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早在1993年就率先关注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的《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即HSE管理体系),1997年集团公司正式引用并推行HSE管理体系。几年来,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探索和实践,发布了HSE管理体系的行业标准和管理手册。在中油股份公司成立后,管理层就作出了在股份公司、专业公司和地区公司全面建立HSE管理体系的决策,自此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工作正式展开。
兰州石化公司经过合并重组后,于2001年全面推行HSE管理,初步建立起了HSE管理体系。2003年将质量体系与HSE体系全面融合,建立了QHSE管理体系(即质量、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于2004年底正式通过上海认证中心的认证审核,经过1年多的运行完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渐趋成熟。
一、IS014000标准系列的特点
1.以市场驱动为前提
环境问题的最终根源在于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不注重环境,必将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近年来,清洁生产、绿色工业为世人所推崇,而保护环境,更是每个地球人的职责。人们在追求绿色产品的同时,有环保问题的产品必然被人们所摈弃和抵制,因而IS014000系列标准的推出和引用,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指南,适应了全世界保护环境的愿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社会必须建立共容共存的和谐局面,适应社会的企业才能称得上好企业;同样,经济良性发展的社会必然拥有众多信誉好、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企业。这就是市场的驱动力之所在。
2.预防性
环境保护,首先要从预防做起。IS014000系列标准重在对任何组织、任何企业的作业、服务、生产的自我控制,强调企业生产现场的环境因素管理,建立严格的操作控制程序,保证企业环境目标的实现。在企业产品最初设计阶段和企业活动策划过程中,比较、评价不同方案的环境特性,为决策提供支持,这就体现了企业的自觉行为。标准的预防性与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发展趋势相同,强调以预防为主。
3.可操作性
标准提供了一整套环境管理方法和环境管理体系(EMS)要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标准融入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思想,并将最新的环境科学理论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操作工具和管理手段,每一个组织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样的环境管理体系是优化有效的体系,如何运用最新的技术、经济知识去比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环境行为和产品。
4.广泛适用性
与IS09000族标准一样,IS014000系列标准同样适用于任何类型与规模的组织,同时就环境保护领域来说,标准适用于不同地理、文化和社会条件,可以帮助组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机构也可以用来对组织所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或产品进行认证。由于标准涵盖了组织的所有管理层次,可以将生命周期评价(LCA)用于产品设计开发、绿色产品优选和产品包装设计等,应用十分广泛。
5.应用的自愿性
1997年,我国根据IS014000系列标准,等同采用并下发了GB/T24000系列标准,目前,我国已有数百家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类型企业建立了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GB/T24000系列是推荐标准,一个组织是否采用该标准,完全取决于组织自己的发展战略,取决于自身的意愿。
二、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着重点
1.按照PDCA原理规划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运行
PDCA(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处理)原理是一切人类活动的基本规律之一。小到个体人,大到团体,进行任何活动或工作,都离不开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处理4个阶段。对于一个管理体系来说,运行过程的4个阶段更是缺一不可,IS014000系列标准强调计划、策划、过程管理、运行控制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中的各相关部门、各个过程、各个子系统,都必须遵循PDCA原理运行管理体系,企业才能实现环境管理目标并持续改进。
2.标准和体系培训是先决条件
IS014000系列标准提供了组织建立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的依据和准则,企业必须对全体员工进行IS014000系列标准、环境法律法规、体系文件、有关制度及环境知识方面的培训,在培养员工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增强员工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为什么要保护环境,环境保护对社会、经济发展乃至自身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去做,怎样做,将企业管理层的意志转化为全员的自觉行动。由于质量和安全关乎企业安危、企业经济效益与员工收益,企业在质量和安全方面的意识已经牢牢树立,而环境意识相对不强。因此,企业对于诸管理体系,应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环境管理体系的宣传和执行力度,这就需要从各方面强化全员培训和制度的执行力度。
3.全面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是建立及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
环境因素尤其是重大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是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首要条件。企业不同部门、过程、装置及产生的不同的废弃物或排出物,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首先必须针对不同污染源,进行细致全面的因素识别,不能遗漏。由于技术原因,有些污染源目前尚无法控制,如噪音、电弧光、强反射光、废气等难以有效防护,但是应当加以识别,也要进行危害性评价,进行记录,并根据企业的技术能力尽可能削减,同时密切跟踪科技发展动向,力所能及地进行削减或根治;对于具有不同化学性质的废弃物,如酸、碱、毒、挥发物、有机物等应分门归类,不得混置。其次,在进行识别时,要根据每一项作业、每一项服务、每一个产品、甚至每一天的工作、每一步程序都要进行详细分析,记录可能产生的废弃物,针对其性质进行归类,以便进行科学的评价。
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很多,目前应用较多的是调查表法。由于调查表法只能定性、不能定量评价污染物生成量,通过制订控制措施并严格管理,虽然能起到分类弃置,控制污染源的作用,但不能为将来的技术改造、彻底根除污染源提供确切的数据资料。从长远出发,选用物料衡算法则能够定量化地评价作业过程中污染物的形成数量,而运用污染物流失总量法则能进一步分析各种污染物的类别和数量,为今后的技术改造提供基础资料。这些方法的运用效果如何,与广大员工对方法的理解程度和运用技巧直接相关。所以,企业不仅要对员工进行意识教育,更应注重对员工的能力培训。
4.运行控制是提高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效率的重要环节
环境管理体系建立起来后,能否按照文件要求运行体系并持续改进体系,决定了体系运行的效率,其中主要体现在“运行控制”过程。根据环境因素评价结果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依据文件规定,对作业、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进行监控,是每位员工在每项作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1)应在作业、服务区域和过程,以及污染物弃置容器上作出醒目的标识。
(2)管理人员应进行巡回检查,定期检查所属作业和服务中的环境台账和记录,检查污染物源头和弃置场地,做好记录。
(3)建立污染物分类弃置及后续处置机制,避免二次污染。
(4)在作业、服务的各个环节,建立运行记录和记录检查考核机制,确保体系运行的实效性。
(5)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考核机制,将其纳入业绩考核指标,可以推行环境污染否决机制,根据污染物性质、污染程度、对社会影响程度、政府环保部门评价结果、人员伤害程度等因素,建立评价考核系统,与每个单位、每个员工的经济效益挂钩。
三、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应采取的对策
IS014000标准特点决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原则和运行特点。
第一,树立企业必须依存于社会,适应社会环境,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只有适应社会,企业才能谈得上生存和发展,才能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社会的全力支持。所以企业必须为社会负责,为所在的社会区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第二,建立严密可靠、操作性强、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持续改进的文件体系和运行控制程序;引入环境否决机制的考核管理体系,真正实现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第三,企业要有两双眼睛:一双紧盯企业内部管理,抓好污染源和各污染环节的监控;另一双眼睛密切关注科技动态,力所能及地引进先进科技技术,将污染产生的量和可能性降至最低。同时,要采用统计工具,全面细致地对污染源和污染量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兰州石化公司动力厂已建立运行环境管理体系,在污染物的监控方面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通过多次内部审核及第三方审核,有力地促进了体系的运行。目前,环境评价、污染物监督控制和削减措施有序实施,体系运转正常。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注重全员对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体系知识的培训及养成教育
兰州石化公司QHSE管理体系建立运行期间,对不同层次、不同部门、不同系统的全体员工,进行了全面培训,并通过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增强了全员环境意识,了解了标准原理,明确了文件要求,建立了大量体系运行记录。随着环境管理体系的深入运行、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及体系的持续改进,全员对环境、标准和文件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不断坚持体系的培训和环境知识的学习,应进一步采取环境知识讲座、电视讲座、知识竞赛、环境事故案例分析、环境管理讲评、岗位相互审核等方式进行强化培训。应针对各生产装置、生产原辅材料和成品、生产工序等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污染物性质、排放渠道和特点、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怎样分类弃置的培训,从而持续提高员工环境意识和能力。
2.认真细致地做好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
企业生产、服务、作业等工作对象是经常变化的,而企业对环境的影响也同样随时间、地点、气候、空间、原料产品和工艺等的变化而变化,要根据公司内部生产过程、原料产品和工艺的变化详细进行环境因素识别,要考虑不同状况下,日常工作对环境的影响。如气温的高低会产生不同量的废气;加工不同原料会产生不同的三废;有些仪器设备运行时会产生一定量的有害气体;大型设备在运行时产生间歇式和连续性噪音,而这2种噪音对人体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在因素评价中必须加以甄别。
对于化验室来说,由于有毒有害物质较多,也能产生各种污染物,尤其是锅炉含油化验中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很多,排放量也较大,而目前的气体检测手段难以精确测量气体种类和排放量,检测成本也很高,在环境因素评价中,应针对不同情况尽量采用定量化的评价方法,较常用的是物料衡算法(如图1所示)。该法能够较定量化地评价作业过程中污染物的形成数量,还能进一步分析各种污染物的类别和数量。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能彻底搞清油品检验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为改进通风设施,分类弃置废液、废渣提供准确的资料,做到事半而功倍。
3.严格按文件要求进行体系的运行控制
环境管理体系相对于安全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不仅起步较晚,认识程度也相对不深,全员环境意识、执行文件的自觉性、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待在体系运行中不断强化。目前,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中,仍然存在文件强制性作用不明显,文件执行教条化,废弃物不按规定弃置,分类弃置的废弃物未有后续处理措施,环境因素评价和重大环境因素的削减措施执行力度不够,体系运行记录不连续,环境监测结果不能为全体员工共知等现象。虽然表现在个别部门和单位,但说明体系的运行控制仍然存在盲区,就整个管理体系而言,对这些不能满足体系文件要求和持续改进要求的个别现象,要加大管理力度,消除盲区,不断完善体系文件和运行控制,持续改进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注重追求社会和地区与企业的共同利益的要求,在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进行清洁化生产,不断创造社会效益,是企业长远目标之一。我们相信,随着环境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必将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