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 业务合作 | 会员

体系贯标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011-07-14   来源:安全文化网    热度:   收藏   发表评论 0

  对于一个企业或一个项目来说,安全是企业获得效益的先决条件。安全管理到位,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减少,能起到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

  而所谓体系,指的是企业进行管理的一种模式,企业所有的员工都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都在各自的岗位发挥着各自的作用,都按照体系规定的操作程序来进行运作。一个好的体系,不仅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有章可循,为安全地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创造条件,更可以使企业不断创新、改革,提高自身的价值和竞争力。

  国际上已经对体系的标准有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审查评价方法,并将体系分为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及环境三大体系,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定期对企业体系进行认证。

  安全管理贯标的三大特征

  一、系统性

  影响安全生产各个方面的工作,称为安全管理的要素,而每一个要素,都有一个或多个活动组成。因此,实施要素管理的过程就是运用安全规范和标准及其原理与方法,对日常各项工作进行系统管理的过程。整个体系的运行,都遵循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和Action〈改进〉)循环这样持续改进的步骤,任何工作都要做到先有计划,然后实施与运行,再采取检查和纠正措施,最后进行管理评审。循环完成后,根据评审结果对工作内容或程序等进行改进,并再次按照PDCA的顺序继续运行,从而实现持续改进的目的。

  二、预控性

  在要素程序标准中,必须规定相关的活动内容要求,通过计划、检查或其他预防措施,在事故形成之前将其可能性消灭,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安全管理的预控性。例如在施工前要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及环境管理计划,要对现场有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制订相应措施来降低它的发生机率,减少有可能造成的损失,从而系统地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环节。发达国家认为,只要措施到位,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而我国在制定目标时还允许轻伤率存在,由此可见要与世界接轨,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三、实用性

  安全要素管理离不开要素程序、标准、文件的支持,其特点应该和质量保证体系一样,容易被员工理解和执行,同时要注重其实用性。如制订公司项目管理手册,应将公司的各工作分项列出,并对各工作内容、程序都作详细说明,包括责任部门及需要留存的记录等文件,使项目的每个部门都可以轻松地根据手册内容,顺利地将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完成。

  符合体系管理理念的安全管理

  要将安全管理与体系管理融合,就要以体系管理理念为指导来制订安全管理工作的内容,让安全管理符合体系标准的要求。

  .一、坚持遵章守法

  建筑行业是一个高危险的行业,国家针对建筑业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来约束企业行为,大部分制度都是强制性条款,是国家的最低标准。企业应根据这些制度来制订自己的管理标准,这些企业内部的“章”和“法”的标准应比国家规定的更高、更严,并且要将其作为企业承诺的底线。企业制订的内部标准应该具有可操作性。

  二、坚持预防为主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三大标准都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所谓预防就是为了一切工作的实施都受控而采取的措施。控制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其中事前控制效果最优,防患于未然。

  在项目开工前,要根据标准指南编制适合于此项目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计划和环境管理计划;建立危险源清单、风险清单和环境因素台账;对现场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重要环境因素;制订各种安全技术方案以便指导安全生产;编制应急预案与响应措施;等等。

  预防为主并不排斥过程管理和事后总结,预防应充分关注活动的各个过程。只有考虑细致周全,措施制订合理,过程认真落实,才能收到好的预防成效。

  三、坚持持续改进

  是否能够持续改进是判断体系好坏的最重要的特征。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三大体系标准都是基于戴明管理模式PDCA循环来制定的,现场的安全管理也要以PDCA循环的方式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计划包括前期的管理计划、安全技术方案的编制等。然后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这些计划,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例如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制订各项管理责任制度、搭设临边防护,安装辅助设施等。项目安全部门制订安全检查制度,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以检查等形式进行监测和测量,发现问题后立即整改或向责任部门、单位下发整改通知单,要求定时间、定人员、定措施进行整改。如果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时(如多发性不符合项、重大事故、内外审不符合项等),应组织有关人员制订纠正措施,并明确实施单位、完成时间和验证单位。对于所制订的纠正措施,应通过评审得到最终确定:纠正措施能否消除事故、事件、不符合的根源,确保其不再发生;纠正措施是否与问题的严重性和伴随的影响相适应;纠正措施能否得到有效地实施。待纠正措施被确定后,则填入纠正措施记录并发给所确定的实施单位、验证单位。这最后一步可以充分体现出安全管理体系的自我改进功能。

  四、坚持明确职责

  明确职责有助于企业、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对于安全管理来说更为重要。分工明确、责任明确,可以使体系中的所有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责任感,充分调动起认真负责的积极性,避免产生空白或例外的部分存在。项目领导在确定了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目标后对目标进行分解,制订项目管理的部门职责和人员职责,并将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及人员,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还可以制订比较适合的奖罚制度,以辅助营造职责明确的环境。如,当安全事故发生后,项目要组建调查小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出具事故报告,根据职责分析对其中的责任人员或部门单位进行惩处。

  安全管理职责明确的工作重点在于确定流程,对于如何计划、如何实施、如何检查、如何改进,就如同编制安全技术标准一样,依据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本企业、本项目的特点制订出一套完备的、职责分明的工作程序,形成标准化管理。

  五、坚持证据说话

  在安全管理中,只有提供许多记录和证据才能说明管理是符合要求的。常用的文件有依据性文件和证实性文件两种。依据性文件主要为了有的放矢,规避风险。例如,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计划、安全技术方案等都属于此类;证实性文件的作用显而易见,就是为了证实活动的真实性,并可以起到追溯作用。包括监测与测量纪录、各种检查记录、安全教育记录、整改通知单、罚款单等。通过这些记录可以看到整个过程管理的情况,如发生安全事故,这些可追溯的记录就可以作为证据,从中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清事故责任。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记录都必须完整,包括时间、人员、结果等信息,而且必须真实可追溯,不可事后补录,那样就失去了记录存在的意义,而且要落实到纸面,不可以口头形式进行交底等。因为法律规定在无其他证据证明的情况下,口头说明不能作为有效证据。

  六、.坚持全员参与

  过程管理的核心是人员素质,完善的施工计划及组织需要人来执行和实施。

  “以人为本”不仅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建筑行业及安全管理的重要理念。培训要素是调动人员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一个关键的支撑点,尤其应增强对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学习。加强技术培训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等都是提高工人素质行之有效的措施。培训可以采取尽量多的可视形式,比如播放幻灯、视频类资料,现场演习演练做示范等,能够提高培训与教育的成效。而作为管理人员更应该对各种技术了如指掌。对于安全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各种安全规定,还要懂得建筑各分项的施工工艺,只有了解了流程才能知道哪里是危险的,哪里是需要重点控制的,做到有的放矢。

  安全工作不仅仅是安全部门或项目领导的责任,而是需要所有人员的参与。技术部门在工作开始前出具各种安全施工技术方案,提供技术支持;工程部门要在分工时考虑工作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并对工人做有可操作性的技术交底,为工人提供足够的安全设施;物资部门要对施工材料质量认真检查,不让劣质或损坏的材料流入现场,并对存放材料安全负主要责任……企业和项目还要加强团队建设,营造团队文化,使各部门之间共同协作、配合与支持,积极交流沟通和协商,促进个体与团队的共同成长。

  好的体系不一定可以立即或完全终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却可以让项目生产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逐渐向零事故目标靠近。贯彻体系标准,不仅将安全管理变得实用易行,有针对性,符合实际要求,更让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不断自我改进与完善。