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业务合作

推行OHSMS是建筑施工企业完善现代安全管理的重要标志

2009-08-10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健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规范安全管理将起到重要作用,也将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发生质的变化。在建立体系时要充分考虑企业自身情况,在实施与运行中要充分发挥体系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做到全员参与,全面控制,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是健全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对安全生产进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举措。随着国家对安全生产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套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体系在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建筑行业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行业,作业环境差、机械化程度不高、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风险相当大,严峻的形势给建筑企业的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不断改善员工职业安全健康状况,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推行先进科学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已迫在眉睫。
  
  一、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安全生产管理将发生质的变化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下的产物,它将职业安全健康与企业管理融为一体.运用市场机制,突破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单一模式,将安全管理单纯靠强制性管理的政府行为,变为企业自愿参与的市场行为,促进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与传统安全管理有本质的区别。
  
  1.对事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变被动为主动行为。传统安全管理侧重于对事故发生后的处理、补救和强调;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把主动预防和控制事故作为核心,要求主动地辨识、评价、控制风险,主动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方的要求,尤其要求评价系统全面、科学,改进措施准确、全面,是现代化安全管理的典型模式。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具有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特点,其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通过PDCA循环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传统安全管理多数是针对某一事件开展活动,管理工作缺乏持续性。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将重视结果转向了控制源头。注重于事故发生前的预防、控制,要求企业主动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控制,主动对员工进行培训,主动获取、传达、贯彻国家法律、法规,使第一管理者和安全管理人员有了明确的工作内容和责任,从源头上消除隐患。
  
  二、建立切实可行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
  
  1.做好建立体系的基础工作。做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和前期准备工作是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和前提。要做好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宣贯和培训工作,统一认识,深刻理解和掌握规范中17个要素的逻辑内涵,对不同层次的人员,其培训的侧重点和目的应不相同,重点是对管理层的培训,要他们真正掌握和理解体系审核规范的基本内容、原理原则以及内涵。要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安全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只有明确了具体职责,职能划分才会准确,程序文件职责才会清晰.工作才能顺畅。同时要对公司的危险因素、安全管理机构情况、各种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员工伤亡及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以及对历年来伤亡人员的数量、类别、性质等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现状作一个细致的调查和评审。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特点
  
  建筑企业与一般的生产工厂有很大不同,建筑企业工点分散、人员结构不固定,特别是项目部作业人员随时都在变化,没有固定的工艺流程,基本上一个工程项目就有一个工艺流程,建立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建筑施工企业的特点。同时,各企业应把原有好的安全管理方法纳入体系,使体系与企业的管理融为一体。
  
  3.体系文件将直接影响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效果。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一个文件化的体系,因此编写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是建立并保持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工作。程序文件是体系文件编写的重点,起到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它是管理手册的展开和具体化,使管理手册中原则性和纲领性的要求得到展开的落实:对下,它应引出相应的支持性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等。在编制程序文件时要注意上下一致、逻辑性要强。由于程序文件是承上启下,必须做到与管理手册和作业文件的描述相一致,与各部门的工作职责相一致,一个要素可能要由多项职能来落实,每项职能又要由若干个活动来保证,因此.每个程序文件都应经过细致策划和编写。
  
  三、在体系运行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防止“两张皮”的现象。即:建立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而运行的仍是原有的管理模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动态的管理体系,依据规范所规定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及管理评审等5大环节17个要素的规定实施运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职业安全健康意识不断提高,按PDCA模式不断持续改进。要根据施工环境的变化、人员结构的变化、施工进度的变化而进行新的危害因素辨识,制定新的安全管理目标、管理方案,使原有体系不断完善,并达到一个新的运行状态。因此要特别注意防止认证以后就放松管理,使体系停滞不前的现象。
  
  2.要使全体员工都知晓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做到全员参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质量体系和环保体系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在于质量体系的对象是产品,环保体系的对象是环境,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对象相当复杂,受建筑施工过程中人、机、料、法、环境五个方面因素的制约,而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是动态的,是关系到安全管理成败的主观决定性因素,因此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中应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加强对员工职业安全健康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参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意识,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
  
  3.危害辨识必须全面、彻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的主线是风险控制过程,而基础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为了控制风险,首先要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加以识别。在危害辨识中应考虑整个施工过程和施工性质,编写整个施工项目各工序的工艺流程图。根据工艺流程图对生产和服务区域可能产生危害的作业活动进行辨识,采用一定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可结合建筑施工企业易发生的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触电等一些惯性事故来评定中高度风险。同时应随施工环境的改变而进行补充辨识和评价。
  
  在体系建立和运行中,我们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掌握了建立体系的基本原则,明确了运行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搞好企业的安全生产,提高管理水平,做到全员参与,通过不断的持续改进,一定能使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在建筑企业内发挥相当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