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化组织(以下简称ISO)于1987年、1996年分别颁布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这两个标准系列公布以来,迅速被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界所认同,吸引数以万计的企业和组织积极开展两个体系的实施和认证。
上世纪90年代以来,ISO考虑到质量管理、环境管理与职业安全卫生的相关性,一直在努力使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化管理体系(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StandardManagementSystem,以下简称OHSMS)成为ISO家族中的一员,使之达到ISO9000和ISO14000类似的规模。1996年ISO在日内瓦召开了来自44个国家的雇主、雇员、保险、政府四方代表参加的国际研讨会,与会代表对是否出台OHSMS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最后未能达到共识,相应的技术委员会建议暂缓出台OHSMS,但同时建议各国可参照ISO14000开展标准的制订和OHSMS的认证工作,从而使OHSMS成为继ISO9000、ISO14000系列标准之后引起世界各国关注的又一管理标准化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职业安全卫生问题相当严重,群死群伤的重大恶性事故频频发生,仅2001年上半年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60起,共死亡1067人,即平均每3天发生一起重特大事故,每天死亡6人。我国的职业卫生状况,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积数量、死亡数量和新发现病例,均居世界首位。而死亡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亦十分惊人,据粗略估计,近几年来中国每年因此而造成的损失约为800亿元,且呈上升之势。有关学者经统计指出,建国以来的第五次伤亡事故高峰已经到来,且“峰值”极有可能维护较长一个时期。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现状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成为个别国际组织攻击我国人权状况的“依据”。
实事求是地说,我国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是相当重视的,大多数现代化大中型企业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为什么成效并不显著呢?概括地讲,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一,长期以来,企业在安全卫生方面的欠账太多,事故隐患积累过度,“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其二,部分人对生命和法律法规的漠视。其三,安全管理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也就是说没有统一的安全管理标准对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约束、规范,安全管理的随意性大。
这就为以“戴明模式”为理论基础的安全管理标准化的推出提出了现实的客观要求。国家经贸委于1999年10月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引起了我国企业界和安全学界的广泛关注,现已有数家企业建立了OHSMS,并通过了认证。
上一篇: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的比较
下一篇:OSHMS与《安全生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