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 业务合作

电力安全管理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接轨

2009-12-19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1994年“杜邦”公司首席执行官宣布,公司新的安全目标是“零工伤、零职业病和零事故”。“杜邦”公司至今已成立200年,是什么使它成为世界上经久不衰的工业企业,又是什么使他们敢于向传统的思维提出挑战。答案是: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以及持续改进。我国电力企业作为一个技术密集的工业复杂系统,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生产的发展,解决现代职业安全健康问题需要系统化、结构化的管理,同时作为入选国际市场公平竞争的必要条件,也需要先进的符合国际标准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加入WTO,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机遇出现的同时,必然在不同的领域面临严峻的挑战。美国等发达国家采取行动,在自由贸易区协议中做出规定:“只有用同一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国家和地区才能参与贸易区的国际贸易活动。”我国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的现状以及WTO规则的公平、透明、非歧视等硬性条件,最终将对我国的安全卫生工作造成一定的压力。

  由此,在国内大力开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对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大潮中的竞争力与生存力,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安全科学理论认为,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失误)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所致。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需要在总结心理学、行为科学等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等来提高人的意识和能力;物的不安全状态则需采纳实用安全技术来改善。实践和研究表明,对于工业复杂系统,如化工、电力等,完全依靠这些还不足以杜绝事故,而直接影响安全技术系统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的组织管理因素,已成为是否导致复杂系统事故发生的最深层原因。传统的方法已无能为力,系统思想才是科学的方法。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就是以系统安全的思想为核心,采用系统的、结构化的管理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有效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规范和指南,它是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防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状态。

  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也是安全生产管理从传统的经验型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具体体现,是锻炼和提高安全管理队伍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具体措施,它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职业安全健康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机制。体系的各要素都是围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体系建成后,它将原有的分散的各种设备的安全检查、作业环境的安全检查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均纳入了统一的安全评估体系,从运行体制上有效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发生。因此,它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预防事故的有效途径。

  2.电力系统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有利条件

  2001年12月我国正式颁布了国家标准GB/T28001-2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使得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实施工作得以全面、正规化地展开。而我国电力部门除了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积累了很多适合国情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外,我国在安全生产立法方面也有了显著进展,颁布了安全生产法、电力法,国家电力公司还颁发电力建设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规定,这些都为在电力系统推行国际通用的《职业安全健康标准化管理体系》(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y Standard Management System)———简称OSHMS提供了可行性。

  另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SHMS18001:1999),其基本内容对电力企业管理人员来说并不陌生,电力企业多年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安全责任制、岗位负责制,推行规范化管理,通过安全评价确定企业安全卫生水平,发现事故隐患和潜在职业危害,提出改善措施等,这些都符合OSHMS的基本原则。所以在电力系统实施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有其坚实的基础,相比较其他行业,有更为有利的条件。

  电力企业原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运行多年,是有效的。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非要企业重新建立一套安全管理体制,而是将现有的安全管理体制有机地结合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来,将已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融合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将其规范化、文件化、系统化,摈弃安全大检查的机动模式,使安全管理工作成为循序渐进、有章可循、自觉执行的管理行为。

  3.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模式、结构、内容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系统化模式,是基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系统理论,它包括4个方面的要素:输入;过程;输出;反馈。其管理的核心是导致事故的根源———危险源,强调通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来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这与我们电力企业安全性评价的原理相同)。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则采用了查理斯德明提出的PDCA系统化管理模式:策划阶段(PLAN),实施阶段(DO),检查阶段(CHECK),改进阶段(ACTION)。

  GB/T2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所包含的全部要素包括:

  (1)总要求。

  (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3)策划。包括:对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法规和其他要求,目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等。

  (4)实施和运行。包括:结构和职责,培训、意识和能力,协商和沟通,文件化,文件和资料控制,运行控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等。

  (5)检查和纠正措施。包括:绩效测量和监视,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和记录管理,审核等。

  (6)管理评审。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方针体现了其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它体现了组织实现事故控制的总体安全目标。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是组织实施运行,实行事故控制的开端。安全法规和其他要求,为组织指明了基本的行为准则。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旨在实现它的管理方案,是组织降低风险、实现绩效,持续改进的途径和保证。

  明确组织内部管理机构和成员的职业健康安全职责,是组织成功运行体系的保证。搞好职业健康安全工作,需要全体员工具备充分的意识和能力,而这些需要适当的教育、培训和经历来获得及判定。对组织存在的危险源,还要通过运行控制程序或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来控制。

  对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行为要保持经常化的监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目的是,检查体系是否得到了正确的实施和保持,它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了依据。管理评审则是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做的定期评审,目的是确保体系的持续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4.电力企业传统的安全管理理念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差距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电力系统传统的安全管理理念有很大的差别,为此,我们有必要认识OSHMS的新理念,以端正态度采取积极的行动,更好地实施OSHMS,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思维模式的转变。

  从下达伤亡事故指标转变到“零事故”的思维模式上来。伤亡指数使“三违”现象合法化,给事故的责任人摆脱责任提供了依据,制定的伤亡指数缺乏科学的依据,从理论上说: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没有消除不了的隐患,应该像前面所说的“杜邦”公司一样,树立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思想,树立“零事故”的理念。

  (2)指导方针转变。

  从安全检查转变到实施风险评价、积极预防的方针上来。OSHMS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和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的有效管理方式,风险评价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对潜在的风险做出充分评估,随着工程项目的变更,要不断进行风险评价,针对本项目的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等内容,对实施程序进行细化和补充。

  (3)管理思想的转变。

  从国家主义转变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上来。传统观念过分强调国家的利益,弱化了个人利益,在新的形势下,人是第一位的,首先要保证人的安全、健康,提高员工的内在素质,最大限度的调度人的主观能动性。

  (4)领导作风的转变。

  从领导发号施令转变到领导承诺、以身作则、树立表率上来,OSHMS强调领导作用,管理者职责以及对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

  (5)管理方式的转变。

  从分别而治的行政管理,转变到体系管理上来。传统的安全管理是分开的、未形成体系及动态循环的管理框架,应该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企业系统地实现既定的目标。

  (6)监督机制的转变。

  从内部监督转变到建立异体监督机制上来。OSHMS管理强调监督、审核的独立性,通过实施异体监督,逐步完善约束体制、树立异体监督的权威,促使企业管理工作到位、监督到位、责任到位。

  5.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实施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接轨

  (1)严肃认真、科学务实。

  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吸收国外一些先进经验,处理好与企业标准化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差异。必须使全员理解,并使之参与、支持,方能使企业持续改进,成为永恒的动力。目前,有很多电力施工企业,均在进行“三标一体”认证,体系是建立起来了,但存在很多弄虚作假之处,搞“双轨制”运行,监审时搞突击,结果是企业疲于应付,职工怨声载道,企业的管理水平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2)防止机械拼组和各自为政。

  严防换汤不换药,坑害组织,应顾全大局,立足发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中心内容,是系统化的思想,危险源的辨识要覆盖全员、全部的工作场所、所有的活动和所有的部门,须从企业的整体出发,把管理重点放在事故预

  防的整体效应上。

  (3)坚持德明原理和三论方法。

  德明原理的PDCA原则,持续改进和不断提升的目标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而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其他方法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理论和运作手段,也是策划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4)塑造企业文化推进管理体系整合。

  没有科技文化含量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也是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重要体现。这与我们电力企业目前正在搞的双文明建设、人性化管理、学习型企业等不谋而合。

  (5)以人为本、尊重人权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难点和核心。

  OSHMS强调培训、意识、能力以及员工的参与、协商和沟通。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套程序,用来进行有关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信息交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有员工参与,要以计划文件形式,确定员工参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权利。这与工

  会及职工代表有一定的区别。

  6.电力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安全措施,保证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是贯彻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安全生产的系列讲话的重要体现;更重要的是体现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尤其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头等重要的根本利益);同时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还需要通过有资质的中介组织对该企业认证,这有利于加大政府及社会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另外,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不再仅仅是资本和技术的竞争,也是品质的竞争,一个现代化企业最重要的还是要具有:保持强烈的社会关注力和责任感,优秀的环境保护业绩和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的良好记录,这三方面的品质正是优秀的现代化企业与普通企业的主要差距。现代的社会不会容忍一个企业烟囱冒着黑烟,厂内垃圾成堆,更不会容忍它对职工的安全和健康漠不关心。因此,ISO9000、ISO14000、OHS180001:1999成为现代企业的标志,在以后的一段时期内将成为企业界的一种时尚。

  当前,电力体制改革正进入实质性阶段,全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电力供应十分紧张,确保电力部门的稳定,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确保电力建设的施工安全意识十分重大。国外许多企业在当初考虑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时,往往担心成本上的问题,但是实际引进后,企业感到该系统能够极大的提高企业自身的功能,在各个企业竞争的条件下,采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将可以使企业处于有利的条件,“杜邦”公司的“零工伤,零职业病和零事故”安全目标将不再是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