测

  如地方环保部门有特殊要求,应按要求进行;对设备噪声可自行进行监测。对员工的体检和保险应按要求进行,对检测设备应定期校准和维护;对目标指标的完成情痀及运行控制的实现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应进行定期评价;对以上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或潜在的不符合项,应及时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

  10.文件管理

  应建立受控文件清单(包括公司下发的文件、项目部自己编制的文件及外来文件),建立收发文记录,文件应发放到各使用岗位。文件的编号、编制、审核、批准、更改、收回、处理、保存以及有效标识,应按照公司编制的文件管理程序进行。

  以上内容是针对一般项目部而言,各项目部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以上内容进行删减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