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业务合作

仪器设备控制程序

2009-11-10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1. 目的

  通过规范仪器设备的管理与使用,确保为安全评价活动提供符合规定要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完整准确的证据。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安全评价活动和相关服务中仪器设备的控制

  3. 职责

  3.1 办公室负责设备仪器的归口管理,负责设备仪器的购置、验收、校验、处理;

  3.2 各部门作为设备仪器使用的相关责任部门,负责设备仪器的保管、维护。

  4.管理规定

  4.1仪器设备的购置

  1)仪器设备的购置:公司办公室根据预评价工作的需要经过论证选取型号,提出仪器设备购置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统一购置。

  2)仪器设备的验收:新购的仪器设备由综合管理人员会同使用单位共同开箱验收,登记造册,验收情况应详细记录,建立仪器档案,并办理仪器设备交接手续。

  4.2仪器设备的保管与使用

  1)各室领用的仪器设备必须有专人保管,原则上谁使用谁负责。

  2)保管人员变动时应在主任的监督下会同设备管理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将交接情况记入相应的帐卡及使用记录本,交接人同时签名。

  3)未经总经理批准,保管人员不得将仪器设备私自外借。

  4)所有仪器设备实行标志管理,分别按照检定及校验结论贴上“合格”、“准用”、“停用”标志,监测人员不得使用无标志或有“停用”标志的仪器设备进行监测工作。

  5)使用仪器设备前必须熟悉其原理、性能、操作规程、校验方法及一般故障的处理。对专用仪器设备,其他人要使用时,需经主管人员同意。

  6)仪器设备使用前后必须检查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并做好记录。

  7)仪器设备运行期间不得擅离岗位,发现异常及故障要及时关机,作好有关记录,报告保管人员或负责人。

  4.3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1)仪器设备的保管人员负责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如防潮、防震、防腐蚀、清洁、润滑等),定期检查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做好相应记录,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

  2)仪器设备保管人员及使用人员要具有处理一般故障的能力,需要检修的仪器设备经中心主任同意后安排有关人员检修。

  3)仪器设备检修后,需经检定或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检修情况要详细记录,归入仪器设备档案。

  4.4仪器设备事故处理

  1)仪器设备由人为原因(如不按其本身要求的使用条件及操作规程使用等)造成的关键部件损坏,造成两周内不能使用,或维修费在千元以上,均为责任事故。

  2)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应及时报分管领导说明原因,并写出书面报告,办公室应会同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和仪器管理人员根据情况提出处理意见,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3)事故责任者必须写出书面检查,认真吸取教训。根据事故大小,按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赔偿。

  4)非责任事故,查明原因,按上述程序报告。

  4.5仪器设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报废:

  1)已接近或超过使用期限,性能达不到原有技术指标,影响监测质量的仪器设备。

  2)型号已淘汰,性能低劣,不能适应监测技术规范要求的仪器设备。

  3)已无修复价值或修理改造费用高。

  4)厂家已停止生产,主要部件无法补充而又处于待修状态的。

  5)因事故等原因严重损坏,难以修复的。

  6)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健康,对其他监测有影响的。

  7)国家及有关部门统一规定报废的。

  仪器设备报废后,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回收残值。其原有资料即行注销。

  4.6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

  1)仪器设备中属工作计量器具(尤其是列为强检)的部分,要单独造册登记,按计量器具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2)工作计量器具按检定周期进行检定,超期或检定不合格的仪器设备不准使用。

  3)在经过检定且在检定周期内,使用者也要按相应规程进行定期校验,确保其准确可靠。

  4.7仪器设备使用操作制度

  1)操作人员使用仪器设备前必须首先掌握其基本性能啊基本原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其操作程序,否则不准开机使用。

  2)仪器设备出现故障和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切断电源,并保护好现场,报主任进行处理。

  3)操作人员只准按规程操作仪器设备,不得擅自拆卸,更不准任意乱动仪器设备内部元件。

  4)启用仪器设备不得超过规定的工作时间。

  5)仪器设备应经常进行维护保养,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5相关记录

  1)仪器设备购置计划

  2)仪器设备台帐

  3)仪器设备维修记录

  4)仪器设备检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