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建筑施工企业OHSMS实施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

2009-05-18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是目前世界各国广泛推行的一种先进的现代化安全生产管理方法,是与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并列的三大管理体系之一。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可以通过管理体系中17个要素的实施及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PDCA循环)的机制,来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为有效推动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向科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自1999年10月始,原国家经贸委率先在企业中积极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2001年12月,由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GB/T28001-2001),并已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一、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彻现状

  根据2004年进行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有关资料,截止2004年末,全国共有建筑业法人企业单位约为14.9万家,占进行产业活动单位比重为2.2%,在岗的就业人员2791.4万人,占就业人数的13.0%;建筑业个体经营户56.5万户,占个体经营户总数比重为1.4%,就业人员461.6万人,占就业人数的2.15%。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及国有独资公司0.95万个,占7.4%;集体企业1.49万个,占11.6%;私营企业6.69万个,占52.2%;港澳台商投资企业0.08万个,外商投资企业0.08万个,均占0.6%;其余类型企业3.51万个,占27.6%。

  而截至2005年6月30日,经CNAB认可的认证机构颁发的带有认可标志的现行有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4,638份,其中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3178份;中部地区(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764份;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695份;国外地区1份。

  建筑施工行业是职业健康安全风险三大高危行业之一,也是近年来安全生产事故频发、重特大事故重灾区,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国发生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安全和在建工程质量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12.15%和12.46%。在建筑业生产总值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死亡人数能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下降,说明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很有成效。但是,2005年度发生的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起数与上年相比没有明显下降。

  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出,贯彻该标准并获证的企业从东到西呈递减趋势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较吻合;相对我国从事建筑业的单位总量比较看,贯彻该标准并获证的单位比例非常低,仅为3.11%,并不是表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都比较高,恰恰相反,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更需要贯彻该标准,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迫在眉睫。如何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作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后造成的各种损失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成效

  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作可以为建筑施工企业取得显著的效益。根据有关研究成果,取得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合同额增加,中标概率提高。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期间,由于企业形象、企业信誉、安全健康影响等方面开始有所改善,导致企业签订合同额增加;建立和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后,企业形象、企业信誉、安全健康影响等方面大大改善,企业的签订合同额增加、投标活动的中标率上升。

  2.安全投入降低,安全施工保障程度提高。在建阶段的安全生产投入与未建阶段基本持平, 但高于体系运行后,说明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安全生产投入并未明显增加;而体系建立后的安全生产投入比未建阶段明显减少,说明体系的运行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明显提高,较低的安全生产投入已能维持支持的生产活动。其中:1)在建阶段的安全教育、宣传投入比未建阶段和建后都高,说明企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企业已经意识到安全教育、宣传的重要性,对安全宣传、教育重视程度较高,且投入增加;而建立后的安全教育、宣传投入与未建阶段基本持平,说明建立后企业的安全教育、宣传投入恢复到正常水平,体系稳定运行。2)在建阶段的安全设施设备投入稍低于未建阶段,但高于建立后,说明在建企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对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没有增加,而建立后的安全设施设备投入比未建阶段和在建阶段都低,说明在建立体系后,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明显提高,大大节省了在安全设施设备方面的投入。3)在建阶段的劳动防护用品投入比未建阶段稍高,说明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企业对员工的劳动防护措施比较重视,劳动防护用品投入增加,而建立后的劳动防护用品投入比未建阶段和在建阶段都低,说明建立后企业已经建立严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制度,体系已开始起到持续改进的作用。

  3.因事故、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投入(损失)降低。在建阶段,企业因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投入(损失)比未建阶段和建立后都低,说明企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期间,对事故、职业病的经济投入减少,而建立后的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投入(损失)比未建阶段和在建阶段均高,说明企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后,由于体系的正常运行,致使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对事故和职业病的经济投入(损失)加大。其中:1)在建阶段的事故医疗费用(含职业病)稍高于未建阶段,而建立后因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投入(损失)比未建阶段和在建阶段均高,说明企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期间及之后,可能由于体系的运行,致使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对事故和职业病的经济投入(损失)加大。2)在建阶段的事故伤亡赔偿费用(含抚恤金)比未建阶段低,说明企业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期间,体系已开始发挥作用,使事故伤亡赔偿费用(含抚恤金)减少;而建立后的事故伤亡赔偿费用(含抚恤金)与未建阶段基本持平,说明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后,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重视对事故伤亡的赔偿,致使赔偿费用恢复。3)在建阶段的事故财产损失比未建阶段低,说明在建阶段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已初步发挥作用,致使事故财产损失减少;而建立后的事故财产损失与未建阶段基本持平,高于在建阶段,说明体系的运行尚需维持,要起到持续改进的作用。

  三、目前建筑施工企业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初步运行的成效表明了该体系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是适宜性的,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贯彻并获证的建筑施工企业也会发生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体系要求与日常要求的两层皮,即体系管理所要求的严谨性与个别同志在管理的无序管理的冲突。体系文件与日常运作的两层皮,表现在文件操作上写得要求很高,但实际做时是另外一套。标准要求与工程项目管理存在脱节现象等?究其原因,这与体系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占的比重和影响面大大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贯标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当前认证市场比较混乱阻碍企业认真贯标。从源头来看,管理体系认证是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设置的一种非技术性的贸易壁垒。为此,国家有意识地推动这项认证工作的开展,不少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后,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更多的企业在市场的压力下,以取证为第一目标,在取证后又未曾紧跟着完善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留下隐患。随着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的逐步推广,多个体系贯彻对企业造成的成本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有些企业渐渐地有了一些反感情绪。此外,一些认证企业的非规范化操作也对企业推行体系的深入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2.认识上的障碍。对于管理体系的认识上存在的不足,使体系管理整体上限入了一定的局限。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如:(1)认为贯标工作是一项独立的工作。有些企业,从领导层到管理层到操作层,会有个别同志以为不主管贯标平常就不必了解此项工作。这种片面、局部地认识管理体系,与体系管理所要求的系统管理要求相差甚远。(2)认证与管理的关系。有人认为认证就是取证,与管理毫无关系。现在说这样的话的人很少了,但按此行事的人还有不少。此种思维是买椟还珠式的行为。有人认为通过管理体系认证可以提高管理,这种想法的人很多,但一般是在外审时候重视,而平常却不以为然。(3)获证与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靠企业多练内功,仅通过贯标检查是达不到预期目标要求的。OHSMS作为一种通用性的标准,用它所提出的原则和方法来检验企业的管理逻辑是否清晰,管理是否衔接、顺畅、有效等都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但其本身并不提出具体的操作要求,具体操作则依企业的自定,因此,获证并不代表管理水平一定比未获证企业高。

  3.建筑施工企业体系在项目运作中的障碍。(1)工程项目内容多样性的影响。工程内容随时随地都在变化,不可能用一个作业指导书指导全部的工作,不可能用一个生产流程图来表示全部的内容,这些都给施工企业既要灵活地管理满足现场需要,又要怎样规范地管理提出了要求。(2)项目外部环境多变性的影响。业主、监理、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社区居民等外部环境对项目规范管理有很大的影响,很难按照标准要求的进行。(3)体系文件编制上适宜性、可操作性。一些体系文件在编制上追求高标准、严要求,却在实际运作上达不到。或使用不合实际的文件生搬硬套。(4)主管人员选择的影响。目前多数项目部在选择体系主管人员时将安全员作为负责人,但在工程管理中,技术人员与其它项目管理人员接触最多,工程的指令、计划也多从技术人员中出来,因此,把握好技术人员的核心地位,发挥好他们的在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5)专业人员培养与培训不到位。个别管理人员缺少系统思维,又缺少对标准的要求能够准确了解的骨干作助手,在工作早期安排时,就不能够预先策划清楚,考虑不够系统周到,安排起工作来线条不清,对项目体系运行影响很大。

  四、解决对策

  (1)观念更新、意识到位。施工企业各层管理者都要认识到贯标是管理的检验尺,工作做得好不好,管理到不到位,都能够从贯标过程中得到很多的反映。实践证明,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如何,问题在哪里,通过贯标内审,都能起到防患于未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效果。

  (2)提高培训质量、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建筑施工企业要注意培养安全管理专家型人才,通过他们超前的思维,以其经验使企业少走很多的弯路。在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项目部总工的安全管理意识、安全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项目部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

  (3)系统管理。从改善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完善企业管理,达到标准的各个要求。管理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的根治往往要找准深层次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从企业架构的搭建,职责权限的分配,人力资源的搭配、培养,管理目标的下达、激励和考核都要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和运作。唯有系统思考、系统运作,才能收到节约管理成本,达到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体系运行顺畅等一箭多雕的效果。

  (4)改善文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体系文件再做精心调整,使文件要求始终保持比现有运作水平略高一个台阶,使文件成为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引路灯。不要使文件与现实高出太多,根本无法实施,也不可使文件要求比现实还低,那样的文件令人丧气。同时,要注意使体系文件与企业的其它文件相互匹配,如:岗位标准,员工手册等共同规范和引导员工的行为。

  (5)标准化管理。推行项目标准化管理,是企业走向信息化管理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成就做大做强,减少管理耗费的有效途径。企业要从长远策划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从项目部结构设计,外部展示、岗位设计、薪酬设计、管理流程设计、作业标准化管理、劳务队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等各个方面,推行标准化管理。

  通过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对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探索出最优模式,充分地考虑企业管理的需求,同时满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标准要求,在所有的项目部进行推广,使所有的项目管理从构建伊始就立足于更高的、更理性的起点。

  五、结语

  体系管理是博大精深的事业,是企业管理水平的试金石,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和系统管理,是使管理体系进入有效运作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